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三農問題敘事的兩種路徑與效果

      2016-09-07 10:50何軒
      南方文壇 2016年4期
      關鍵詞:根本利益三農問題報告文學

      三農問題作為中國跨世紀的一個主流話語,即農村、農業(yè)、農民問題。21世紀以來,中國作家以滿腔憂患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反映三農問題的報告文學,比如,2002年初李昌平的《我向總理說實話》,2002年年中的何建明的《根本利益》,2003年陳桂棣和春桃合著的《中國農民調查》,2010年梁鴻的《中國在梁莊》等等。面對三農問題,報告文學作家如何以藝術形式既真實全面呈現中國的三農問題,又熱情傳播主流正能量,書寫引領“中國夢”?本文以《根本利益》與《中國農民調查》為例,試圖探討三農問題中國化敘事的可能路徑與效果問題。

      兩部三農問題報告文學的傳播簡史

      何建明報告文學《根本利益》首載于《中國作家》雜志2002年第7期,作家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單行本。全書由序和六章及“結束語生活沒有尾聲”組成,書后附何建明《創(chuàng)作手記:尋找靈魂與信仰之強者的痛苦和愉悅》以及何西來的評論文章《為“百姓書記”立傳——評何建明報告文學新作〈根本利益〉》。為了向作品主人公梁雨潤學習,《正氣》雜志根據何建明原著縮寫為《梁雨潤的故事》在該雜志2002年第11、12期和2003年第1、2、3、4、5、6期連載。2003年《廉政瞭望》雜志第1、2、3、4、5、7、8、9、10期連載《根本利益》全書。2004年5月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根本利益叢書·何建明獲獎報告文學集”,將《根本利益》作為首部收入出版。2005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將《根本利益》作為“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精品書系”出版,印書五千冊,6月重印五千冊。200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根本利益》增訂本,將《根本利益》與其姊妹篇《為了弱者的尊嚴》分為上、下兩部合訂出版。

      長篇報告文學《根本利益》面世后不僅反復出版,而且獲得巨大社會反響。該書2003年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并被改編成電影《信天游》。在筆者看來,《根本利益》的影響力源于作家對三農問題現象隱含的執(zhí)政危機的透視與機智表達。

      《中國農民調查》由安徽文聯作家陳桂棣和春桃合著。最初作為重頭文章以節(jié)略版形式刊于2003年第6期《當代》雜志,其翔實的一手調查資料、直面現實的嚴謹態(tài)度引起了讀者的強烈關注,當期雜志迅速脫銷。2004年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發(fā)行單行本,月銷量幾近十萬冊,成為該年初的暢銷書。2004年的初期,《中國農民調查》成為整個中國大陸的一個關注熱點。網絡上,各大門戶網站均有此書的評論文章。1月13日陳桂棣和春桃受中央電視臺邀請赴京,參加春節(jié)特別節(jié)目的錄制。然而在2004年3月后,出版界傳出《中國農民調查》停止再版的消息。①

      2006年,《中國農民調查》在德國柏林獲得世界報告文學尤利西斯獎一等獎,其德文版在德國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響。主辦單位在聲明中表示,由中國作家陳桂棣與吳春桃夫婦所合著的《中國農民調查》一書,第一次全面性地調查了西方人幾乎一無所知的中國九億農民,有關他們在經濟、社會與政治生活的現況。

      2011年4月,國務院前總理朱镕基返回其母校清華大學,到他曾任職院長的經濟管理學院出席活動,向學生贈送《中國農民調查》。他指此書引致很多對他的攻擊,指稅改政策讓農民陷于貧窮。“這本書受到很多國外異見分子的追捧。”送書的目的是讓同學們有批判意識。②

      三農問題與警世主題

      何建明2002年推出報告文學《根本利益》,是應時而生的,其主題是外顯的、雙重的,也是引人深思、饒有興味的。有心人從2002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該書封面設計,可見一斑。該書正封面紅色背景右邊豎排著“根本利益”四個正楷大字,“根本”兩字為黑體加粗字,“利益”兩字為白色加粗字。正封面左下邊豎排著三行小字:“事關國家今天的生死命運和十三億人的明天?!倍陟轫摫趁嫔罹G色背景上又再次橫排著“事關國家今天的生死命運和十三億人的明天”白色正楷字體。這些文字,雖然不免帶有書籍促銷廣告意味,然而,確實道出了本書主題意義的重大。接著,在版權頁之后的內封二正面書寫著摘自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如果長期執(zhí)政以后,我們的干部喪失了當年奪取政權和建設初期那樣一種蓬勃朝氣,那樣一種昂揚銳氣,那樣一種浩然正氣,而變得明哲保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以至亂用權力,使黨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那么最后必然失去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這是歷史興亡的規(guī)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而在同一內封二的背面書寫著:

      這世上,什么人最低微,也最善良?

      是農民。是中國農民。

      可這些年,中國的農民怎么啦?

      為一塊宅基地,她從風韻少婦一直告到白發(fā)蒼蒼,上訪時間長達32年!

      兒子冤死,13年不能入土為安!漫漫申訴路,丈夫又猝死,兩具裝尸的棺材伴著一個活人苦熬至今。

      靠政策致富,卻橫遭鐐銬棍棒,頃刻間一貧如洗,全村人哭天不應,叫地不靈……

      村霸、地霸,加官霸,實乃罪不可赦!

      但一次次的領導“批示”,一疊疊的“紅頭文件”,終在半空飄蕩,難以落地……

      農民們在干裂的田野里呼喚春風吹拂,雨露滋潤,更呼喚今天的黨員和干部們改變作風,為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辦實事、辦真事!

      本文主人公的所作所為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這內封二的正面與背面的文字是頗耐人尋味的,它對于文學批評家和文化研究學者來說,是一則可以進行文學政治意識形態(tài)分析的典型文本。對于先進文化建設工作者來說,它是文化意識形態(tài)正能量完美建構的典范。而對于黨務工作者來說,它所宣傳的《根本利益》,對于八千余萬共產黨員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

      報告文學《根本利益》從話語層面來看,是一個典型的為農民代言的文本。中國是一個農業(yè)文明歷史悠久的國家,農民自古就是這個國家的大多數,處于社會的底層,史稱老百姓。在中國文化史上不乏為農民利益和命運代言的人和事及其文本。然而,正如有學者研究后指出的一個現象:為農民代言是要付出代價的。在新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大人物,如知名學者梁漱溟、革命元帥彭德懷先后為農民代言,不是都付出了代價嗎?2000年春天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期間,一個叫李昌平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含淚給朱镕基總理上書:“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yè)真危險”,雖然引起高層從上而下的高度重視三農問題③。李昌平本人因此而成為《南方周末》評選的2000年“感動中國的十大新聞人物”,而現實生活中的李昌平卻不得不辭職離鄉(xiāng),外出打工。2002年7月,中國作協的何建明推出為農民利益代言的長篇報告文學《根本利益》,卻打破了“為農民代言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一預言現象,相反,何建明和他的《根本利益》受到了中共中央高層領導和中紀委、中國作協領導以及首都文學界批評界的一致肯定和贊揚。是何建明勝利了,還是為農民利益代言勝利了?歷史在追問,文本在追問。

      學理性介入與建構性介入

      為身處社會底層的農民利益鼓與呼是新時期以來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的一個自覺的文化使命。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文壇興起的底層寫作及其討論就是這一文化自覺的表征。盡管以關注三農問題為話語核心的底層寫作成為跨世紀的新中國文壇的一大文化潮流,喚起了知識分子和國人對于農村現狀和農民處境有了更多的關注和關懷,然而,我們的文學對于身處急劇變革中的社會的介入與影響的力度和現實效果,似乎沒有1980年代那樣的“轟動效應”了。新世紀以來,一些作家以高度的黨性和人民性立場,關注底層,關注民生,出現了一批深受黨和人民重視,產生巨大社會反響的力作,如山西作家張平的《抉擇》和何建明的《根本利益》等。有趣的是,兩位有影響力的作家都不約而同地把創(chuàng)作的聚焦點投向山西這塊熱土生存的人民大眾,都從山西這塊貧瘠而又富饒的熱土上獲取創(chuàng)作的素材和靈感;與張平選擇小說虛構敘事不同,何建明選擇了他擅長的報告文學這一紀實性非虛構文體,來表達他對中國農民利益的關注和關懷,對中國社會現實的介入。

      然而,何建明對于中國三農問題的文學介入,不同于以往報告文學知識分子立場的批判性介入,他選擇了一條與之相反的具有自我特色的建構性的介入。那么,何為批判性的介入?何為建構性的介入?兩者的區(qū)別何在?讓我們以新世紀以來同是關注三農問題的報告文學的兩個經典文本《中國農民調查》和《根本利益》為例,比較說明之。

      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農民調查》2004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首印三萬冊。其作者是安徽合肥市文聯的作家陳桂棣和春桃。他們帶著對中國九億農民生存現狀的憂慮,從2000年10月1日開始對安徽五十多個縣市的農村進行地毯式的調查,同時走訪從中央到地方一大批從事三農工作研究和實踐的專家及政要,歷時兩年的艱苦調查,歷時兩年三易其稿的艱苦寫作,于2003年10月殺青付印。可見,《中國農民調查》是一部自發(fā)的寫作。

      何建明的《根本利益》卻是一部組織寫作。2001年何建明在中央黨校學習,一天,中紀委的有關部門同志找到何建明,希望他把山西紀委戰(zhàn)線的一名先進典型寫成報告文學。經過2002年春夏的采訪、寫作,《根本利益》于2002年7月面世。值得注意的是,兩書付印前都請當代資深評論家年逾花甲的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的長者何西來審讀。何西來對兩書都做了極高的評價和熱情的推介。在《中國農民調查》一書,何西來的評論作為“序”放在書首。在《根本利益》,何西來的評論作為跋,置于書尾?,F從學術史角度,將何西來對兩本同主題的書的評價做一番梳理比較。

      何西來對兩書的評論是建立在對兩書的閱讀感受基礎上的社會學批評和政治批評。關于《根本利益》,何西來的總體評價是“選材好,立意好,人物事跡好,也寫得好”?!笆呛谓鲃?chuàng)作中的上好之作,也是當前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中難得的好作品。”接著何西來用了三個小標題來分別論述。一是“直面黑惡勢力之下的苦難”,二是“何建明筆下梁雨潤的執(zhí)法如山和愛民如父”,三是“何建明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方向”。何西來的第一感點是從文本內容層面來評價作品的社會學價值,飽蘸評論者個人的社會階級出身感情和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這是一個生于農村,未忘根本的農裔評論家心與心的交流。第二感點是從文本的主人公形象入手來評價作品的政治價值,認為《根本利益》“寫活了”一個紀檢干部作為“百姓書記”的高尚品質和精神境界。第三感點是從文本的價值取向來評價作品的重大現實意義,指出《根本利益》體現了何建明創(chuàng)作方向的戰(zhàn)略性的轉移。

      關于《中國農民調查》,何西來的總體評價是“精心結撰”之作,是一部“大書、好書、及時的書”。對于“精心結撰”之評,何西來是從《中國農民調查》的敘述風格和敘事結構上講的。就敘述風格來看,何西來指出,該書兩位作者擁有當今中國作家少有的“熱情與冷靜”,“熱情”說的是兩位作者作為來自農村的農民的后代,對農村的眷念、關切和深愛;“冷靜”說的是作者持有的科學態(tài)度和理想精神。前者保證了作者“以平民的感同身受的心態(tài),目睹并體驗中國農民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存環(huán)境;后者使作者“保持清醒的理性,從而不為各種表象所阻滯,并進而探究到事物的內在聯系及其本質((參閱何西來《中國農民調查·序》第1頁)。進而,何西來指出了《中國農民調查》書名標示“調查”的“深意”和“寓意”,是與中國古代“秉筆直書”的史書傳統,與1970年代末以來中國報告文學直面社會熱點問題的現實精神相一致的,是對毛澤東主席早年大興調查之風的實事求是精神的傳承和發(fā)揚。

      就敘事結構來看,何西來將該書分為三大部分來看。第一章至第四章為第一部分,由“殉道者”“惡人治村”“抗稅案件始末”“漫漫上訪路”等四章組成,以一系列惡性案件的發(fā)生為中心,具體展開農民在稅費重負的壓制下生存的窘迫,“村官”鄉(xiāng)霸的暴行,農民的上訪與抗爭。第五章至第八章為第二部分,由“古老而沉重的話題”“天平是怎樣傾斜的”“達標,形象工程及其他”和“弄虛作假之種種”等四章組成,對農民稅費過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調查、探尋和分析,讓讀者看到了三農問題的全部復雜性和嚴峻性。第九至十二章為第三部分,由“尋找出路”“天降大任”“破題”“敢問路在何方”等四章組成,是作者敘述解決三農問題的實踐和出路,寄托著作者的濟世情懷。

      總之,就《中國農民調查》敘述的主題、文本的結構和作者的主體情懷,以及出版面世的時代語境來看,何西來說的“是一部大書、好書和及時的書”,這一評價是非常恰當的。

      上述評論對比表明,《根本利益》和《中國農民調查》都受到了主流評論界的肯定和贊揚;而且都由主流文學出版機構——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但隨后一個細微的叢書出版?zhèn)鞑バ畔⒅档藐P注,人民文學出版社是在2004年1月出版《中國農民調查》的,在2005年5月推出“中國當代報告文學精品書系”十一部時,最后兩部分別選擇了何建明的《根本利益》,沒有選《中國農民調查》,倒是選了陳桂棣的另一部偏重環(huán)保主題的《淮河的警告》。這是否在主流認可的“精品”天平上,《中國農民調查》與《根本利益》不能等同視之呢?筆者在此試圖尋找決定兩書“精品”認定的細微差異。

      第一,“兩書”作者采寫動機不同。筆者注意到,何建明撰寫《根本利益》是帶著“為了尋找靈魂和信仰的強者”這一政治信仰動機去深入農村調查,采訪農民的,尋找政治上堅定的信仰者是何建明調查、采寫的顯性動機④。陳桂棣和春桃撰寫《中國農民調查》是帶著作家面對嚴峻三農問題不該缺席的創(chuàng)作信念,堅守“文學應該時刻保持與現實生活對話”的創(chuàng)作動機,深入農村,展開調查采寫的⑤。盡管“兩書”客觀上都為農民利益問題代言了,但是由于采寫動機的不同,決定了兩書在立意、敘述角度和敘述效應上的差異。何西來稱贊《根本利益》是一部及時的“為‘百姓書記立傳”的書,就一語道破了該書立意上的政治性建構旨歸。而《中國農民調查》履行的是純正的學者性的采訪、學理性的調查進程和學術性的敘述,因而顯現的是一種學術性的調查報告建構。這正如何西來指出的,這不是一本“報喜”的書,更不是一本粉飾太平的書、貼金的書,而是一本把嚴酷的真實情況推向讀者,推向公眾的書,是一本無所隱諱地把三農問題的全部復雜性、迫切性、嚴酷性和危險性和盤托出的書。⑥

      第二,“兩書”敘述立腳點不同。《根本利益》敘述三農問題,何建明選擇了一個解決三農問題的共產黨的紀檢干部梁雨潤作為貫穿敘事的主人公。作家作為敘述報告者,站在所敘事件之中,一邊采訪,一邊熱情參與敘事,建構敘事,為事件的解決鼓與呼?!吨袊r民調查》敘述三農問題,作者是站在事外,追尋事實真相,探尋原因,尋求解決辦法。雖然作家本人“熱情”地參與調查,但敘述風格是“冷靜”的學理性敘述。正如何西來評論《中國農民調查》,作者“以總體把握中國的‘三農問題為目的,按照問題本身的邏輯關系,漸次展開他們的敘述和描寫”,也即“問題是經,是綱紀,而人物命運、性格、心理的展示,細節(jié)的選用,事件的梳理等,則是緯,在總體上服從于‘三農問題的深入把握和揭示”⑦。盡管《中國農民調查》在結尾,以“并非尾聲大幕正在拉開”展現了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維、新戰(zhàn)略、新舉措,顯示了兩位作者并非是悲觀主義者,給讀者指出了三農問題解決的希望,但是,文本主體部分正面敘述暴露的黑暗面客觀上產生的社會文化效應也是不容忽視的。

      第三,“兩書”介入三農問題顯現的文化效應不同?!陡纠妗烦霭婧螅豢醋魇窍螯h的十六大獻禮的書,是忠實地體現了江澤民總書記的“三個代表”思想的文化創(chuàng)造。《根本利益》揭露三農問題,為農民利益代言,是在謳歌中揭露問題,揭露問題是旨在解決問題,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去揭露問題,因而,《根本利益》展現的三農問題越嚴重,黨的書記梁雨潤的形象也越高大,因為,《根本利益》給讀者顯現的報告理念是維護農民利益就是維護黨的利益,就是維護我們國家的根本利益。與何建明為農民代言敘事重在解決農民具體問題,由具體問題的解決來顯示農民的具體問題就是黨的根本問題這一接受理念不同,《中國農民調查》顯現的為農民代言敘事重在學理性的解決三農問題。其暴露的三農問題之嚴峻,與之相關的原因之復雜,解決之路之艱難,對習慣了報喜不報憂的主流閱讀神經,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因而,《中國農民調查》顯現的作者聲音無異于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衣》中的傻孩子的“真音”,是不會得到某些當權者的喜歡的。

      《中國農民調查》真實呈現了三農問題的嚴峻性,同時,其傳播的負面效應也是不可忽視的。曾經含淚上書總理反映三農問題的李昌平,在接受媒體對《中國農民調查》專題采訪時說:“說實話,《中國農民調查》這本書我看起來很艱難,說艱難,是因為每看一部分我負面情緒就增加一部分,以至于我只能在充分消化這種負面情緒后才有勇氣繼續(xù)翻看?!雹?/p>

      報告文學作為一種文體引入中國就具有鮮明的無產階級黨性原則,中國當代作家作為有機知識分子,以滿腔憂患之心真實呈現現實問題時,如何處理好報告文學作品傳播的文化“正能量”與“負能量”的關系,不僅是一個創(chuàng)作原則的問題,也是一個創(chuàng)作技巧的問題。這方面,何建明的《根本利益》與陳桂棣和春桃的《中國農民調查》給予讀者鮮明的啟示。

      【注釋】

      ①http://m.zwbk.org/lemma/150390.

      ②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473160100rtaf.html.

      ③時任總理的朱镕基曾動情的批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yè)真危險,雖非全面情況,但問題在于我們往往把一些好的情況當作全面情況,而又誤信基層的‘報喜,忽視問題的嚴重性?!币娎畈剑骸段蚁蚩偫碚f實話》,77、78頁,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版。

      ④何建明:《根本利益·創(chuàng)作手記:尋找靈魂與信仰之強者的痛苦和愉悅》,233-242頁,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

      ⑤陳桂棣、春桃:《中國農民調查·引言在現實與目標的夾縫中》,4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

      ⑥⑦何西來:《中國農民調查·序》,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

      ⑧http://www.weste.net/html/200402/20040226-SOFT135415.html.

      (何軒,湖南理工學院中國語言文學院。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開放基金項目“鏡與燈:何建明報告文學論”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5K048)

      猜你喜歡
      根本利益三農問題報告文學
      充實中國報告文學的理論一翼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精準扶貧審計策略優(yōu)化
      從黨史國史維度看黨的十九大對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探究
      中國青年報告文學作家創(chuàng)作會舉行
      淺談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
      鄧小平的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首屆青年報告文學評論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隴原漁夫
      與狐謀皮
      輝煌與重生
      探索| 阿拉善左旗| 南京市| 双峰县| 连城县| 九龙坡区| 吴忠市| 铜山县| 都安| 伽师县| 沂水县| 奉节县| 武隆县| 梅河口市| 江山市| 临猗县| 扎鲁特旗| 广饶县| 苏尼特左旗| 若羌县| 大方县| 灯塔市| 景宁| 师宗县| 梁河县| 大冶市| 西安市| 宝兴县| 军事| 赣州市| 博乐市| 定南县| 理塘县| 海阳市| 南投县| 江门市| 丰原市| 同心县| 西乡县| 宣武区|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