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東, 馬銘龍, 巨向紅, 吳炳雄, 賈汝敏*
( 1.廣東海洋大學農(nóng)學院,廣東湛江 524088;2.廣東省揭陽市匯盛獅頭鵝養(yǎng)殖有限公司,廣東揭陽 515500)
?
提高反季節(jié)獅頭鵝種蛋孵化率的研究(Ⅰ)
——胚蛋發(fā)育基礎參數(shù)測定與分析
黃曉東1, 馬銘龍1, 巨向紅1, 吳炳雄2, 賈汝敏1*
( 1.廣東海洋大學農(nóng)學院,廣東湛江 524088;2.廣東省揭陽市匯盛獅頭鵝養(yǎng)殖有限公司,廣東揭陽 515500)
[目的]研究獅頭鵝種蛋孵化期間失水率、蛋溫變化等基礎數(shù)據(jù)及其對孵化率的影響。[方法]對孵化期的獅頭鵝種蛋進行稱重,并測定孵化期內(nèi)蛋內(nèi)溫度和蛋殼溫度的變化,分析氣孔數(shù)對孵化效果的影響。[結果]失水率不僅影響孵化率,而且影響雛鵝質量,孵化第6、15、24和28天種蛋最佳失水率分別為3.28%、4.75%、9.48%和14.22%。隨著胚齡的增加,蛋殼表面溫度相對穩(wěn)定( 37.32 ℃→37.17 ℃→37.37 ℃→36.83 ℃),而殼內(nèi)胚胎溫度上升較快(37.75 ℃→39.22 ℃→39.82 ℃→40.62 ℃)。蛋殼氣孔數(shù)量顯著影響胚胎發(fā)育。蛋形指數(shù)影響孵化率,但不影響受精率。[結論]降低濕度、嚴格選蛋、孵化中后期加強涼蛋是提高鵝蛋孵化率的重要措施。
獅頭鵝;孵化;失水率;氣孔密度;蛋溫
獅頭鵝是我國著名的優(yōu)良品種,也是國內(nèi)外最大型的肉鵝品種,被譽為“世界鵝王”,現(xiàn)今已成為國家畜禽品種資源重點保護品種之一。獅頭鵝原產(chǎn)于廣東省饒平縣浮濱鎮(zhèn)溪樓村,已有200多年歷史,現(xiàn)今主要分布于潮汕地區(qū)及其周邊,并被引種到全國各地。潮汕獅頭鵝歷來聞名遐邇,以獅頭鵝為原料的潮汕傳統(tǒng)名吃“鹵鵝”更是膾炙人口,聲名遠播,肉味尤其鮮美,深受消費者歡迎,現(xiàn)已成為地方特色“名片”。但是,獅頭鵝蛋大、殼厚,人工孵化效果一直不理想,低孵化率已成為制約獅頭鵝規(guī)?;曫B(yǎng)及產(chǎn)業(yè)化的重要限制因素。
影響種蛋孵化率的因素很多,如溫度、濕度、翻蛋、季節(jié)、種鵝的年齡、蛋重、蛋內(nèi)和蛋殼表面溫度變化、蛋形指數(shù)、蛋殼質量以及蛋殼氣孔等??迪酀萚1]對蛋重與孵化關系進行了研究。謝克和[2]測定了不同雞品種的種蛋失水率,并分析了失水率與孵化率之間的關系。在正常的孵化過程中,在不同的孵化階段受精蛋的失水存在不平衡性,失水量與孵化效果有很大的關系,但不同品種的種蛋失水率存在差異[3-4]。耿照玉等[5]研究了未出雛雞種蛋失水率的差異性及死亡胚胎與蛋殼氣孔數(shù)等的關系,結果表明蛋殼氣孔密度對胚胎發(fā)育的影響很大,蛋殼上的氣孔數(shù)很多,氣孔在胚胎與外界的氣體交換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些比較大的氣孔。若要獲得高孵化率的優(yōu)質雛雞,蛋殼的孔隙度和水蒸氣通透性比蛋殼強度更重要[6-7],蛋殼各部位的有效氣孔數(shù)量對胚胎發(fā)育至關重要,未出雛的死胚蛋氣孔密度低[8],且早期胚胎死亡與蛋鈍端氣孔密度有關[9]。然而,有關鵝蛋孵化的研究報道很少,特別是鵝蛋孵化期間蛋內(nèi)和蛋殼表面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
溫度和濕度是影響種蛋孵化的重要因子,高濕阻礙胚蛋的正常失水,進而影響胚胎發(fā)育及雛鵝質量。但是,反季節(jié)繁殖期間恰逢廣東的高溫高濕季節(jié),很長時間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都在80%以上,下雨及臺風季節(jié)甚至高達90%以上。筆者通過研究鵝蛋孵化期間蛋殼表面溫度和蛋內(nèi)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分析種蛋孵化期間的失水及其對孵化率的影響,探索蛋殼大氣孔密度與胚胎發(fā)育的關系,旨在探索反季節(jié)獅頭鵝種蛋的最佳人工孵化參數(shù)。
1.1試驗材料供試種蛋來自廣東省揭陽市匯盛獅頭鵝養(yǎng)殖有限公司鵝群所產(chǎn)種蛋388枚。
1.2儀器與設備SWK-8B型微電腦溫濕度孵化機,為廣東任氏孵化機廠產(chǎn)品;CEM華盛昌天T-8806H紅外線人體測溫儀;電子天平(精度0.01 g);IP54防水金屬殼數(shù)顯游標卡尺(0~150 mm),購自上海恒量量具有限公司。
1.3試驗方法對收集的種蛋逐個編號,并記錄每只種蛋的蛋形指數(shù)、蛋重、種蛋各階段的失水率。在孵化第0、6、15、24、28天用電子天平(精度0.01 g)逐一稱重,測定胚胎失水,同時測量種蛋表面溫度、蛋內(nèi)溫度以及孵化機內(nèi)的溫度。第28天胚蛋開始陸續(xù)出殼時,在出殼雛鵝腳上貼1個相應的標簽,待毛干后立即稱量雛鵝體重,記錄未出雛的種蛋序號。
孵化結束后,隨機取無精蛋、死胚蛋和出雛后的蛋殼各15枚,放入石灰水中煮30 min,除去蛋殼內(nèi)膜,晾干后,加入一定量的藍墨水在蛋殼中,觀察蛋殼的氣孔數(shù),分別在蛋殼的大頭、中部和小頭各取1 cm2,統(tǒng)計單位面積的大氣孔數(shù)。以蛋形指數(shù)、蛋重、種蛋各階段的失水率分組統(tǒng)計孵化效果。按照以下公式計算種蛋失水率:種蛋失水率 =(前次種蛋重量-后次種蛋重量)/入孵前蛋重×100%。
1.4孵化管理試驗蛋入孵前,嚴格按照種蛋的處理程序進行,剔除雙黃蛋、過小蛋、沙皮蛋、裂紋蛋、皺紋蛋等不合格種蛋,測量蛋形指數(shù)和稱重后,熏蒸消毒并放入全自動孵化機孵化。孵化室有濕簾降溫系統(tǒng),溫度保持在23~26 ℃。每2 h自動翻蛋1次,翻蛋角度110°。種蛋孵化10~11 d每天涼蛋1 次,20 d后每天涼蛋2次, 每次約30 min。用28~30 ℃的溫水早晚噴灑種蛋。孵化期間各階段的溫度和濕度見表1。
表1 孵化期間的溫度和濕度變化
1.5數(shù)據(jù)處理使用Excel 2013軟件計算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
2.1孵化效果種蛋孵化結果表明,入孵種蛋388枚,其中受精蛋267枚,弱雛數(shù)14只,獅頭鵝受精蛋孵化率為67.79%。在孵化過程中,0~6 d 37枚胚胎死亡,7~15 d 26枚種蛋胚胎死亡,16~24 d 13枚胚胎死亡,25~30 d 10枚胚胎死亡。
2.2種蛋失水由表2~5可知,獅頭鵝種蛋在孵化第6、15、24和28天的累計失水率分別為2.69%、5.75%、9.44%和11.38%。前6 d平均每天失水率為0.45%; 7~15 d平均每天失水率為0.34%; 16~24 d平均每天失水率為0.41%,25~28 d平均每天失水率為0.49%。由此可見,種蛋失水規(guī)律為前期快、中期慢、后期變得更快。
由表2~5可知,種蛋失水率顯著影響胚胎發(fā)育。第6、15、24、28天胚胎最佳失水率分別為2.91%~4.27%、3.74%~5.28%、8.67%~10.41%和12.34%~20.40%,若超出此范圍,胚胎死亡率會有所增加。不同階段胚胎最佳失水率也不同??傮w而言,到落盤前(28胚齡)胚胎失水率越大越好,失水率過小,則弱雛比例增高(P<0.05)。這說明后期失水過少對胚胎發(fā)育不利。
表2 第6天總失水率與孵化效果
注:同列數(shù)據(jù)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表3 第15天總失水率與孵化效果
注:同列數(shù)據(jù)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表4 第24天總失水率與孵化效果
注:同列數(shù)據(jù)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表5 第28天總失水率與孵化效果
注:同列數(shù)據(jù)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2.3蛋內(nèi)溫度和蛋殼表面溫度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胚齡的增加,蛋內(nèi)和蛋殼溫度均呈上升趨勢,但蛋內(nèi)溫度(37.75 ℃→39.22 ℃→39.82 ℃→40.62 ℃)始終高于蛋殼表面溫度(37.32 ℃→37.16 ℃→37.37 ℃→36.83 ℃)。從第6天開始,蛋內(nèi)溫度上升速度加快,越到臨近出雛則溫度越高。
2.4氣孔密度與胚胎發(fā)育的關系由表6可知,出雛蛋和死胚蛋的氣孔密度差異顯著(P<0.05), 但出雛蛋和無精蛋的氣孔密度差異不顯著(P>0.05),出雛蛋的氣孔密度較死胚蛋高。這說明氣孔密度與受精率無關。
2.5蛋形指數(shù)對孵化效果的影響由表7可知,蛋形指數(shù)對受精蛋的孵化率無明顯影響(P>0.05),但對種蛋的受精率有明顯的影響(P<0.05)。
2.6蛋重對孵化效果的影響由表8可知,蛋重為152.4~188.3 g的受精率最高,較蛋重116.3~152.3 g的受精率高15.29%(P<0.05),說明蛋重過小會降低受精率。蛋重對孵化率的影響也呈現(xiàn)相似的趨勢,當?shù)爸匦∮?52.4 g時會降低孵化率。
注:*表示蛋內(nèi)溫度與蛋殼溫度差異顯著(P<0.05),**表示蛋內(nèi)溫度與蛋殼溫度差異極顯著(P<0.01)。Note: *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inner shell temperature and shell surface temperature ( P < 0.05); **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1). 圖1 不同日齡胚蛋溫度的變化Fig. 1 Changes of embryonated egg temperature on different day ages
種類Type氣孔密度Stomataldensity∥個/cm2大頭Bighead中部Middle小頭Smallhead無精蛋Infertileeggs52.25±7.54a39.67±8.36ab39.54±6.63a死胚蛋Deadeggs46.82±6.72b35.53±7.82b33.49±6.38b出雛蛋Youngeggs53.39±5.43a41.27±6.57a37.65±5.38ab
注:同列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3.1種蛋失水率對胚胎發(fā)育的影響胚胎死亡在整個孵化期不是平均分布的,存在2個死亡高峰,第1個高峰在0~6 d,這個時期正是胚胎生長迅速、形態(tài)變化顯著時期,各種胎膜相繼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此時胚胎對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很敏感,稍有不適胚胎發(fā)育便受阻,甚至夭折。種蛋孵化過程中失水率的大小與諸多因素有關,孵化溫度和濕度決定孵化期間種蛋失水的速率,如果在溫度和濕度一定的情況下,種蛋失水與蛋殼厚度、蛋殼氣孔數(shù)目有很大關系,多孔的蛋殼能夠增加種蛋內(nèi)水分的蒸發(fā),生產(chǎn)出的雛鵝也比正常的要?。坏皻ぽ^厚、致密的種蛋孵化出的雛鵝往往比正常的要大,但由于失水較少,影響了孵化率。沙殼蛋和鋼殼蛋不宜作為種蛋孵化的原因就在于此。
注:同列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表8 蛋重對受精率和孵化效果的影響
注:同列肩標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鵝蛋孵化第15天胚胎尿囊在蛋的銳端合攏,照蛋時,除氣室外整個蛋布滿血管[10],生產(chǎn)上常在第15天照蛋分析胚胎生長的快慢,以便及時調整孵化溫度。第24天,出現(xiàn)“封門”[11-12],胚胎喙上的鼻孔已形成,小頭蛋白已全部輸入到羊膜囊中,蛋殼與尿囊極易剝離,以小頭對準光源,再也看不到發(fā)亮的部分。孵化末期,發(fā)育中的胚胎吸收大量的鈣,使得蛋殼變薄,氣孔數(shù)增加,失水率提高。
該試驗結果與耿照玉等[5]、劉宗政[13]研究結果相似,即失水對胚胎發(fā)育有影響,但鵝蛋的最佳失水率要大于雞蛋,這可能與品種有關。在生產(chǎn)中,應注意鵝蛋孵化后期失水率較大這個特點,不要過早地將胚蛋移出孵化機,以免濕度過大造成胚蛋失水減少,阻礙胚胎氣體交換而導致孵化率降低的現(xiàn)象。種蛋在孵化期間的失水與出雛之間的關系復雜,該試驗只考慮了失水與出雛之間的簡單關系,其詳細機理尚待進一步研究。
3.2孵化期間蛋溫的變化孵化期胚胎發(fā)育的物質代謝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生理生化過程。孵化期胚胎發(fā)育的物質代謝主要依靠胎膜來完成。前期的胚胎發(fā)育還不完善,物質代謝較弱,釋放的能量較少,蛋殼表面溫度和蛋內(nèi)溫度增加較為平緩,后期胚胎發(fā)育較為成熟,物質代謝釋放的熱量迅速放大,蛋殼表面溫度和蛋內(nèi)溫度上升速度比前期快;第25天,出雛蛋殼表面溫度和蛋內(nèi)溫度迅速上升,因為胚胎發(fā)育后期胚胎有氧呼吸強度很大,釋放出很多的能量。該試驗中殼內(nèi)胚胎溫度的變化(37.75 ℃→39.22 ℃→39.82 ℃→40.62 ℃)給予有力的證明。蛋殼表面溫度相對比較穩(wěn)定(37.32 ℃→37.16 ℃→37.37 ℃→36.83 ℃),可能與測量方法有關。該試驗中盡管將種蛋拿出孵化機后立即測量蛋溫,但由于整個測定需要一定的時間,蛋殼表面溫度下降速度快,后期測量的殼溫有點低,才導致不同階段蛋殼表面溫度不大,因此應改進測量方法。
3.3氣孔密度對胚胎發(fā)育的影響蛋殼氣孔密度對胚胎發(fā)育有影響。氣孔在胚胎與外界的氣體交換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蛋殼的孔隙度和水蒸氣通透性比蛋殼強度更重要,蛋殼氣孔不足[5], 通透性差, 透過蛋殼的CO2和O2氣體交換減少,導致胚胎死亡。蛋殼氣孔的相對較少可能是由于鈣化和蛋殼膜結構異常綜合作用的結果。蛋殼上的氣孔數(shù)很多,但只有大氣孔才是有效氣孔。若能通過營養(yǎng)、管理等措施得到蛋殼氣孔密度較多且一致的種蛋, 可望獲得更高的孵化率和優(yōu)良的雛禽。
3.4蛋形指數(shù)對胚胎發(fā)育的影響不是所有的種蛋都可進行孵化,過長、過圓的蛋不宜作種蛋,在入孵前要嚴格選蛋才能保證優(yōu)良的孵化效果。楊山[14]報道蛋用型雞最好的蛋形指數(shù)為1.35,蛋形指數(shù)為1.32~1.39時孵化率高。簡承松等[15]報道肉雞種蛋的蛋形指數(shù)為1.32~1.42時孵化率最高。該試驗中黑腳獅頭鵝種蛋的蛋形指數(shù)為1.26~1.44時孵化率和受精率均較高(P<0.05),說明蛋形指數(shù)對鵝蛋的胚胎發(fā)育有影響。該試驗結果表明鵝蛋蛋形指數(shù)與孵化率、受精率存在一定的關系,但其內(nèi)在機理尚不清楚。
3.5蛋重對孵化效果的影響選擇合格種蛋時,不僅要考慮蛋形,更要考慮蛋重。若蛋過小,孵化出的雛禽小,影響此后的生長;若蛋過大,則孵化率低。種蛋過大,前期受熱慢且不均勻,會影響胚胎發(fā)育,導致弱胚多;孵化后期散熱難,而胚胎在后期脂肪代謝加強,產(chǎn)熱多,容易引起胚胎悶熱致死,從而導致孵化率下降[15-18]。蛋重的遺傳力約為0.50~0.67,屬于高遺傳力性狀,因而通過選種來控制蛋重是有效的[19-20]。對同一批入孵種蛋應以平均蛋重為標準,平均蛋重越接近,孵化效果越好。不同品種家禽的蛋重不同,其合格種蛋蛋重的劃分標準也不同。康相濤等[1]試驗表明豫州褐種蛋蛋重為53~56 g時,其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雛率分別達到98.11%、94.23%和97.96%。該試驗結果表明,獅頭鵝種蛋為152.4~188.3 g時受精率和孵化率最高,分別達到71.17%和68.50%。由此可見,蛋重與孵化期間失水也有一定的關系。
(1)入孵第6、15、24、28天胚蛋最佳失水率分別為3.28%、4.75%、9.48%和14.22%。
(2)隨著胚齡的增加,蛋內(nèi)和蛋殼溫度均呈上升趨勢,但蛋內(nèi)溫度(38.2 ℃→38.6 ℃→39.4 ℃→40.7 ℃)始終高于蛋殼表面溫度(37.32 ℃→37.17 ℃→37.37 ℃→36.83 ℃)。
(3)氣孔密度影響胚胎發(fā)育,但與受精率無關。
[1] 康相濤,宋素芳,李明,等.蛋雞蛋重對孵化率和雛雞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家禽,2002,24(5):10-11.
[2] 謝克和.在孵化過程中對四種雞蛋水分蒸發(fā)量的測定[J].家禽,1985(6):29-30.
[3] MAULDIN J M.監(jiān)測種蛋在孵化期間的失水[J].國外畜牧學,1989(2):27-28.
[4] 彭秀麗,鄧干臻.孵化期間種蛋失水規(guī)律的研究[J].養(yǎng)禽與禽病防治,2000(7):22-23.
[5] 耿照玉,王秀玲.種蛋孵化期失水率及蛋殼氣孔密度與孵化率的關系[J].中國畜牧雜志,1990,26(5):12-14.
[6] KHURSHID A,F(xiàn)AROOQ M,DURRANI F. Hatching performance of Japanese quails [J].Livestock research for rural development .2004,3(1):121-126.
[7] BEDNARCZYK M,ROSINSKI A. Comparison of egg hatchability and in vitro survival of goose embryos of various origins[J].Poultry science,1999,78(4):579-585.
[8] JOSEPH M D. Watch egg weight during incubation [J] .Poultry digest,1988, 7:242-244.
[9] 李文銘.孵化期種蛋的失水及其與孵化效果的關系[J].衡水師專學報,2001,3(2):44-45.
[10] 左連社,張淑芬,韓永勝.關于萊茵鵝種蛋孵化期間失水的研究[J].水禽世界,2009(1):36-37.
[11] 李馨,顏國華,肖翠紅,等.孵化期間鵝種蛋失水及其孵化效果的研究[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06,27(4):61-65.
[12] 段子淵. 絲羽烏骨雞孵化過程中種蛋的失水規(guī)律[J] .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6(1): 22-26.
[13] 劉宗政.不同品種雞種蛋孵化失水量的影響因素與出雛數(shù)、初生重的關系[J].山東家禽,1984(2):33-35.
[14] 楊山.家禽生產(chǎn)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4:31-33.
[15] 簡承松,賀王書,廖曉,等.蛋重和蛋形對肉雞種蛋孵化效果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1999(6):33~35.
[16] 李文銘.孵化期種蛋的失水及其與孵化效果的關系[J].衡水師專學報,2001,3(2):44-45.
[17] 梁勇.黃鬃鵝種蛋孵化期失水規(guī)律分析[J].養(yǎng)禽與禽病防治,2009(3):9-11.
[18] BOLELI I C,DE QUEIROZ S A. Effects of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eggs of Red-Winged Tinamou (Rhynchotusrufesce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2012,11(8):517-523.
[19] 何宗亮,匡偉,姚遠,等. 蛋重對蛋形指數(shù)孵化失水及初生重的影響[J].當代畜牧,2012(2):38-39.
[20] 房興堂,鄒俊國.蛋形指數(shù)對孵化率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1992,28(1):44.
Increase of Anti-season Hatchability of Shitou Goose Eggs: Ⅰ Parameter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Basis of Eggs Embryo Development(Ⅰ)
HUANG Xiao-dong, MA Ming-long, JU Xiang-hong,JIA Ru-min1et al
(College of Agronom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egg water loss, eggs temperature change and other basic data on the hatchability of Shitou goose. [Method] The Shitou goose eggs were weighed during hatching period. Temperature changes of shell surface and the inner shell were detected. Effects of eggshell porosity on hatching results were researched. [Result] Water loss rate not only affected the hatching rate, but also the gosling quality. On the 6, 15, 24 and 28 d of hatching, the optimal water-loss rates of egg were 3.28%, 4.75%, 9.48% and 14.22%,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embryonic age, temperature of shell surface was relatively stable (37.32 ℃ → 37.17 ℃ → 37.37 ℃ → 36.83 ℃); embryo temperature of inner shell enhanced relatively fast (37.75 ℃ → 39.22 ℃ → 39.82 ℃ → 40.62 ℃). Eggshell stomatal number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Egg shape index influenced the hatchability, but had no impacts on fertilization rate. [Conclusion] Reducing humidity, strictly selecting egg, and cooling egg from the medium- and late-term of incubation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hatchability of goose eggs.
Shitou goose; Incubation; Water loss; Stoma density; Egg temperature
黃曉東(1987- ),男,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通訊作者,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研究。
2016-05-21
S 835
A
0517-6611(2016)20-1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