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菊與刀的變奏曲:日本教育國際化之透視

      2016-09-10 07:22:44郭偉李廣平劉來兵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22期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日本

      郭偉 李廣平 劉來兵

      摘 要:據《馬尼拉公報》2016年6月2日報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最新數據顯示日本在東盟的投資步伐正逐漸加快。2015年,日本在東盟十國的直接投資額為20.1萬億日元(約合1809億美元),是2010年的3倍,且日本在東盟的直接投資額已連續(xù)三年超過中國(包括中國香港)。日本國際協(xié)力機構的一項調查發(fā)現,56%的日本企業(yè)傾向于加大其在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投資。日本的這種趨向不僅表現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文化教育領域也試圖大展拳腳,加大對東盟國家的教育援助,推動日本的教育國際化戰(zhàn)略。竇心浩,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副院長、東京大學教育學博士,兼任名古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日本東亞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著有《高等教育機會地區(qū)差的社會經濟學——關于中日兩國的比較研究》等。本刊就日本教育國際化專訪了曾在日本長期生活和從事學術研究的竇副院長。在采訪中,竇副院長指出,日本教育國際化從古至今都是以強者為師;日本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高度重視教育國際化;日本教育政策上的右傾與推動國際化的行動并不矛盾,相輔相成;日本教育援助兼具經濟目的和政治目的;中國需借鑒日本教育國際化過程中的有益經驗。

      關鍵詞:日本;教育國際化;日語教育;教育援助

      一、以強者為師的日本教育國際化理念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竇副院長,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本刊的專訪。古代的日本推崇“和魂漢才”,近代的日本推崇“和魂洋才”,現代的日本推崇“和魂美才”——這種培養(yǎng)人才的理念體現了日本什么樣的教育國際化指導思想?

      竇心浩:日本人非常擅于借鑒和吸收國外科學文化知識。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西方文明較完美的融合形成了日本社會獨特的風貌。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國內出現了所謂的“和魂洋才”一詞。該詞來源于古代的“和魂漢才”,二戰(zhàn)后有人將其改為“和魂美才”。“和魂”表示在精神層面保持本民族的傳統(tǒng),而“漢才”“洋才”“美才”則都表示要掌握外國最新的科技和文化。因此,日本在選擇學習對象時,總是選擇最先進的國家。在古代以中國的隋唐為學習對象,明治時期是學習歐美諸國,二戰(zhàn)后轉而以美國為學習對象。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和魂洋才”等口號與我國晚清的“中體西用”思想有著相似之處,但后者將學習對象限定在科學技術層面,而前者更為開放和靈活,對外國的文化和制度也著意吸收,因而能夠很好地推動國家在制度層面進行深層次的改革。

      “和魂漢才”“和魂洋才”等說法究其本質,代表著一種判斷標準或價值觀。也就是說,吸收外國的科學文化知識,是以不動搖日本人的精神根基為前提的。但這一標準又非常模糊和主觀,其意義主要在于保持“和魂”就意味著不會背棄傳統(tǒng),從而在思想上獲得一種安心感,這就有利于說服保守勢力和普通民眾。同時,利用“和魂”的名義,統(tǒng)治集團能夠在不動搖其統(tǒng)治根基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意志對外來的各種新知識、新技術進行選擇和改造。

      在推進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和魂洋才”或“和魂美才”式的思維模式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日本近年來教育領域的相關政策側重于培養(yǎng)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或可以將其稱作“和魂通才”。在近年的政策文件中,日本政府強調教育的國際化,而且將人才培養(yǎng)作為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國際通用的人才是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但同時將熟知日本文化、能夠對外宣傳日本文化作為國際化人才的必要條件之一。聯系日本政府近年來不斷加強富于國家主義特色的教育理念可以發(fā)現,日本政府在教育國際化的理念和政策措施上是有很多取舍的。自古以來,日本基于地緣政治的考量,既對外部的文化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又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拒絕“全盤漢化”“全盤西化”,以及今日的“全盤國際化”。在全球化的推動下,教育的國際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其主導思想仍是在政府主導下以日本自身利益為核心。

      二、日本從國家戰(zhàn)略層面高度重視教育國際化

      《世界教育信息》:日本近期有著什么樣的教育國際化舉措?

      竇心浩:進入21世紀以后,日本政府明確地感受到了全球化所帶來的沖擊,開始積極探索提高日本教育國際化水平的舉措。早在2002年,日本政府就公布了“培養(yǎng)‘會使用英語的日本人’戰(zhàn)略構想”,并于2003年進一步制定了“培養(yǎng)‘會使用英語的日本人’行動計劃”。其目標是通過加強小學至大學階段的英語教育,使學生在高中畢業(yè)時能夠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在大學畢業(yè)時能夠在工作中使用英語。但這一政策的實施效果并不明顯,日本國內各界也對這一政策頗有微詞。

      除了提高英語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以外,日本有關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舉措主要圍繞接受和派遣留學生展開。2007年,第一屆安倍內閣制定了所謂的“亞洲門戶構想”,希望推動日本與亞洲其他各國之間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此基礎上,其后的福田內閣在2008年提出了“留學生30萬人”計劃,目標是在2020年將留日外國學生人數從當年的14萬人提高到30萬人。為此,日本政府選定了13所國際化據點大學,推進英語授課,以期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并對其他高校起到示范作用。

      在增加外國學生人數的同時,日本政府開始著力提高日本學生的國際化水平。2012年出臺了“牽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全球人才培養(yǎng)支持”措施,重點提高日本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并推動其海外留學。2013年,日本政府又公布了“教育振興基本計劃”,進一步強調要強化英語教育,推動高中生、大學生的海外留學,吸引外國學生赴日留學,并支持高中和大學開展國際化教育的各種舉措。2013年10月,“官民協(xié)同海外留學援助制度”開始實施,該項目計劃通過產業(yè)界、學校、政府三方的通力合作,到2020年為止籌集200億日元的經費,派遣高中、大學等各類學校的1萬名學生前往國外進行短期留學。

      隨后,日本在2014年進一步推出了所謂的“超級全球大學(Super Global University)創(chuàng)成支援”計劃。該計劃以提高日本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為目的,重點支持一批教學科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以及一批積極嘗試引領日本國內高校國際化的大學。根據該計劃,日本政府選定了13所目標進入世界100強大學和24所引領國際化的大學,向上述高校提供連續(xù)10年的經費支持。雖然由于財政拮據,該計劃在經費支持方面力度有限,但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推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提高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顯然已經成為日本政府的主要教育方針之一。

      《世界教育信息》:據您的觀察,日本的教育國際化水平發(fā)展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取得了哪些成果,還有哪些不足?

      竇心浩:由于地理位置、語言文化等原因,日本的教育國際化水平總體上還低于很多歐美發(fā)達國家,但其在亞洲是名列前茅的。日本各級各類學校都有不少外籍學生在學,學生赴海外交流的機會也較多。日本高校中外籍教師和外國學生為數不少,很多學校都設有鼓勵學生赴海外留學的獎學金,甚至部分高校還提出了派遣所有學生赴海外留學的目標。

      從客觀條件來看,日本在發(fā)展教育國際化方面確實有一定的優(yōu)勢。日本擁有一批教學科研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高等教育體系完備、制度健全、管理規(guī)范,而且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高,治安較好,因此對于海外的學者和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同時,日本高校的收費遠低于英美等國高校,減免學費的措施和獎學金制度覆蓋面較大,赴日留學對許多家庭負擔能力有限的外國學生來說,是一個性價比較高的選擇。此外,日本社會面臨著少子高齡化的問題,因此外國學生在畢業(yè)后留在日本就業(yè)的機會也較多。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一些不利于日本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的因素。首先,日本的大學主要用日語授課,英語授課的課程較少。因此,對很多不擅長日語的海外學生來說,赴日留學有一定的難度。同時,缺乏統(tǒng)一的留學生選拔考試、留學生宿舍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等都影響海外學生赴日留學的意向。其次,由于日本并非傳統(tǒng)的移民國家,又有很強的所謂“單一民族”意識,國外學者較難在日本高校及科研機構立足。此外,從整體上看,日本學生的英語能力及其他外語能力偏低,許多學生對赴海外留學抱有消極的態(tài)度。

      三、日本教育政策上的右傾與推動國際化的行動并不矛盾,相輔相成

      《世界教育信息》:波士頓大學研究日本政治的專家托馬斯·伯杰教授說:“日本在教育政策上的右傾和其在國際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存在明顯矛盾?!闭垎?,您怎樣看待這句話?

      竇心浩:確實如伯杰教授所言,近年來,日本的教育政策出現了明顯的右傾化趨勢。比如,在教科書中淡化侵略戰(zhàn)爭,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突出所謂的“愛國”理念,政府不斷加強對國公立學校的控制,等等。日本教育政策的右傾主要體現在教育內容和教育管理制度上,似乎與國際化相關政策措施有所重疊,但右傾并不等于拒絕國際化,在全球化的浪潮洶涌而來之時,教育的國際化是無法避免的。

      事實上,右傾的日本領導層對國際化頗為重視。為了將其思想和政策正當化,打消國內外疑慮,他們急于在國際上塑造一個正面的、良好的日本形象,借助教育的國際化,尤其是通過留學生的互派,多渠道、立體地宣傳日本,從而改善日本的國際形象,培養(yǎng)各國人士對日本的親近感,提高日本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例如,“亞洲門戶構想”就曾明確指出要通過充實“青年領袖計劃”,培養(yǎng)各國的“知日派”和“親日派”。由此可見,日本積極推動的國際化教育政策是為其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的,不但完全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更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教育政策的右傾化。

      另一方面,國際化的不斷發(fā)展也引起了日本國內保守勢力的擔憂。為了減輕國際化所帶來的沖擊,維護日本國內的既有體制,他們也積極推動教育政策的右傾,不斷在教育中植入狹隘的民族主義色彩。從根本上說,教育政策上的右傾與推動國際化的行動并不矛盾,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四、日本教育援助兼具經濟目的和政治目的

      《世界教育信息》:日本近期在教育上大力推行針對菲律賓和越南的國際教育援助,您如何看待這種教育援助?

      竇心浩:關于日本近期加大對菲律賓、越南的國際教育援助這一問題,我們不應把目光僅投向這兩個國家,而應該把問題擴大到整個東南亞地區(qū)甚至整個亞洲的范圍來看。實際上,日本一向注重發(fā)展與東南亞各國的關系,將這一地區(qū)視作日本的后院。尤其是近年來隨著與近鄰的中韓兩國的關系趨冷,從外交和經濟戰(zhàn)略考慮,日本更加重視與東南亞各國以及南亞的交流與合作。根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2014年的統(tǒng)計,越南留日學生的人數已經達到2.6萬人,超過韓國,僅次于中國(9.4萬人),成為日本的第二大留學生來源國。此外,來自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人數排名也比較靠前,而位于南亞的尼泊爾近年來留日學生人數急速上升,2015年達到1.6萬人,超過韓國位居第三。與2014年相比,2015年越南留學生的數量增加了47.1%,緬甸增加了42.4%,印度尼西亞增加了12.9%,尼泊爾增加了55.5%,而中韓兩國的留學生人數則分別下降了0.3%、3.2%。日本在對國外學生發(fā)放政府獎學金時,在名額方面也對東南亞國家有著明顯的傾斜。

      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是菲律賓、越南的最大援助國,同時這兩個國家也是日本主要援助對象國。日本在教育領域對菲律賓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初等教育、職業(yè)教育、職業(yè)技能培訓等方面,對越南的援助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職業(yè)技能培訓等方面。此外,接受留學生方面,日本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很多援助。日本的政府開發(fā)援助中有一項用于越南、菲律賓等國政府培養(yǎng)人才,由日本政府提供獎學金將上述國家選拔出來的年輕公務員送入日本高校進一步深造。這一做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這些國家政府工作人員對日本的親近感,從而將來在政府的各種決策中照顧日本的利益。

      此外,日本政府還積極在東南亞各國推廣日語教育。2009年,菲律賓教育部將日語、西班牙語、法語一同列為公立高中的外語選修課目。2003年,根據雙邊協(xié)定,日語成為越南部分中學的第一外語,而將日語作為第二外語的中學也呈現出迅速上升的態(tài)勢。目前,越南的日語學習者人數排名世界第8位,菲律賓為第10位。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在師資、教科書等方面都向兩國的日語教學機構提供了許多援助,致力于進一步提高日語學習者的人數和日語教學的質量。通過推廣日語教育,能夠使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更多的年輕人近距離接觸到日本文化,從而對日本產生親近感,同時能為當地不斷增加的日資企業(yè)提供所需的勞動力資源。由此可見,日本在教育國際化方面推動對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國際教育援助,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經濟目的。

      五、日本教育國際化過程中的有益經驗

      《世界教育信息》:您認為,中國的教育國際化需要向日本學習什么?

      竇心浩:日本的教育國際化雖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但作為一個長期重視教育的發(fā)達國家,其經驗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第一,日本用相同標準對待外國學生和本國學生,給予外國學生國民待遇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我國的高校和行政部門往往將留學生看作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將他們與其他學生區(qū)別對待。因此,中外學生缺乏交流,留學生對所在學校和居住地缺乏親近感。

      第二,日本在推進各種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措施時,往往采取各高校自主申報,由中立的委員會進行評選的方式。這樣,出臺的各種國際化政策能夠由各高校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化落實。而且,自主申報的形式保證了各高校在獲得政府財政資助方面擁有相對平等的機會。在立項以后,日本政府相關部門還要對各高校的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考核和最終評估。這樣,日本高校的國際化政策措施在制定之初較為切實可行,在其后的實施過程中也能夠進行較為有效的監(jiān)控和管理,從而使相關政策措施收到較好的效果。

      第三,日本謹慎地推進教育領域的國際化,對國外的經驗進行較嚴格的篩選,探索符合本國實際狀況和利益的做法,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日本政府和教育界人士一直擔心片面地推廣英語教學有可能削弱學生的母語能力,因而把英語課程安排到中學開始實施。近年來,日本國民的英語能力受到詬病,政府開始考慮將英語提前到小學高年級開始教授,但仍然未將其列入正式課程。

      第四,日本在推動教育的國際化時,積極發(fā)揮政府以外的產業(yè)界和校方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源。在向海外留學生和日本派赴海外的留學生所提供的獎學金中,由企業(yè)或民間財團所提供的獎學金占了很大的比例。

      總而言之,日本的教育國際化也處于發(fā)展階段,在有些方面甚至落后于我國,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也能從日本的相關做法中學到很多有益的經驗和教訓。

      編輯 吳婷

      猜你喜歡
      教育國際化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淺論江蘇省獨立學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10:29
      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定位研究
      國際化高校聯盟體系下結構化MOOC框架 
      軟件導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8:08
      美哭了的日本點心
      中學生(2016年28期)2016-08-24 08:09:00
      國際化時代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自覺
      教育國際化中的學生交流
      創(chuàng)建粵港高等教育合作試驗新區(qū)的思考
      高教探索(2015年5期)2015-06-01 03:40:04
      昌宁县| 兴安县| 凭祥市| 弋阳县| 璧山县| 荣昌县| 青神县| 赣榆县| 卢龙县| 平湖市| 册亨县| 芜湖市| 仁怀市| 沙雅县| 玉环县| 荣昌县| 杭锦后旗| 耿马| 嵩明县| 陆丰市| 新田县| 大足县| 永平县| 封丘县| 莱阳市| 安康市| 民县| 秀山| 家居| 新营市| 伊川县| 霸州市| 巢湖市| 临朐县| 肃宁县| 文安县| 平舆县| 安平县| 邻水| 嘉峪关市|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