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立鵬
我的自述
□ 聞立鵬
展覽名稱:心跡刻痕——聞立鵬油畫藝術展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
展覽時間:2016年5月13日至5月25日
展覽展廳:中國美術館1號、8號、9號廳
展品數(shù)量:125件
1931年10月,我出生在一個現(xiàn)代知識分子家庭,幼年喜愛畫畫,在清華園里度過安逸的童年?!捌咂呤伦儭?,抗戰(zhàn)爆發(fā),打破了平靜生活,我隨父母輾轉避難于昆明,在“彩云之南”度過艱苦卻和諧溫暖的少年時光。1946年7日15日,一聲霹靂,我的父親為民主事業(yè)慘遭暗殺。這頓時改變了我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時光,我在悲憤中回到北平。一年以后,作為一個未滿16歲的中學生,不堪壓抑沉悶的政治氣氛,我和進步大學生黃海、向陽等人,滿懷癡情奔赴心中民主自由的圣地——解放區(qū)。因喜好畫畫而隨身攜帶一盒水彩顏料,使我邁進北方大學文藝學院,從此和美術結下不解之緣。1949年,隨著華北大學三部進入北平城與北平國立藝專合并為中央美術學院,我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第一批美術干部訓練班(美干班)學員。
致高原之一(布面油畫)(雙拼)聞立鵬 162cm×260cm 1998年
我于1950年提前畢業(yè)留校工作,后插班學習,又提前畢業(yè)任教,再插班學習,直到1963年從油畫研究班畢業(yè)。接著“四清”“文革”來臨,我積極參與運動,也多次“被運動”。
1976年偉人去世,風浪迭起。之后的思想解放,打破了我多年的思維定式。劫后的沉思,使我對藝術真諦的理解和人生的體驗都比當年深刻清醒,1979年,我連續(xù)完成《紅燭頌》及《疾風》《子夜》等風景組畫,開始自覺追求藝術的主體意識和語言的個性化,追求藝術本體的完美與內(nèi)涵的深化。1989年,我有機會赴歐洲做半年的藝術考察,仔細觀摩了許多古典藝術精品,也看到大量現(xiàn)代名作,飽覽了歐洲藝術歷史的進程。我于風波動蕩的5月下旬回到北京,更引發(fā)對藝術與人生的思考?!稛o字碑》系列、《白石》系列、《生命篇》系列以及《致太行》《秋之祭》《望蒼?!贰稓q月交響》《致高原》《晚秋》等,正反映了我20世紀90年代直至新世紀以來的心路歷程。
人生風風雨雨,轉眼85載,動蕩的生活,斷斷續(xù)續(xù)的學習經(jīng)歷,難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從《血債》《國際歌》開始,到《紅燭頌》《疾鳳》《致高原》《晚秋》,每一個筆觸都是我心跡的刻痕,每一塊色彩都是我心血的結晶。歲月悠悠,一切都在變化,唯獨求藝之心沒有變,尋藝問道仍在艱辛途中,夕陽無限好,我心依舊——莫問收獲,但求耕耘。
靜夜(板上油畫)聞立鵬 123cm×162cm
無字碑之一(布面油畫)聞立鵬 82.5cm×122cm 1987年
(責編:納禾雅)
藏族小姑娘(紙板油畫)聞立鵬 54cm×39cm 1978年
最后一次的演講(布面油畫)聞立鵬 140cm×90cm
大地的女兒(布面油畫)聞立鵬 85cm×140cm 1979年
小民姑娘(紙板油畫)聞立鵬 54cm×39.2cm 1978年
大火(布面油畫)聞立鵬 140cm×120cm 1984年
紅燭頌(布面油畫)聞立鵬 70cm×100cm 1979年
岳樺林(板上油畫)聞立鵬 67cm×101cm 1981年
龍門石窟(紙板油畫)聞立鵬 39.1cm×54.2cm 1981年
民兵英雄薛平華(紙板油畫)聞立鵬 51.8cm×39.3cm 1977年
青海祁連(紙板油畫)聞立鵬 39.4cm×54.8cm 1978年
月明星?。埌逵彤?聞立鵬 38cm×52cm 1980年
祁連氣象站(紙板油畫)聞立鵬 39.3cm×53.5cm 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