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綁個花線過端午

      2016-09-07 09:42徐軍新
      北方作家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線繩雄黃酒香包

      五月端午節(jié)是個傳統(tǒng)的大節(jié),在三夏大忙時節(jié)還能吃雞蛋、吃粽子、綁花線、戴香包,一想起就喜氣洋洋。

      端午節(jié)開始剁油菜、收割麥子,收割完地里還要趕緊點上玉米等秋作物,所以又稱“忙端午”。地里熟了的莊稼不等人,人們忙于關(guān)系到全年口糧的地里活絡(luò),節(jié)日的享受就勉強了,雖說是個大節(jié),但過得匆忙,就早晨那一陣子。端午一大早,鄉(xiāng)里鄰里你給我送幾只煮的雞蛋,自家蘆花雞下的,新鮮,吃起來油香;我給你帶過去幾個粽子,自己包給自己吃的,糯米放得足夠多,瓷實,咬起來粘牙勁道;里面的棗是精挑細選的大紅好棗,有兩三顆,不像賣的粽子里面棗是半個,弄不好還能從棗里吃出肉味;蜂蜜是看著油菜地里放蜂人搖出來的,不是糖熬的,更不是面糊糊加糖精加色素調(diào)成的,一小勺就甜得嘔嗓子。

      現(xiàn)在,不管是四個角的紅棗粽子,還是三角的蜂蜜擬或白糖粽子,平時想吃就吃,早已不稀罕,更別說端午節(jié)專門為了節(jié)日而吃了。倒是已不多見的綁花線繩、戴香包這些民俗,以及端午節(jié)的一些趣事,還讓人念念不忘。

      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佚文》有:“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北方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zhuǎn)繩結(jié),皆為人像帶之?!苯壔ň€繩、“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fēng)俗,也許還和古老的“像龍子”的紋身習(xí)俗有關(guān)系。不管怎么說,追根到底,綁花線繩是端午一個古老的習(xí)俗。

      小時候綁的花線繩,是用家里針線蒲籃里五種顏色的絲線搓捻合成,端午節(jié)早晨綁在手腕腳腕上,可以驅(qū)邪避瘟、防蛇蟲、保平安。一般人家只有黑線、白線,要找五種顏色的絲線,少不了還得到繡花人家或者家里有待出嫁的姑娘那里去找。盡管都是五色繩,但花線繩的顏色也有區(qū)別。有的娃娃們戴的花線繩,從剛戴上就松松垮垮黑乎乎臟兮兮的,是娃娃們本身不愛惜,再一想大人,也不是伶俐人,邋遢慣了;有的娃娃的花線繩搓得細致緊湊,色彩也和諧,顏色鮮亮,一打眼就知道肯定大人是干凈利索人。不管誰家的,比來看去,都是自家母親捻搓的花線繩最漂亮。

      花線繩合好,端午前一天晚上,要掛到大門里二門外的門鑰吊上,吸收一晚天地之精華,淋上露水,趕天亮,孩子們還在熟睡的時候,母親早早起來給娃娃們綁在手腳上。綁了花線繩的娃娃們,出門和別的伙伴比比、炫炫,歡喜得很。過幾年大了些,特別是男孩,就不喜歡,羞得再戴花線繩,怕遭遇同學(xué)伙伴笑話。這時,母親便在睡覺的時候偷偷地將花線繩綁在腳腕手腕上。手腳綁上花花綠綠的花線繩,地里干農(nóng)活、放學(xué)后給后院的豬啊雞啊拔草,大人說能防長蟲咬人。是不是真的靈驗,誰也說不準(zhǔn),但誰也不愿意因為沒帶花線繩而被草叢里的蛇給咬一下。一般婦女娃娃們都要綁花線繩,講究點的人家男人手腕也會戴。

      花線繩只要戴上,就不能隨便解開或者剪掉扔了,那樣會招惹毒蟲,不吉利。按講究,綁上的花線繩六月六的前一天晚上才能解下來,解不下來的剪短,扔在大門外的墻根,天上的牛郎織女會看見花線繩而思念流淚,降下能讓瞎子復(fù)明、能讓有眼疾的人眼睛豁亮的淚水,但只有起得早的幸運人才能在大門外的西墻根拾上。大人說東,娃娃們往往偏要往西,不愛按講究來。膽小的早晨醒來發(fā)現(xiàn)花線繩綁在了手腳上,大人連唬帶蒙不能解,只好認了,羞是羞只好繼續(xù)戴上,等幾天瞅個大人臉色好的時間偷偷剪斷扔掉;膽大的、調(diào)皮或者家里缺少娘老子管教的,早晨花線繩在家里戴上,到學(xué)校就解下來玩,趕下午就不見蹤影了,他們才不管什么忌諱、有什么不吉利呢!到了高中,逢端午節(jié),看到很少的女同學(xué)白嫩的胳膊上五彩的花線繩,大方,有趣,少不了偷偷多瞄幾眼。

      花線繩可以單個綁,也能系上香包一起戴。戴香包的主要是娃娃們。香包俗語荷包、香袋,文雅些叫香囊,用五色碎布彩線縫成,里面裝填上艾草之類的香料,有的再加點雄黃,小孩佩戴在胸前能祛邪護身,也可以用于男女互贈禮物,就像戲劇電視電影里經(jīng)常演的那樣。香包形狀各式各樣,心形的、元寶的,可以用花線繩把香包系在衣服扣眼上,也可戴在脖圈。還有的直接在衣服上刺繡蛇、蝎等有毒的動物,猛一看挺嚇人,實際是自古以來人們“以毒攻毒”的哲學(xué)觀念和樸素的護身心愿。

      在禮節(jié)上,定了婚的,端午節(jié)前男方要給女方送節(jié)禮,其中香包不可少,表的是情思。結(jié)了婚,剛進門還沒在自家過端午的新媳婦要給三鄰五舍的老人、小孩散發(fā)親手縫制的煙袋或荷包,一方面顯示自己的手藝,另一方面也是對老人、小孩的祝愿。娘舅家端午節(jié)前要給外甥送裹肚。剛結(jié)婚沒娃娃的送裹肚,天熱了,娃娃們火氣大,晚上睡覺不老實,蹬了被子著涼麻煩是大人,于是睡覺前操心的的大人就給肚子上系個裹肚,護一護肚子,防風(fēng)寒。傳統(tǒng)的裹肚是空閑時節(jié)手工精心縫制,紅布底繡的是五毒圖:蜈蚣、蟾蜍、蝎子、壁虎、蛇,膽小娃娃的看了害怕,但東西是真真藝術(shù)品。后來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能當(dāng)藝術(shù)品的裹肚慢慢地很少有人做、有人戴了,但送裹肚的節(jié)俗沒變,只不過裹肚換成了背心之類夏季納涼的衣物。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人們一般還是簡單地用黃色的包裝紙包著“裹肚”,大人手里一攥就去了外甥家,也不見得小氣,人們主要看重的是個“禮”。記得小時候外爺曾送給我一件海軍藍白條紋的汗衫“裹肚”,高興勁現(xiàn)在還清晰,我本身就怕長個子,穿了好幾年,很是喜歡,一直到把個汗衫穿成馬蜂窩當(dāng)了抹布,才惜惜作罷。

      有些地方端午要喝雄黃酒,或者將雄黃酒抹在小孩的耳鼻邊、屁眼周圍防蟲的習(xí)俗,避五毒。有人說,這關(guān)聯(lián)的是白蛇青蛇的故事,也能與祭屈原粘上關(guān)系。異地工作的我一次在端午節(jié)去拜親戚,飯前隨俗,主家喝雄黃酒,本應(yīng)“淺嘗”,以前沒喝過雄黃酒的我還以為和平常的酒一樣,在沾便宜逞強心理作祟下喝了兩大杯。于是乎,胃里翻江倒海,飯沒吃完就悄悄跑到門外的地里,七七八八嘩啦啦全倒了出來。那年端午,沒見青蛇白蛇顯原形,倒是我顯了原形露了本性。

      端午節(jié)吃粽子與屈原有關(guān)。一位教授從《離騷》首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考證,屈原是楚王熊渠的兒子熊伯庸之后,在日本韓國質(zhì)疑中國有沒有屈原那個人的時候,確實為國人爭了口氣,教授因屈原而成為了名教授,于國于己也算名利雙收。還有一位教授,倒轉(zhuǎn)黃歷乾坤,考證屈原自言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是真實可信的,是大吉大貴大詩人。一家之言,有點意思,半信半疑。上學(xué)時有一年端午節(jié),也許是想起了老家過端午,胡掐了幾句,到現(xiàn)在還記得后面兩句:沒有粽子沒有蛋,只有柳條插門邊。寫得有吃、有習(xí)俗,好像還順口。

      網(wǎng)上說,端午節(jié)的網(wǎng)絡(luò)域名早被韓國人注冊,國人只能無奈地斗斗口舌,看來端午節(jié)不僅僅是個節(jié)日,能做個學(xué)問、更能做成大經(jīng)濟。近幾年端午節(jié)法定放假一天,更是從國家層面強化了端午文化意識。如今,端午吃的粽子都是名牌,大的小的、甜的咸的,紅豆沙綠豆沙,大肉的牛肉的樣樣式式,想啥有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早已吃不出年少時的那個甜糯香甜滋味;綁花線、戴香包的習(xí)俗也日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甚至被年輕人拋到了爪哇國,如九斤老太所言“一代不如一代”。

      每逢端午,兒時的味道和趣事歷歷在目,思念一年濃于一年!

      徐軍新

      從事教育教學(xué)十六年,發(fā)表專業(yè)論文、編著教材多篇(部),性喜自然,好翻雜書,偶有閑語。

      猜你喜歡
      線繩雄黃酒香包
      端午香包
      遛“懶懶”
      我們用雄黃酒互證清白(外二首)
      左右對稱
      左右對稱的畫
      非遺徐州香包成網(wǎng)紅
      五毒五黃,御百毒侵襲
      切莫亂飲雄黃酒
      香包送親朋
      豬年賽豬
      墨玉县| 福建省| 广安市| 屏东市| 托里县| 稻城县| 朔州市| 丹凤县| 保山市| 花垣县| 呼伦贝尔市| 济南市| 朝阳市| 腾冲县| 崇明县| 礼泉县| 太湖县| 镇康县| 桓台县| 左贡县| 根河市| 孝昌县| 遵化市| 抚松县| 亳州市| 五莲县| 富源县| 大洼县| 金昌市| 奎屯市| 丰原市| 托克逊县| 六枝特区| 田东县| 阜宁县| 闻喜县| 邮箱| 通州区| 沙田区| 千阳县|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