劉 英,王 兵,王 速(廣東寧源科技園發(fā)展有限公司,526000)
溶膠-凝膠法制備氧化鎢薄膜的研究
劉 英,王 兵,王 速
(廣東寧源科技園發(fā)展有限公司,526000)
本文以鎢酸鹽為原料利用溶膠凝膠法,在陶瓷襯底制備WO3敏感薄膜,于500℃退火。接著對制備好的薄膜進行X射線衍射與電子顯微測試,觀察到薄膜表面呈較規(guī)則的納米多孔結(jié)構(gòu)。接著對NO2、H2、乙醇等氣體進行敏感測試,測試證明薄膜對H2、乙醇敏感性較差,對NO2敏感性良好。
WO3納米薄膜;溶膠-凝膠法;氣體敏感
本文旨在改善溶膠-凝膠法制造工藝,利用后期熱處理制造出具有介孔結(jié)構(gòu)的納米WO3薄膜。溶膠配置主要選用鎢酸鹽與強酸的配方,烘干成粉體后涂在敷陶瓷基底上,最后經(jīng)過后期熱處理等步驟煅燒成具有納米微觀結(jié)構(gòu)的薄膜[1]。后期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掃描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衍射等儀器觀察薄膜表面形貌與結(jié)構(gòu);(2)施加電壓測試相關電學特性;(3)通入相應氣體查看薄膜對氣體的敏感特性。
首先稱量試劑,在托盤天平上放好稱量紙,稱量出2g的鎢酸鈉各三份,分別記錄為1、2、3號樣品。取出其中的1號樣品放入燒杯中,用量筒測出60mL去離子水與鎢酸鈉粉體混合。將振子至于盛有溶液的燒杯之中,開通攪拌器開關,逐漸調(diào)整轉(zhuǎn)速至穩(wěn)定開始攪拌。待到溶液中的鎢酸鈉完全溶解之后,利用膠頭滴管逐滴向溶液中滴加濃HCl。具體反應式如公式(1-1)所示:
滴加過程中,觀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并伴隨攪拌過程逐漸消失。當?shù)渭拥臐恹}酸后不再立即產(chǎn)生沉淀時,停止攪拌,此時觀察溶液成較淡的橙黃色。此時利用PH試紙檢測,PH為2.0。接著利用激光筆向像溶液中照射,可觀察到一道明顯的紅色光柱,即丁達爾效應,由此判斷已經(jīng)制成了膠體。
將制備好的溶膠靜止24小時,可觀察到之前呈現(xiàn)橙黃色的透明膠體逐漸變成乳白的固態(tài),即WO3凝膠。接著對2號樣品進行制備,與1號樣品的制備不同的是:在滴加濃HCl的過程,滴加過量的濃HCl,使溶膠的PH值接近1.0。靜止24小時之后,發(fā)現(xiàn)溶膠分層,上層是清液,下層固化成凝膠。最后對3號樣品進行制備,與1號樣品制備的過程一致。只是在溶膠形成之后,在燒杯中滴加1mL正丙醇。1-2小時之內(nèi),即可觀察到之前呈現(xiàn)橙黃色的溶膠迅速固化成凝膠,且上層出現(xiàn)了少量的清液。將制備好的3份凝膠放置到鼓風個干燥箱中,恒溫80℃開始烘干,直至水分完全蒸發(fā)。取出燒杯后觀察,燒杯底部呈現(xiàn)出淡黃色的固體粉末,即WO3,但制備好的WO3仍含有雜質(zhì)。于是,向燒杯中放入去離子水至于超聲清洗儀中,擊碎成塊的WO3固體使之變成更加細密的粉體,然后將超聲后的液體均勻攪拌,放入離心機中進行離心分離。
離心后觀察到之前渾濁的液體分層,上層是含有其它離子的溶液,下層是所需的WO3粉末。倒掉上層清液,加入去離子水再進行離心。反復三次之后,將制備出的WO3混合液再次至于鼓風干燥箱中烘干,溫度恒定為80℃,烘干后為淡黃色固體粉末。將WO3粉末放于小坩堝中,置于箱式電爐中升溫至500℃,煅燒2-3小時,待到爐子冷卻后取出小坩堝,即得到WO3粉體。將制備好的WO3粉末置于瑪瑙研缽中研磨30min,使粉體顆粒更加細密。接著向研缽中滴加適量松油醇,與WO3混合繼續(xù)研磨10-20分鐘,最終松油醇和固體粉末混合均勻并呈現(xiàn)米黃色的漿狀,停止研磨。接著用小毛筆蘸取調(diào)好的漿體,薄厚均勻地涂敷到清洗好的陶瓷基片上,然后放置于甩膠機上固定結(jié)實后,控制轉(zhuǎn)速甩去基片上的多余浮漿。接著將涂好的基片上放入干燥箱烘干4-5h,烘干完全后將基片放入臺式電爐中煅燒。升溫速度為1℃/min,大約8-9h后升溫至500℃,然后繼續(xù)保溫2h。溫度穩(wěn)定后取出基片,即得到表面呈現(xiàn)淡黃色的WO3納米薄膜。
為了之后的氣敏與電學性能測試,我們還需要在薄膜表面燒制銀電極。首先將銀漿攪拌20分鐘,使銀漿中的銀離子與蓖麻油等物質(zhì)充分混合。之后利用小毛刷在基片四角點上四滴銀漿,均勻的涂上薄薄的一層。然后將涂好的基片繼續(xù)放入鼓風干燥箱中烘干,直到銀漿表面干燥為止。接著將烘干后的基片繼續(xù)放置到箱式電爐中,緩慢升溫至500℃,然后在500℃保持恒溫0.5h,電極即燒制成功。
制備過程中本文采用鎢酸鈉酸化法制備三氧化鎢溶膠,并在500℃下進行三氧化鎢薄膜的制備和電極的燒結(jié),得出以下結(jié)論:(1)過量的酸會使鎢酸鈉充分反應,但是過量的酸也會產(chǎn)生沉淀,使溶液無法成膠。實驗發(fā)現(xiàn)PH值為2.0時,溶液呈現(xiàn)淡黃色,用光束照射溶液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成膠的效果最好。加入導向劑正丙醇之后,成膠速度加快,成膠后有清液析出,證明正丙醇有利于溶膠的形成。(2)燒結(jié)薄膜和電極時,升溫速度1℃/min。升溫速率過高會導致三氧化鎢薄膜脫落和電極的龜裂。
接著本文對制備好的WO3粉體進行XRD測試,根據(jù)峰位位置判斷,鎢酸鈉反應完全,WO3制備效果良好。
圖3-1為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的WO3粉末的SEM圖像,從圖中可以看出,WO3放大20000倍時,樣品由細小的WO3粒子組成,粒徑大小約100 nm。同時,WO3的表面具有粗糙度大、疏松多孔的共同特點,這與制備過程中采用超聲洗滌、離心處理的措施有很大關聯(lián)。
WO3的氣敏測試就是將WO3薄膜置于不同的氣體氛圍中,如NO2、H2、H2S等,通過調(diào)整氣體的濃度來觀察薄膜相應電學性質(zhì)的變化(主要測試電阻變化)。本文采用的氣敏測量裝置是由控溫儀器、密封器皿(體積為20mL)、數(shù)字萬用表和電腦四部分組成。
我們把需要測試的薄膜放置在加熱板上,升溫至200℃。經(jīng)測量室溫下基片的電導為3-4nS左右,隨溫度上升電導也逐漸上升至15nS左右。選出三片電導相似的片子測試對NO2的敏感特性,并做對比試驗。第一組,向密閉器皿中通入0.2mLNO2,通過圖像觀察電導迅速下降,接著打開容器蓋子,可觀察到電導又逐步上升,可見恢復性良好。第二組,第三組分別通入0.4mL和0.8mLNO2,電導仍快速下降,但通入量過大,恢復較慢,即出現(xiàn)了中毒現(xiàn)象。
通過對WO3納米薄膜的表面形貌測試、XRD測試以及電致變色性能的測試得出如下結(jié)論:樣品在放大20000倍時,薄膜表面由細小的WO3粒子組成,粒徑大小約100 nm。薄膜對NO2的氣敏特性良好,對H2、乙醇等氣體的敏感性較差。
[1] 袁嘉國,章俞之,樂軍等.氯醇鹽溶膠凝膠法納米結(jié)構(gòu)氧化鎢的光譜特性[J].物理化學學報. 2009, 25(2):267-272.
[2] 吳國友,沈毅,張青龍等.納米WO3薄膜材料的制備及摻雜改性研究[J].中國鎢業(yè). 2010, 20(5):30-33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tungsten oxide thin films by sol gel method
Liu Ying,Wang Bing,Wang Su
(Guangdong Ning 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evelopment Co., Ltd.,526000)
H The WO3thin film was prepared on ceramic substrate by sol-gel method using sodium tungstate as raw material,and then be annealed at 500℃.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WO3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lm surface travels as nano-porous structure.And then,the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WO3 thin film to NO2, H2and alcohol were also researched.WO3showed a better sensitivity to NO2 than to H2 and alcohol.
Nano-WO3thin film;sol-gel;gas sensing properties
圖一 WO3粉末SEM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