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嬋,劉 皓,繆秉魁,鄧江紅,劉顯凡,趙甫峰(.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成都 60059;.桂林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004)
湖南香花嶺礦區(qū)稀有金屬分布特征和成礦模式
王嬋1,劉皓1,繆秉魁2,鄧江紅1,劉顯凡1,趙甫峰1
(1.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成都610059;2.桂林理工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541004)
為了進一步在香花嶺地區(qū)尋找稀有金屬資源靶區(qū),對尖峰嶺巖體和香花鋪巖體稀有金屬分布特征和富集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尖峰嶺稀有金屬的礦化富集主要集中在黑云母花崗巖體頂部及邊部云英巖化帶,其中NbTa含量相對較高;而香花鋪黑云母花崗巖NbTa氧化物含量(95.3×10-6~349×10-6)高于尖峰嶺巖體(108.7×10-6);Li含量在云英巖(1 320×10-6、9 672×10-6)和硅化砂巖(4 340×10-6)的也遠高于同礦區(qū)的黑云母花崗巖(884×10-6),表現出良好的礦化趨勢。根據稀有金屬分布規(guī)律和成礦地質條件,提出了該地區(qū)稀有金屬成礦3個階段模式,該礦區(qū)稀有金屬找礦標志為云英巖化、鉀長石化、鈉長石化等蝕變作用帶,最終圈定重要的稀有金屬成礦部位為花崗巖頂部和邊緣接觸帶。
稀有金屬礦床;分布特征;成礦模式;香花嶺礦區(qū);湖南
香花嶺鎢錫鈮鉭多金屬礦床成礦巖體為黑云母花崗巖,曾遭受強烈的云英巖化和鈉長石鉀長石化等蝕變作用[1-10]。該礦區(qū)受地層巖性、斷裂、巖漿分異、臨界流體等多重作用[2,7-10],致使稀有金屬元素在此富集成礦。尖峰嶺巖體是香花嶺礦區(qū)代表性成礦巖體,是鈮鉭等稀有金屬最富集的地區(qū),共有10處礦床。尖峰嶺巖體具有富硅、鉀、鈉而貧鈣、鈦、鎂的特征[1]。前人對稀有金屬鈮鉭元素成巖成礦規(guī)律存在很大爭議,其代表性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在巖漿分異的過程中超臨界流體作為介質使鈮鉭元素遷移富集成礦[2];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鈮鉭金屬礦床中鈮鉭元素是由圍巖提供,其依據是富含硅質的圍巖中鈮鉭品位較高,而富含鈣鎂質的圍巖鈮鉭品位則低[11-12]。由于歷史開采原因,香花嶺鎢錫鈮鉭多金屬礦床資源出現嚴重貧化甚至枯竭的趨勢,為了香花嶺礦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尋找新的資源迫在眉睫。因此,在詳細調研前人工作資料的基礎上[13-20],本文對香花嶺鎢錫鈮鉭多金屬礦床成礦巖體及其圍巖開展了稀有金屬資源分析與研究,旨在摸清香花嶺礦區(qū)鈮鉭鋰稀有金屬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富集礦化規(guī)律,為后期稀有金屬資源找礦提供依據。
湖南香花嶺礦區(qū)位于南嶺成礦帶的中西部地區(qū),處于湘南地區(qū)南嶺緯向構造帶中西部的北緣、耒臨南北向構造帶的西側,是南嶺地區(qū)東西向構造-巖漿-成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區(qū)內出露的巖漿巖主要為燕山早期的酸性侵入巖和巖脈,主要有癩子嶺、尖峰嶺、通天廟、瑤山等巖體。
礦區(qū)內分布的地層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三疊系。礦區(qū)內構造以穹隆背斜為主,癩子嶺和尖峰嶺巖體則于該背斜中心部位侵入。區(qū)內主要斷裂構造呈南北向、北東東向、北北東向展布,一級斷裂有七間沖斷層和南風腳斷層,其間次級斷裂較為發(fā)育。七間沖和南風腳斷層長達11~18 km,走向北東向,傾向南東向,傾角60° ~65°,屬張扭性正斷層,裂面寬約0.5~1.0 m,與次級斷裂相互溝通。這些斷裂不僅是礦區(qū)內成礦的運礦通道,而且是錫、鉛、鋅硫化物礦體的賦礦場所 (圖1)。香花鋪為尖峰嶺巖體的外圍地區(qū),大部分為泥盆紀—三疊紀地層覆蓋。
圖1 香花嶺礦區(qū)地質礦產圖 (據湖南省冶金地質勘探公司238隊資料[21]改編)Fig.1 Geological and mineral resources map of Xianghualing ore district
尖峰嶺巖體主體巖性為黑云母花崗巖,但上部云英巖化、鉀長石化和鈉長石化蝕變嚴重,巖性表現為含鋰白云母花崗巖和鐵鋰云母花崗巖。該巖體的Nb、Ta、Li、Rb、Cs、Be等稀有金屬元素礦化強烈,含量明顯高于華南花崗巖平均值[22](表1)。根據巖漿分異和自蝕變程度差異,尖峰嶺巖體自上而下可劃分為7個巖帶(圖2)。對各巖帶的主量元素成分和鈮鉭成分 (表2)進行對比分析,尖峰嶺巖體的成分特征及Nb、Ta分布和礦化特征如下(圖3—圖5)。
(1)尖峰嶺巖體從頂部往下,即從I號巖帶向Ⅶ號巖帶過渡,從頂部往深部,SiO2含量總體處于下降趨勢,但從I—Ⅳ號巖帶,SiO2含量明顯下降,再往深部SiO2含量平穩(wěn)或者略有增高。頂部(Ⅰ—Ⅳ號)Al2O3含量總體高于底部(Ⅴ—Ⅶ號),含量介于13.3% ~16.1%。K2O和Na2O堿質含量為1.33%~8.3%,但從頂部向底部K2O和Na2O堿質含量逐漸穩(wěn)定增高。Fe2O3、MnO、P2O5、MgO含量均比較低,均小于1%,這些成分未表現出明顯的趨勢和相關性(圖3)。
(2)尖峰嶺巖體Nb、Ta礦化是從頂部至底部Nb、Ta礦化逐漸加強(圖4),含量從Ⅰ—Ⅶ號巖帶逐步下降,這可能與巖體自變質蝕變有關。Ⅰ、Ⅱ、Ⅲ和Ⅳ號巖帶是尖峰嶺的鈮鉭稀有金屬工業(yè)礦體,Ⅳ號巖帶中段為鈮鉭工業(yè)礦體的界限,其鈮鉭氧化物的含量在0.017%~0.059%,明顯高于Ⅴ、Ⅵ、Ⅶ號巖帶。
表1 尖峰嶺巖體主量元素、稀有元素含量及與華南花崗巖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rock-forming elements and rare elements content between Jianfengling pluton and the South China granite
圖2 尖峰嶺花崗巖的蝕變分帶(據湖南省冶金地質勘探公司238隊資料[21]修改)Fig.2 Alteration zoning of Jianfengling granite body
圖3 尖峰嶺巖體各蝕變巖帶氧化物含量的分布特征Fig.3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xide contents for each altered rock from Jianfengling granite
表2 尖峰嶺巖體的各蝕變帶巖石化學成分Table 2 Chemical contents of alteration zone rocks from Jianfengling granite wB/%
(3)尖峰嶺花崗巖體中Nb、Ta含量與K、Na堿質含量呈明顯的反向相關關系,這表明花崗巖在堿質交代過程中Nb、Ta發(fā)生了富集(圖5)。
(4)云英巖及強云英巖化的花崗巖體中鈮鉭氧化物的含量要高于弱云英巖化及無云英巖化的巖體,說明鈮鉭礦化與云英巖化具有密切的聯系。但是,尖峰嶺巖體不同巖帶中鈮鉭元素含量與SiO2含量之間相關性不明顯,或者說存在不確定性,因為Ⅰ、Ⅱ和Ⅶ帶SiO2含量高,鈮鉭含量也高;而Ⅲ、Ⅳ帶SiO2含量低,鈮鉭含量仍高。這說明,鈮鉭元素含量變化和礦化應該還與巖漿成分分異和交代作用之外的因素有關。
圖4 尖峰嶺巖體各蝕變巖帶Ta2O5+Nb2O5含量分布Fig.4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a2O5+Nb2O5contents for each altered rock zones from Jianfengling granite
圖5 尖峰嶺巖體不同蝕變巖帶(Ta2O5+Nb2O5)與(K2O+Na2O)含量的相關性Fig.5 Correlation of(Ta2O5+Nb2O5)and(K2O+Na2O)contents in different altered rock zones of Jianfengling granite
為了研究香花鋪地區(qū)稀有金屬的分布和富集成礦規(guī)律,本次研究對香花鋪地區(qū)的花崗巖巖體、蝕變巖石和不同圍巖進行了野外調研和采樣,并采集香花嶺的花崗巖樣品以作對比,共采集樣品30件,對其12件代表性樣品進行化學測試分析。元素含量測試由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完成,其中稀有金屬元素含量測試采用X-Series型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完成。
根據測試結果分析(表3)和成分分布圖(圖6),香花鋪地區(qū)稀有金屬礦化特征如下。
3.1巖石礦石稀有金屬元素含量
(1)花崗巖的稀有金屬含量和礦化情況。香花鋪黑云母花崗巖的 NbTa含量為 95.3×10-6(XHP-04)和349×10-6(XHP-15),前一個樣品與香花嶺 (尖峰嶺)黑云母花崗巖108.7×10-6(XHL-02)基本相近,而后一個樣品則明顯產生礦化,與尖峰嶺Ⅱ號巖帶強云英巖化鈉化鉀化花崗巖NbTa含量(360×10-6)相當,僅低于Ⅰ號云英巖帶的NbTa含量(590×10-6)。另外,香花鋪黑云母花崗巖的Li含量為1 136×10-6和890× 10-6,與香花嶺(尖峰嶺)黑云母花崗巖Li含量(884×10-6)相同或略微超過。這表明香花鋪可能存在Ⅱ號巖帶強云英巖化鈉化鉀化花崗巖或者重要的稀有金屬NbTaLi礦化帶。
(2)云英巖和硅化砂巖的稀有金屬和礦化情況。香花鋪地區(qū)的云英巖和硅化砂巖NbTa含量分別是45.2×10-6、57.1×10-6和60.2×10-6,遠遠低于尖峰嶺Ⅰ號云英巖帶的 NbTa含量(590× 10-6),不存在NbTa礦化特征。然而,Li含量云英巖(1 320×10-6和9 672×10-6)和硅化砂巖(4 340 ×10-6)遠高于黑云母花崗巖,發(fā)生了強烈礦化。
(3)其他礦石稀有金屬含量特征。本次采集的鎢錫礦、白鎢礦、斷層帶中的礦石和螢石礦中,只有鎢錫礦NbTa含量比較高,達到167.4×10-6,可以考慮NbTa資源綜合評價和利用。鎢錫礦和斷層帶礦石中Li含量分別是4 235×10-6和1 014× 10-6,顯然鎢錫礦中的Li可以綜合回收和利用。而白鎢礦、斷層帶中礦石和螢石礦中NbTaLi稀有金屬含量不高,沒有綜合利用價值。
表3 香花嶺地區(qū)各類樣品各元素分析結果Table 3 Results of the elements for each sample in Xianghualing district
圖6 香花鋪礦區(qū)不同巖性和礦石中的NbTa、Li含量與Si含量關系Fig.6 Correlation of NbTa-Si,Li-Si in different rocks and ores,Xianghuapu ore district
3.2稀有元素與常量元素的關系
根據香花鋪地區(qū)的數據分析,不同巖石和礦石的稀有金屬元素和Si、Ca等元素存在一些相關性,這些相關性對該地區(qū)的稀有金屬礦化規(guī)律可能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1)NbTa金屬與Si、Ca和K+Na堿質含量關系。根據香花鋪地區(qū)和香花嶺花崗巖不同巖性和礦石樣品分析結果,NbTa金屬含量與Si元素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 (圖6a),當Si>18%,NbTa金屬含量則高于45×10-6,產生明顯礦化,但是其他趨勢性不是十分明顯。
香花鋪地區(qū)NbTa金屬與Ca元素之間分布表明 (圖7a),NbTa含量與Ca之間存在反相關關系,當Ca含量少于5%時,NbTa金屬產生強烈富集和礦化;但是Ca含量大于5%時,隨著Ca含量增加,NbTa含量逐漸降低,也就是說礦化程度出現降低。而NbTa金屬含量與K+Na含量之間分布則總體存在正相關關系 (圖7b),其中花崗巖中NbTa含量最為富集,遠遠高于其他樣品,其他樣品中NbTa含量與K+Na含量總體表現為正相關關系,這與尖峰嶺巖體的NbTa含量與K+Na含量之間的線性反相關存在鮮明對比 (圖5),可能是因為這些樣品之間不存在直接的成因演化關系造成的。
(2)Li金屬與Si、Ca和K+Na堿質含量關系。香花鋪地區(qū)不同樣品的Li金屬含量分布圖(圖6b)表明,除螢石礦、白鎢礦和1個矽卡巖中的Li含量比較低以外,其他樣品Li金屬含量都非常高,其中1個云英巖、硅化砂巖和鎢錫礦中Li尤其富集,高達4 000×10-6以上,除這3個樣品Li高含量外,其他樣品Li含量與Si含量具有較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和NbTa與KNa堿質含量之間的正相關性一樣 (圖7b),Li金屬含量與KNa堿質含量之間也出現明顯的正相關性 (圖8a)。而Li金屬與Ca元素之間相關性則不明顯,只是Ca含量<5%時,Li金屬含量會出現富集 (圖8b)。這些相關性表明,香花鋪地區(qū)Li金屬礦化與花崗巖云英巖最為密切,同時Li金屬與Si含量和KNa堿質含量均呈正相關關系,指示了Li金屬礦化與硅化、鉀長石化和鈉長石化密切相關。
圖7 香花鋪礦區(qū)NbTa與Ca及K+Na的相關關系Fig.7 Correlation of NbTa-Ca,NbTa-(K+Na)in Xianghuapu ore district
圖8 香花鋪礦區(qū)Li與K+Na及Ca的相關關系Fig.8 Correlation of Li-(K+Na),Li-Ca in Xianghuapu ore district
(3)其他元素之間的關系。根據巖漿演化,尖峰嶺花崗巖的巖帶或相帶的化學成分的元素之間的相關性是非常明顯或者顯著的(圖3)。但是,由于香花鋪巖體出露和各種圍巖巖性或礦石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或者它們之間缺乏明顯成因聯系,所以,表現出明顯相關性的元素不太多,但是Ca與Si之間關系非常明顯,表現為反相關關系(圖9),這可能指示了該地區(qū)存在明顯的酸堿性硅化鉀化鈉化蝕變現象。因為在巖漿作用下,巖體發(fā)生自變質或者圍巖發(fā)生交代作用,自變質巖性和蝕變巖石的成分必然丟失鈣成分。因此,自變質作用和蝕變作用是稀有金屬礦化重要的指示信息。
圖9 香花鋪礦區(qū)Ca-Si的相關關系Fig.9 Correlation between Ca and Si in Xianghuapu ore district
4.1香花嶺礦區(qū)稀有金屬富集規(guī)律
香花嶺礦區(qū)NbTaLi稀有金屬富集規(guī)律表現在兩方面:尖峰嶺黑云母花崗巖體自變質蝕變過程稀有金屬的富集過程,香花鋪地區(qū)成礦物理化學條件對NbTaLi等稀有金屬元素的運移和富集過程。
關于花崗巖巖漿分異演化尤其是自變質蝕變作用中稀有金屬富集成礦過程,Наумов等[5]研究認為稀有金屬礦化溶液在成礦早期就已形成,而來守華、周濤、覃宗光等[4-5,23]發(fā)現揮發(fā)組分對W、Sn、Nb、Ta遷移、富集以及成巖成礦方面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根據香花嶺礦區(qū)的成礦地質條件和野外調查分析,尖峰嶺花崗巖體原巖屬黑云母花崗巖,由于巖體受巖漿晚期分異交代強烈,花崗巖均含有較高的揮發(fā)組分,在有利的地質環(huán)境中,熱液-氣化蝕變等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多次重疊交代,改變了原巖成分,使各種稀有和有色金屬元素活化分異。根據文獻[24-26],Nb、Ta等稀有金屬主要分布于花崗巖中云英巖化、鈉長石化的部位,這從尖峰嶺巖體的不同蝕變巖帶的NbTa稀有金屬分布與Si和KNa堿性元素密切相關性得到印證,尤其是NbTa含量與KNa含量呈非常好的反相關線性關系。隨著流體流動將NbTa稀有金屬有利元素帶到巖體上部及周邊有利部位,形成本區(qū)各種稀有和有色金屬礦床。
關于成礦物理化學條件對NbTaLi等稀有金屬元素的運移和富集過程,別烏斯[11]認為稀有金屬元素的富集與圍巖有一定的作用,是預測稀有金屬成礦的基礎。他用賦存稀有元素的云英巖化和鈉長石化花崗巖為例,來證明含礦溶液與圍巖作用的過程中,其酸-堿度是有一定變化規(guī)律的,即圍巖類型不同,其成礦元素亦不同。根據本次香花鋪地區(qū)采樣分析 (表3),香花鋪地區(qū)含Nb、Ta、Li等稀有元素較高的巖石有:黑云母花崗巖、云英巖、硅化砂巖、斷層帶中礦石和鎢錫礦石;而螢石、白鎢礦、矽卡巖普遍含量較低。螢石、白鎢礦、矽卡巖均屬于高鈣低鉀的礦石,鈣的含量均大于20%,而鈮、鉭等稀有元素的含量均低于0.000 9%。NbTaLi與Si、K+Na、Ca含量之間的相關性表明 (圖6—圖9),K、Na、Si、Ca等主要造巖礦物元素在巖漿分異交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在KNaSi元素運移、分異與富集過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4.2香花嶺礦區(qū)NbTaLi稀有金屬成礦模式
巖漿演化中各元素之間的運移、富集、沉淀的一系列過程只能表明對Nb、Ta、Li的富集具有促進作用,但對于Nb、Ta、Li礦的富集要綜合多方面因素研究。香花嶺地區(qū)Nb、Ta、Li礦的富集過程需經歷3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加里東期[22]圍巖由泥盆系-石炭系碳酸鹽巖和寒武系淺變質砂巖組成,泥盆系、石炭系在上,寒武系在下,形成一個具有規(guī)律性的圍巖,每套地層由一條斷層隔開,某主斷層還發(fā)育次級斷層,地殼深部的巖漿熱液沿斷裂薄弱帶涌入到寒武系圍巖中,為后期礦床提供儲存空間(圖10)。
第二階段:巖漿活化期。在印支期 (晚古生代—中生代時期[27])巖體內部形成一個較為封閉的狀態(tài),巖漿在巖漿房中不斷的熔合、分異、交代,使得巖漿沿著斷裂薄弱帶繼續(xù)上涌進入泥盆系、石炭系的碳酸鹽巖中,由于不同成分圍巖的加入使得巖漿的成分得到改變,為后期礦化階段提供成礦物質(圖11)。
圖10 香花嶺礦區(qū)第一階段成礦示意圖Fig.10 Sketch of the first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in Xianghualing ore district
圖11 香花嶺礦區(qū)第二階段成礦示意圖Fig.11 Sketch of the second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in Xianghualing ore district
第三階段:巖漿定型期 (礦化階段)。在燕山期[27-29]經過長時間的巖漿上涌并與不同成分的圍巖不斷熔合、分異、交代,隨著巖體冷卻,成礦礦物在富Si的部位沉積較多,而富Ca部位的碳酸鹽巖地區(qū)由于Ca元素和揮發(fā)分CO2具有較高的活動性,相對于Si來說不利于礦質的沉淀。同時,由于各礦物元素之間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使得各礦物在成礦有利空間富集成礦。黑鎢礦和錫礦等由于溫度較高先結晶,主要產在巖體接觸帶內富Si的石英脈中;隨后白鎢、鉛、鋅和鈹等相對較低溫的礦物結晶,產在富Ca的矽卡巖中;最后鈮鉭鋰等結晶,主要產于巖體上部蝕變帶內及靠近富Si質的圍巖接觸帶處 (圖12)。
圖12 香花嶺礦區(qū)第三階段成礦示意圖Fig.2 Sketch of the third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in Xianghualing ore district
綜合上述稀有金屬分布特征和成巖成礦過程的分析,稀有金屬Nb、Ta、Li成礦主要產于巖體上部蝕變帶內及靠近圍巖的接觸帶處。對于鈮鉭鋰稀有金屬礦的找礦標志為:
(1)花崗巖體已云英巖化、鈉長石化的蝕變帶的頂部和邊緣處,是鈮鉭鋰礦富集區(qū)。
(2)Nb、Ta常與W、Sn伴生在一起,黑鎢礦、錫石主要產于與圍巖接觸帶處的富硅石英脈中,且產有鈮鉭礦的巖體必須為一個封閉的區(qū)域,這有利于鈮鉭金屬元素的匯聚與富集。
(3)圍巖應為富含硅質的巖體,如淺變質砂巖;而富含鈣質的圍巖處則不利于鈮鉭富集。相比于云英巖化帶內含Si圍巖中鈮鉭鋰含量更高,而Ca的抑制作用又是十分的明顯,這說明圍巖中Si、Ca對鈮鉭金屬的富集要強于云英巖化蝕變帶的作用。
(1)尖峰嶺花崗巖體的自變質蝕變作用對NbTa等稀有金屬礦化具有重要作用。從Ⅶ—I號巖帶,NbTa含量逐漸顯著增加,Ⅳ—I號巖帶為香花嶺巖體的主要NbTa稀有金屬礦體。尖峰嶺巖體中NbTa含量與Si含量呈正相關關系,而與KNa堿質含量呈明顯反相關關系,表明NbTa礦化與云英巖化、硅化、鉀長石化、鈣長石化有關。
(2)經調查分析,香花鋪地區(qū)花崗巖富含NbTaLi稀有金屬,局部到達良好礦化,與尖峰嶺強烈NbTa礦化的蝕變花崗巖含量相當。部分云英巖、硅化砂巖、鎢錫礦等也富含NbTaLi等稀有金屬。其他巖性和礦石稀有金屬含量不高。
(3)根據稀有金屬分布規(guī)律和成礦地質條件,提出了稀有金屬3個階段成礦模式。
(4)稀有金屬找礦標示是蝕變作用,包括云英巖化、硅化、鉀長石化、鈉長石化。找礦方向重在花崗巖體頂部和邊緣接觸帶。
[1]黃蘊慧,杜紹華.香花嶺巖——我國首次發(fā)現的一種新的巖石類型[J].湖南地質,1982,1(1):59,73.
[2]邱瑞照,周肅,常海亮,等.超臨界流體在花崗巖成巖成礦過程中的作用——以香花嶺花崗巖型鈮鉭礦床 (430)為例[J].地質科技情報,1998,17(S):40-44.
[3]譚運金.南嶺地區(qū)鈮鉭礦化花崗巖的云母類礦物成分特征[J].科學通報,1981(18):1121-1124.
[4]來守華.湖南香花嶺錫多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2014.
[5]周濤.湖南香花嶺錫多金屬礦區(qū)地球化學及熱力學特征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
[6]趙龍輝,鄒賓微,柏道遠.湖南香花嶺花崗巖巖石化學特征及其構造環(huán)境[J].華南地質與礦產,2008(1):1-6.
[7]邱瑞照,周肅,常海亮,等.湖南香花嶺花崗巖含鋰云母類演化及其找礦意義[J].桂林工學院學報,1998,18 (2):145-153.
[8]邱瑞照,彭松柏,杜紹華.香花嶺花崗巖型鈮鉭礦床的成因——兼論超臨界流體在成巖成礦過程中的作用[J].湖南地質,1997,16(2):92-97.
[9]鐘江臨,李楚平.湖南香花嶺矽卡巖型錫礦床地質特征及控礦因素分析[J].礦產與地質,2006,20(2):147 -151.
[10]徐啟東,章錦統(tǒng).湖南香花嶺錫多金屬礦田成礦地質背景與找礦潛力評價[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1993,18(5):602-611.
[11]別烏斯A A.氣成熱液型礦床的圍巖蝕變是預測稀有元素成礦的基礎[J].龔寶林,譯.地質科學,1960(6):320-326.
[12]Наумов В Б,Иванова Г Ф.稀有金屬礦化與酸性巖漿作用之間具有成因聯系的地球化學標志[J].宿懷璧,譯.地質地球化學,1985(8):10-17.
[13]歐陽永棚,楊振,曹俊.葛坪鉛鋅礦床圍巖蝕變特征及其對成礦的指示意義 [J].有色金屬 (礦山部分),2015,67(3):33-41.
[14]劉生,袁奎榮.湖南香花嶺隱伏花崗巖頂上帶綜合地質模式[J].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92,12(3):309-317.
[15]毛先成,陳國珖.香花嶺錫礦田隱伏礦床的立體定量預測[J].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報,1988,8(1):15-22.
[16]Gao J,John T,Klemd R,et al.Mobilization of Ti-Nb-Ta during subduction:Evidence from rutile-bearing dehydration segregations and veins hosted in eclogite,Tianshan,NW China[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2007,71 (20):4974-4996.
[17]林振文,秦艷,岳素偉,等.陜西省鏵廠溝金礦圍巖蝕變和元素遷移特征 [J].地球化學,2014,43(6):602-618.
[18]李昌存,韓秀麗,劉麗娜,等.畢力赫金礦床圍巖蝕變及其與金礦化關系[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2,31(1):1-4.
[19]McClenaghan M B,Kjarsgaard B A.Indicator miner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for diamond exploration in glaciated terrain in Canada[J].Geological Society,London,Special Publications,2001,185:83-123.
[20]Cooke D R,McPhail D C,Bloom M S.Epithermal gold mineralization,Acupan,Baguio District,Philippines;Geology,mineralization,alteration,and the thermochemical environment of ore deposition[J].Economic Geology,1996,91 (2):243-272.
[21]湖南省冶金地質勘探公司238隊.湖南香花嶺有色稀有多金屬礦床地質[R].郴州: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一總隊,1976.
[22]盧煥章.華南鎢礦成因 [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6:1-231.
[23]覃宗光,姚錦其.廣西栗木錫-鈮-鉭礦床中氟的作用及地表找礦評價標志 [J].礦床與地質,2008,22 (1):1-5.
[24]廖興鈺.湘南地區(qū)云英巖化作用及云英巖體型礦床特征[J].地質與勘探,2001,37(4):18-22.
[25]于阿朋,王汝成,朱金初,等.廣西花山花崗巖云英巖化分帶與錫成礦過程的礦物學研究[J].高校地質學報,2010,16(3):281-293.
[26]董業(yè)才.栗木花崗巖型鎢錫礦床云英巖化特征[J].礦產與地質,2014,28(6):699-706.
[27]王登紅,陳毓川,李華芹,等.湖南芙蓉錫礦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意義[J].地質通報,2003,22(l):50-56.
[28]劉義茂,許繼峰,戴橦模,等.騎田嶺花崗巖40Ar/39Ar同位素年齡及其地質意義[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02,32(S):41-48.
[29]軒一撒,袁順達,原埡斌,等.湘南尖峰嶺巖體鋯石U -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 [J].礦床地質,2014,33(6):1379-1390.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models of rare metals in Xianghualing ore district of Hunan
WANG Chan1,LIU Hao1,MIAO Bing-kui2,DENG Jiang-hong1,LIU Xian-fan1,ZHAO Fu-feng1
(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2.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In order to further search for rare metal target resources,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rare metals of Jianfengling granite pluton and Xianghuapu area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Rare metal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in Jianfengling mainly exists on the top and the greisenization boundary zone of the biotite granite body,and the NbTa content is relatively higher than other rare metal elements in Jianfengling.The NbTa oxide(95.3×10-6-349×10-6)content in Xianghuapu biotite grani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Jianfengling pluton(108.7×10-6),and the Li content of the greisen(1 320×10-6and 9 672×10-6)and silicified sandstone(4 340×10-6)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iotite granite(884×10-6)in the same area,showing a good trend of mineralization.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rare metals,the rare metal mineralization model of three stages is suggested.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specting signs of rare metal in the deposit should be the alteration zones including greisenization,potassium feldspathization,and albitization.The important rare metal mineralization prospecting sites should be on the top and at the edge of the contact zone of the granite bodies.
rare metal deposit;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mineralization model;Xianghualing ore district;Hunan
P618.6
A
1674-9057(2016)01-0066-10
10.3969/j.issn.1674-9057.2016.01.010
2015-10-21
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 (12120113078200);成都理工大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國家重點 (培育)學科建設項目 (SZD0407)
王嬋 (1988—),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成因與應用礦物巖石學,haohaochan@163.com。
繆秉魁,博士,教授,miaobk@glut.edu.cn。
引文格式:王嬋,劉皓,繆秉魁,等.湖南香花嶺礦區(qū)稀有金屬分布特征和成礦模式[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6,36 (1):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