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乙平
沒有人懷疑過時間之短。無論是白駒過隙還是滄海桑田,無論是“二十年彈指一揮間”還是“羨長江之無窮”。文人揮墨,士人長嗟,都感嘆著時間易逝這一樸素的道理。于是“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自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惜時勸學(xué)詩句層出不窮。
的確,在相對論中,時間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速度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高效的利用便是有效的延長,也只有利用才能體現(xiàn)時間存在的意義。
??吹浆F(xiàn)代人以一幅忙碌之景來推脫生活應(yīng)有的放松與感悟,試問,我們真的是時間的主人而非汲汲的奴隸嗎?不覺想起史鐵生的《病隙碎筆》,一個重病之人,在接受治療的間隙,在與病魔抗?fàn)幍耐瑫r,仍能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愛世界,用筆、用零碎的時間去記錄、去感悟。這才是真正延長了時間吧!
日常生活中,也不乏同齡人課間伏案苦讀,深夜仍掌燈不眠。他們倒是明白了“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獻(xiàn)給現(xiàn)在”,但是真的沒有辜負(fù)韶光嗎?還是表面一副苦讀的樣子,心緒卻馳騁于千里之外?擠出了多少時間并不能說明問題,唯有效率才能決定結(jié)果。百般疲勞卻依舊苦撐,這不是智者的選擇,而是弱者的自慰,更是對時間的浪費。
時間亦短亦長,關(guān)鍵是看人的心態(tài)。毛澤東同志長嘯一聲:“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正說明了人在時間面前的主動性?;蛟S我們沒有毛澤東那般的才華與豪情,但也須明白,我們可以掌握時間,也必須掌握時間,一切的成功都是時間與苦難結(jié)成的痂。“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或許像魯迅先生這般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才是延長生命最好的方式吧。
揮筆至此,思路忽斷了一節(jié)。抬頭,恍見半晨已去。忽然醒悟,世上本沒有時間,只有停著的、靜止的人才會發(fā)現(xiàn)。而那些強者早已向著晨曦奔去,時間便成為一路足音,拉開他們與別人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