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大學生是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他們能否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能否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對于國家的長治久安以及中國夢的實現都有重要影響。所以我們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前國內高校的課程設置中,思想政治理論課一直都占據著重要地位。對于所有的大學生而言,《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是他們的必修課程。這些政治理論課程“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過這些課程教學,不僅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讓他們用馬克思理論武裝自身,也能培養(yǎng)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品德,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
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基礎性課程占據著重要地位,但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沒有受到學生的重視,反而往往被學生認為是最枯燥無聊的課程。盡管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同學對這些課程存在排斥現象,學習積極性較低。有些同學甚至認為政治理論課學習的內容對自己的專業(yè)沒有多大幫助,只需考試前背誦一下相關知識就可以通過考試,即使準備考研究生的同學也有相當一部分認為只需考研復習時識記一些知識即可,平時聽課沒有多大幫助。尤其是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在政治理論課上玩手機的現象更是比比皆是。針對這種現象,某些高校甚至出臺政策強制學生在課堂上上交手機或者給學生安排固定座位以保證學生上課出勤率。采取這樣的措施不僅不能夠達到思政課的育人目標,反而會使學生更加排斥老師、排斥課程。即使學生不逃課、不玩手機坐在教室,也不能保證學生就能認真聽課。所以想讓學生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愿意聽課愿意學習,作為政治理論課教師更重要的是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改變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以達到教學效果。
二、網絡時代下高校政治理論課面臨的困境
(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中,多數教師依然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進行講授,所以經常會出現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而學生趴在課桌上昏昏欲睡的現象。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傳統(tǒng)填鴨式的講授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按部就班依照教材的內容進行講解使得學生覺得教學內容枯燥無新意,不愿去認真聽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即使在考試的壓力下被迫去學習一些知識,也難以深刻理解理論背后的含義,更加難以學以致用。
(二)多元的信息獲取渠道使得教師的權威性下降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互聯網的覆蓋面越來越大、網民的數量也逐年激增。根據2016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 6.88 億,大學生網民超過4%。隨著3G、4G網絡的應用,手機上網更加方便快捷,再加上部分高校無線網絡的覆蓋,使得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利用網絡查閱資料。教師和教材已經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網絡的高效和便捷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互聯網進行答疑解惑。當學生通過互聯網能輕易查詢到教師講授的內容,或者互聯網上的內容與教師講授內容有矛盾沖突的地方時,尤其是當學生對網絡信息無法作出判斷時往往會對教師產生懷疑,導致教師的權威性下降,更嚴重的會導致學生對教師講授的內容產生懷疑。
(三)西方自由民主思想沖擊著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內容
冷戰(zhàn)雖然早已結束,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從來沒有結束。目前的“90后”大學生是吃著麥當勞、肯德基,喝著可口可樂,看著好萊塢大片長大的一代。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憑借著對西方國家民主自由思想的片面了解向往著西方的生活。當政治理論課中講授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時他們不僅不能理解和贊同,反而會利用西方國家片面的民主來抨擊我國的國情。當講解中國共產黨嚴懲腐敗時,他們關注的是中國有多少貪官污吏,而沒有看到西方國家腐敗現象也比比皆是,更加沒有理解反腐倡廉背后的深意。面對著西方思潮的沖擊,思政課教師更應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辦法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效性提升途徑
(一)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處于指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于重視教師的講授環(huán)節(jié),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0后”大學生不僅有著鮮明的個性,其思想也更加獨立,他們對事物有著自己的看法和判斷。在他們看來,政治理論課是較為枯燥的課程,如果僅僅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去接受知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則較低。如果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往往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采取互動參與式教學方法往往會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啟發(fā)學生,讓學生思考和討論,通過思維的碰撞使學生領悟理論的內涵,也可以分小組布置相應任務,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制作PPT,并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其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針對某個熱點問題讓學生組成正反雙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二)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綜合素質
網絡信息時代對思政理論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政治理論課教師,提高思政理論課教學效果,不僅要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還要不斷地學習和吸收新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技能。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學會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傳統(tǒng)板書的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文字與圖片和視頻的結合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思政課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學會利用網絡平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尤其是發(fā)現有些同學受到錯誤思潮的影響在網上散布反黨反國家言論時,更需要思政課教師及早制止并糾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最熟悉的社交平臺,如微博、微信、QQ等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習網絡語言,利用學生熟悉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無形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理論講授與時政分析相結合進行教學
對于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課程內容應該是源于課本但是不局限于課本。尤其是講授理論的過程中,要學會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例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課堂教學中,要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給學生講解,這樣才能防止學生只是片面學習理論而不會活學活用。此外,在課程教學中穿插對時政的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對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對于課程學習也有很大幫助,思政課教師有必要在課堂上對熱點問題進行講解,引導、幫助學生了解真相,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任務研究項目“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研究”(2015-szk-022)資助】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