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9月6日文章,原題:更溫和地殺雞?中國省份認為值得一試 一只雞待宰前幾個鐘頭,理應過得更舒適、較少壓力。這是中國官方就如何屠宰給家禽業(yè)提出的首份建議所表達的意思。
最近由山東省發(fā)布的這份指導方針并非強制性。它的出臺說是為了動物福利,同樣也有商業(yè)考慮。山東是中國的肉雞生產大省,但禽類受損的痕跡,如肢體破裂或肉中含血塊,損害了出口。
動物權益人士稱贊指導方針的出臺。據官媒報道,該建議列出屠宰前的步驟及每個推薦流程的細節(jié),以確保盡可能減少雞被宰殺時的痛苦。比如,活雞運輸時間不要超過3小時;抓雞時要用雙手,不能抓單只大腿或翅膀;殺雞前應用氣體或電擊致昏……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中國代表周尊國說:“如此具體的指導意見。非常感謝山東這樣做?!?/p>
這個指導方針,是中國第一份針對肉雞屠宰的此類文件。不過,減少動物痛苦及改善肉質的程序已經在中國其他地方開始執(zhí)行,并施行于其他禽畜身上,比如北京和鄭州。
在中國,工廠化飼養(yǎng)方式和食品安全法執(zhí)行不力,造成接二連三的食品丑聞。在這種環(huán)境下,更好地對待動物具有商業(yè)上的動力。青島農業(yè)大學教授孫景新表示,隨著越來越多屠宰場采取人性化處理牲畜的流程,中國生產的肉類在國內外高端市場會獲得更大的認可。孫先生說,采取擊暈殺雞的方法,是考慮到關心動物福利的歐洲消費者?!?/p>
據美國農業(yè)部數據,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雞肉生產國,僅次于美國,去年產量1340萬噸,但出口只有40.1萬噸,僅排在第5名?!?/p>
(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