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華 朱科紅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技術已逐漸被運用到學校管理與教學的各個領域,研究和探討應用大數據的技術和思維構建一個以學生為本的、全面的、綠色的學業(y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包括學習基礎素養(yǎng)、身心健康、學業(yè)進步、成長體驗四個頂層維度和若干個分層維度,根據重要性和地區(qū)情況的不同,將各維度區(qū)分為一期進行和后續(xù)展開兩類。
關鍵詞:教育改革;學業(yè)質量評價;大數據;維度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3-0019-04
一、研究背景
教育質量評價是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是推動中小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引導社會和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營造良好育人環(huán)境的迫切需要,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加強和改進教育宏觀管理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2013年6月下發(fā)的《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教基二[2013]2號)中明確指出教育歸根結底要以學生為本,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質為前提:
“綜合考查學生發(fā)展情況,既要關注學業(yè)水平,又要關注品德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既要關注共同基礎,又要關注興趣特長;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和效益。……把學生的品德發(fā)展水平、學業(yè)發(fā)展水平、身心發(fā)展水平、興趣特長養(yǎng)成、學業(yè)負擔狀況等方面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主要內容”。
二、大數據與教育質量評價
什么是大數據,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給出的解釋是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的方法。大數據具有以下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梢姶髷祿粌H僅是一種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當然這種轉變是依托于現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才得以實現?,F在我們可以分析與某事物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的數據樣本。現在我們可以不再探求事物間難以捉摸的因果關系,轉而關注事物的相關關系。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技術已逐漸被運用到學校管理與教學的各個領域,學校的管理和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項數據更加詳實準確。學生的每一步學習和成長軌跡都能如實地被存儲與調用,使得對每一個學生的德、智、體、美進行全面的、科學的、動態(tài)的評價成為可能,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技術和思維構建一個以學生為本的、全面的、綠色的學業(y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享有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教育公平,大數據在教育中的應用,其最重大的意義,就是能夠“讓我們走近每一個學生的真實”。
三、項目意義
1.了解每個學生的特質
利用大數據思維分析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日常單元測驗成績、期中期末成績、學習習慣與態(tài)度,輔之以科學的問卷調研分析、主題化的模擬課堂實驗,從學生個體特質的角度出發(fā),反觀傳統(tǒng)課堂下的教師教學策略和學生學習效果將會帶來不一樣的教學分析視角。從教師個人層面來講,每一個教師個體從中解讀自己班級學生的不同特質進行反思,自己應當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變才能更加符合學生學習的要求,逐漸形成從“解讀學生需求”出發(fā)、進而思考教育教學行為的意識與能力。由此可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了解學生特質都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非凡意義,也是教育研究者研究的當務之急。同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質,也是實現個性化教育的必經之路。
2.明確學校的定位與發(fā)展方向
對于學校來說,學生各方面水平是反映其質量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一個完備的、包含各個維度的學生數據庫,能夠幫助學校更好得定位自己。而通過不同數據指標的監(jiān)測與比對,學校能夠更好得了解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針對性的進行規(guī)劃,從而更加發(fā)揚學校的長處,以及補足學校較為不足的地方,不斷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
3.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
學生學業(y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參考國內外中小學學生評價標準,結合學習基礎素養(yǎng)、身心健康、學業(yè)進步、成長體驗等多方面的數據信息。因此,學生數據的積累對教育決策者來說提供了準確的科學依據。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調研,學生學業(y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可以讓教育決策者隨時隨地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既可以從橫向發(fā)展上比較研究學生發(fā)展狀況,也可縱向跟蹤學生整體的發(fā)展情況,為教育決策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
四、總體框架
依據《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借鑒國際上有關學生學業(yè)水平、身體健康等方面的標準化評估工具,參考國內其它地區(qū)在學生學業(yè)質量評價方面的有益嘗試,結合前期的調研工作和我市的具體情況,建議我市學生的學業(y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框架如下圖所示。指標體系涵蓋了學習基礎素養(yǎng)、身心健康、學業(yè)進步、成長體驗四個頂層維度和若干個分層維度,根據重要性和地區(qū)情況的不同,將各維度區(qū)分為一期進行和后續(xù)展開兩類。
五、分層維度設計
1.學習基礎素養(yǎng)
學習基礎素養(yǎng)是反映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納入頂層維度。
(1)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包含記憶、邏輯與注意,作為學生學習基礎素養(yǎng)之一,已在上海受到較為廣泛的重視。在前期的調研中,也發(fā)現了學生認知能力與學業(yè)成就的高相關性。在上海,對于提高認知水平的相關課程在不斷被開發(fā)中,針對不同認知水平學生的教育策略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非常有必要將學生的認知能力納入評價的指標體系。
(2)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包含理解與表達,同樣也是學生學習基礎素養(yǎng)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市屬于多民族地區(qū),由于學生民族差異較大,對于理解與表達的測評方式較為不統(tǒng)一,會影響到數據的一致性,導致數據應用與分析時產生較大偏差,且不能真實代表學生能力。因此暫時不納入一期建設中,但在后期建設中應考慮納入到總體框架中。
(3)身體機能
1)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更多指代學生小肌肉群的發(fā)展程度。精細動作不但與學生良好的手眼協調有關,同時研究還發(fā)現,它對于學生的學業(yè)成就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2)體能素質
本項指標采用中國體能測試新國標。
2.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監(jiān)測學生健康狀況,影響其可持續(xù)性學習的重要指標,因此納入頂層維度。
(1)身體健康
在身體健康評測中,BMI指數與裸眼視力是較為客觀的指標。對于學生BMI指數與裸眼視力的縱向跟蹤,能夠較好地表現出學生整體身體健康狀態(tài)的變化趨勢,發(fā)現這兩方面的關鍵期,更加科學的進行干預與提升。
1)BMI指數
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指數,它與體內脂肪總量密切相關,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情況,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計算公式為:
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國際單位kg/m2)
之所以采取BMI而不用肥胖指標,因為健康水平不只需要考慮肥胖,營養(yǎng)不良等反向極端也需要納入考慮。而BMI計算出來的得分可以檢查營養(yǎng)不良的狀況。
2)裸眼視力
國家衛(wèi)生局發(fā)布關于近視的解釋為,眼球在調節(jié)靜止的狀態(tài)下,來自5米以外的平等光線經過眼的屈光后,其焦點落在視網膜前,不能準確地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我國青少年學生近視率逐年增加,據統(tǒng)計小學近視率在40%左右,中學近視率在65%左右,高中近視率在80%左右,其中因為學校學習壓力而造成近視的學生不在少數,因此需要把學生的近視率作為考核的指標之一。
3)其他醫(yī)療數據
參考美國紐約健康與心理衛(wèi)生部門聯合教育部門設計的《兒童青少年健康檢查表》,對于在校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許多有效數據是由提供醫(yī)療服務的人員提供的,包含既往病史、生理檢查、外科(如:眼耳口鼻、脊柱、語言、行為等)、發(fā)展情況(如:認知、社會性、身體機能等)等。這對于深入調查學生的健康狀況和疾病隱患大有幫助。
(2)心理健康
1)自尊水平(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從廣義上講,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從狹義上講,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通過前期的調研發(fā)現在三個心理維度的測量中,學生的自尊水平具有相對較大的標準差,同時其與學生的社會關系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對于學生關鍵時期自尊水平的監(jiān)測,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的整體情況,及時發(fā)現并干預處于風險區(qū)間的學生。
2)道德修養(yǎng)
道德修養(yǎng)是人們?yōu)閷崿F一定的道德理想而對自己的品行進行錘煉和陶冶的行為,有時也指經過這種長期努力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國際上評價在校學生整體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可以借鑒美國IES(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對美國校園學生道德水平評估的研究成果。包括統(tǒng)計校園犯罪率、輟學率、早孕率、墮胎率、霸凌率等相應指標衡量不同學校的整體平均到的水平。
由于國情不同,以上指標尚需進一步討論與研究,篩選并形成適合我國中小學道德修養(yǎng)評價的具體指標。
3.學業(yè)進步
學業(yè)進步是追蹤學生學習整體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因此納入頂層維度。
(1)學業(yè)水平
學業(yè)水平的提高體現在學習成績和學生整體學習狀態(tài)的活躍與否;并且據研究顯示,學生在校的人際關系,包括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直接影響到學業(yè)發(fā)展。因此,該維度不僅考察學業(yè)水平和學習狀態(tài)兩部分,還加上了人際關系。另外,可增加一項考核指標,即考試焦慮。該指標在國際中小學校學業(yè)水平測試中廣泛應用,我國的中小學綠色指標中也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喜歡學校的一項重要標準。在學業(yè)水平的考核方面,在了解學生在校綜合成績的基礎上,還要記錄其參與社會機構考核的成績,如IELTS,TOFEL等。詳情如下:
1)各科成績
根據學段的差別,不同年級的學生可以指定搜集具體科目的期中、期末或隨機抽取單元測試的成績,作為綜合成績考核指標的數據來源。由于國家政策規(guī)定無法對于低年級學生進行考試測試,因此,對于一、二年級學生的學業(yè)水平數據考察可以加入情境測試,即圍繞認知能力、語言表達等方面設計的小測驗,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記入得分。
2)學生獲獎
學生在各類活動與比賽中獲得的獎項,同樣是其學業(yè)成就的一部分。同時,從學生的獲獎信息中,可以看出學生的優(yōu)勢與興趣,幫助更好地了解個體學生的個性與技能。
(2)學習狀態(tài)
1)學習興趣
學生對于不同學科的學習興趣,能夠很好的反映出學生在各學科課堂上的狀態(tài),同時也能作為對于課堂形式與課堂內容情況的一種反饋。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是全國共同關注并認同的需要大力培養(yǎng)的學習狀態(tài),從學生的學習興趣中不但能夠較為準確得判斷一位學生的特質與喜好,對于課程也具有監(jiān)測與警示意義。
2)學業(yè)負擔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學業(yè)負擔并不是負擔越低就越好。過重的學業(yè)負擔,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效率,也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甚至創(chuàng)新意識;而過低的學業(yè)負擔,則可能造成學生學習動力的缺失與責任心的缺失。在全球的PISA考試中,上海學生雖然在學業(yè)成績上領先全球,但其過重的學業(yè)負擔同樣也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學業(yè)負擔更多可以作為供監(jiān)測的數據,時刻調整來幫助學生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
學生過重的學習壓力和學業(yè)質量之間呈現著某種負相關。學生在學習上可承受的負載是有限的,如果負載過重,會破壞和扭曲學生的發(fā)展,而且學習就成了令人生厭而又不得不為之的“負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查并發(fā)現負載過輕或過重的現象,及時調整學習任務與心理輔導,對于學生健康發(fā)展很有必要。
3)考試焦慮
在前期的調研中發(fā)現考試焦慮是在各學習狀態(tài)中狀態(tài)最差的一項,說明考試對于學生來說普遍是一項讓他們感到壓力與不安的事情。而事實上,日常的考試更多是作為一種對自己學科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過重的考試焦慮同樣也表明了教育對于應試成績的過度重視,在后續(xù)學生的全面評價推廣后,考試焦慮也可以作為對全面評價推廣效果的一種檢驗。
(3)人際關系
1)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保持學習動力的重要因素,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與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是師生關系的兩個表現方面,通過師生互評能夠看出師生關系和諧程度。
在前期的調研中,發(fā)現學生在師生關系與教師認同的評價中有部分指標相對較低。這其實就給老師提供了一個參考,后續(xù)在哪些方面是可以調整與加強的。在國際的研究中,師生關系也不是越高越好的,因此對于師生關系數據的采集,也可以作為后續(xù)的教育研究來展開。
2)同學關系
同學關系往往是教育中被忽視的一面。惡劣的同學關系直接影響該生在班級的生存環(huán)境,進而影響其學習狀態(tài),甚至會導致不良校園事故。關注學生成長要從他身邊開始。調查了解其同學關系,包括與同學的相處情況、同學對其評價,多角度了解,還原一個立體的學生形象。
4.成長體驗
成長體驗是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重要指標,是必須納入且非常有價值的一部分。學生的成長體驗是多維立體的過程,它發(fā)生在家庭、社會、學校各個場域,因此該維度分為家庭、課外經歷和實踐活動三部分。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甚至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展示學生在學校以外的成長環(huán)境,這是在校期間無法獲知的。課外經歷是一個相對于課堂內產生的概念。實踐活動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初步練習,它可以反應學生的綜合素質,反映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是否豐富多彩,社會資源是否得到有效運用,同時學生在整個活動與實踐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自主管理。
(1)家庭情況
1)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對于學生是有重大及深遠影響與意義的,通過親子關系,能夠大致了解到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察覺學生的家庭狀態(tài),從而能夠對一些錯誤的做法進行引導語完善。一般通過科學的問卷調查,了解孩子與父母相處方式、遇到的問題等。
(2)課外經歷
1)閱讀經歷
閱讀經歷是課外經歷維度中著重考察的點。之所以看重學生的閱讀經歷,是因為課外閱讀的書籍種類、內容、數量等數據,都能反映學生從課外獲取知識的能力、其知識結構的完整程度。
2)游歷經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隨父母或自己外出游歷,包括旅游、出國游學、夏令營等形式。通過了解學生游歷的地點數量、廣度、游歷感受等,分析眼界開闊是否對學業(yè)成績產生影響等。
3)課外培訓
學生參加課外培訓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學生參與課外培訓的時間、內容等信息能反映學生對課外補習的需求情況,從而對教育工作者產生啟發(fā),如課堂教學量是否要提高、作業(yè)布置量是否要減少等。
(3)實踐活動
包括學生在學校里參加的實踐活動,以及在校外參與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權重因素包括:頻次系數、參與人系數、質量評定系數等。
六、結束語
按照教育部2013年6月下發(fā)的《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應用大數據的技術和思維構建一個以學生為本的、全面的、綠色的學業(y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將是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本文在指標體系的頂層維度和分層維度設計上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不足之處,希望廣大教育信息化的同行給予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編輯:王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