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勇今年19歲,標準的95后,并不是小博的讀者。他沒念過大學,沒讀過高中,甚至初中都沒畢業(yè)。書讀得太少,連學渣也算不上。
他5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一個沒文化沒技能沒積蓄的媽媽牽著他的小手回到了她原來生活的小鎮(zhèn)租了一間不足20平米的小屋,從此母子倆相依為命。幼兒園放學的時候,他總是趴在破舊的木門上眼巴巴地等著媽媽出現(xiàn),可是媽媽總是來得很晚。有時候天黑了,他在門口睡著了,一覺醒來已躺在自家的床上。
之后,他上了小學。學校離家不太遠,媽媽在露天市場做小本生意維持生計,他要學會一個人穿過幾條馬路上學、回家。每天早上臨走前媽媽都會說,路上看車??!好好走路別亂跑啊!他點頭說知道了。可是一離開媽媽的視線他就會東游西逛,跑跑停停。還好,那時候的小鎮(zhèn)沒有車水馬龍,每天他都能安全到家。
他8歲那年,有一天放學回來,媽媽竟然早早回了家。他開心地問“媽咱今晚做點哈好吃的”卻發(fā)現(xiàn)媽媽眉眼低垂,臉色蒼白,像是剛哭過。媽媽抹了一把臉,帶著鼻音說,一會跟我去趟市里,你爸沒了,咱們?nèi)タ纯?。他哦了一聲,沒有哭。在他小小的心里,爸爸是一個沒有色彩的中性詞。未被疼愛,悲從何來?
上了三四年級,媽媽還是每天回來得很晚,他學會了洗衣服、燒爐子、做好飯菜等她回家。那時候,盡管他是一個沒爸的孩子,每天穿著別人給的二手衣服,在學校不受老師同學待見,他也沒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他只是特別渴望能有一個高年級的哥哥,這樣,就算有人看他不順眼說“放學你等著”他也不用害怕了。
媽媽在他心里一直是個與命運死磕的女人,漫長的歲月把她熬成一個忙碌的身影。在他生病發(fā)燒昏昏欲睡時沒時間照顧他,在他被同學欺負滿臉掛彩時沒精力過問他。他們每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她卻好像錯過了他所有開心不開心的時光。他不怕媽媽因為他不寫作業(yè)不聽話狠狠地打他,就怕她披頭散發(fā)氣急敗壞地指著他罵:小小年紀不學好,將來跟你爸一個德行。那是他最不愿聽到的詛咒,他怕一語成讖,變成那個沒責任沒擔當只會喝酒發(fā)瘋打女人的男人。
16歲,他開始出來打工,第一份工作是給一個燈飾品店送貨,身形瘦小的他騎著人力車每天穿梭于庫房和門店之間,遇到上坡路,他就下來使勁推,偶爾會有好心人幫他推一把。每次媽媽打電話問他累不累,他都說老板對他可好了,吃的也好,一點不累。
后來,他換了幾個工作。在飯店當過服務員,在中介賣過房子,在商店賣過手機,每個月工資發(fā)下來他都會把大數(shù)拿給媽媽存起來,留小數(shù)自己花。18歲的時候,他坐到了店長的位置,月工資跟我差不多。可是有一天,他告訴我他要辭職了,他不想就這樣混一輩子,他要改變自己,get更多人生新技能。
他是我表弟,他媽是我親姨。他羨慕我讀書多,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成了有素質(zhì)的文化人。我敬佩他懂事早,在同齡人讀書、旅行、伸手要錢的時候他已經(jīng)濟獨立并學會思考自己的未來。
如今我們提起當年的不易,小勇會揶揄著說,我媽是菜市場東頭第一家水果攤CEO。一年365天,她會堅守364天半,剩下半天過年。我姨眼里閃著淚花,那時候忙啊,一天光想著賺錢養(yǎng)家了,都沒好好照顧你……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