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挺
(浙江省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學,浙江 余姚 315400)
?
小學體操課如何做好保護與幫助
李奇挺
(浙江省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學,浙江 余姚 315400)
摘 要:保護與幫助是小學階段體操課中常用的教學手段,但不能隨意安排,否則容易產(chǎn)生技術的負遷移或安全事故。應根據(jù)學生和教材的特點、教學難點、環(huán)節(jié)側重點等選擇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并且注重保護與幫助運用的策略,使其發(fā)揮最佳效果,同時應培養(yǎng)學生保護與幫助的意識和能力,將安全意識、友好品質從課堂延伸至課外。
關鍵詞:保護與幫助;體操;策略
投稿日期:2015-11-29
保護與幫助是體育課常用的教學手段,其目的是避免教學中發(fā)生安全事故,幫助練習者獲得正確的身體感知,消除心理壓力,最終改進和提高動作質量,從而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保護與幫助可以在很多不同類型教材的教學中使用,本文從小學階段體操課的角度思考,每項體操教材,每個年齡段的學生是不是都適合采用保護與幫助,采用了保護與幫助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保護與幫助的價值是不是只限于課堂技術教學。本文根據(jù)以上疑問探討小學體操課如何更好地運用保護與幫助。
保護與幫助雖是一個名稱,其實可以細分為保護動作和幫助動作,教學中有時只要保護,有時候只要幫助,但也有的時候同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既需要保護也需要幫助,所以教師應明確教學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保護與幫助,如保護的目的是防止學生受傷,那么教師應明確什么練習可能會有危險,再針對性地教給學生保護的方法,如肩肘倒立練習時,學生容易受傷的環(huán)節(jié)在舉腿展髖時身體保持不穩(wěn),造成直體后滾翻或側向倒體,使背部肌肉拉傷或腿部受傷,教師應教給學生幫助練習者維持身體平穩(wěn)的方法,防止學生受傷。當學生形成肩肘倒立姿勢時,主動或被動下來時方法錯誤,如身體筆直往下摔,造成腳部受傷,此時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靈巧地放下身體的方法,如屈腿團身,使軀干、髖、腿滾動下落,這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所以,既要教學生他人保護的方法也要教自我保護的方法。同樣,幫助亦是如此,哪些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根據(jù)動作難點安排幫助,使幫助更具針對性,如在分解學習某個技術動作時,有些環(huán)節(jié)比較簡單,學生能獨立完成,而有些比較難,需要外力幫助其體會動作,則有必要安排幫助。
教學中是否要安排保護與幫助,如果安排了能否收到理想的效果,筆者認為應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做出選擇,如水平二的“跪跳起”,該技術由蹬腿、挺髖、展體、擺臂、收腿等一系列動作協(xié)調完成,如果安排同伴幫助,能否收到理想的效果呢?筆者嘗試在練習者起跳時,讓幫助者輕提練習者的雙手,試圖給練習者一個向上的助力,這個方法在教師幫助時,學生可以成功跳起,但在同學幫助時卻跳不起來,分析其原因是學生幫助時所用的力度和用力的時機把握不準,如提雙臂和起跳不一致。同時練習學生握著幫助者的雙手,他們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手臂上,對其他方面的關注減少了,造成腿部發(fā)力和動作協(xié)調性變得更差;后滾翻學習時,幫助者蹲在練習者側面,一手托練習者后腦,一手推練習者臀部,同樣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原因同樣是幫助者把握不好幫助的時機,因為滾動的速度較快,而學生幫助的動作跟不上。如果練習的動作相對較慢或有一定的靜止時間,幫助的難度則大大降低,比較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效果也就很能體現(xiàn),如仰臥推起成橋、肩肘倒立等。
各項教材在單元中各課時的學習任務是不一樣的,每課時重點解決的技術環(huán)節(jié)也不盡相同,所以安排幫助的方向應根據(jù)課時教學中的重、難點展開,如肩肘倒立第1課時的重、難點在翻臀舉腿和手叉腰的時機,所以該課保護與幫助可以放在保護學生平穩(wěn)倒立,幫助學生成倒立姿勢,兩手撐腰等。而第2課時,幫助可以從提高倒立的質量上設計,如展髖是否充分,腳尖是否繃直等。另外,每個課時的技術教學一般都采用先學什么在學什么的過程,特別是第1課時新授,每一個步驟都有相應的技術側重點,因此保護與幫助也應根據(jù)不同的側重點做相應調整,做到有的放矢,如山羊分腿騰躍,學習“踏跳后兩臂支撐提臀”動作,學生容易因手臂力量不足或肩關節(jié)超過支撐點造成支撐不穩(wěn),使身體向前沖出造成危險情況,保護者可站在山羊正面,在練習者跳起后支撐時用雙手頂住其肩部,防止其身體前沖。當練習的重點放在越過山羊時,因初學者心理恐懼造成的手臂支撐無力,推手不及時等問題,幫助者可站在山羊側面,練習者跳起后支撐的同時一手扶練習者的上臂,一手提練習者腰部,幫助練習者成功越過山羊。根據(jù)教學側重點采取相應的幫助方法,使幫助更有層次性,最終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保護與幫助在體操教學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但要注意方法,不能為了保護與幫助而保護與幫助,并非做了保護與幫助,就能避免危險或提高質量了,如果方法不正確,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還可能起副作用,更甚者造成練習者受傷。例如,仰臥推起成橋練習時,幫助者用力提拉練習者的腰部,練習者雖然在外力作用下做出了橋的形狀,但全靠外力作用,練習者無法獲得正確的挺髖感受,當助力撤掉時,練習者又打回了原形。幫助者正確的方法是輕提練習者的腰部,給他一點助力,讓他找準用力的部位,最終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動作;肩肘倒立時練習者做不出舉腿動作,幫助者用力提拉踝關節(jié),由于用力過大,練習者的肩頸都離開了墊子,當幫助者撤去助力時,練習者全身的重量都落在了頸部,容易造成頸部受傷。幫助者的站位和時機也是決定保護與幫助質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幫助者的站位錯誤,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幫助動作,幫助的部位和用力方向會偏失。假如時機不當,也無法實現(xiàn)到應有的作用,如單掛膝擺動時,幫助練習者下壓擺動腿,用力過早或過遲都不能使練習者連貫擺動。
各種保護與幫助動作的學習,不應單單從服務于本次課的目的出發(fā),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保護與幫助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即使在課外學習時也能自我保護與幫助或保護與幫助他人,特別是在課外進行其他類似的練習時,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也有自我保護的能力,避免受傷,如山羊跳上成蹲撐接挺身跳下練習,有一個從高處往低處跳下時的屈膝緩沖動作,在學習這個動作時,教師應說明屈膝緩沖的方法、原因和目的,便于學生在懂得原理的情況下更加牢固的掌握技術,從而使學生建立從高處跳下時的自我保護意識,形成自我保護的能力。幫助主要是針對他人,通過幫助手段的運用,不僅能使學生在同學的幫助下更好地學習體育技術,還能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提升他們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意識和品質。學生間的幫助,大部分情況是友好且努力想使同伴做好練習,但也不乏搗亂、惡作劇的學生,懷有這種心態(tài)的學生幫助時,練習者不但不能很好地學習,還有可能出現(xiàn)安全事故。所以是否善意且正確地幫助,是教師需要潛移默化進行引導的重點,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鍛煉他們內心的優(yōu)良品質。在教學生保護與幫助時,不但要教方法使他們學會,而且要講原理讓他們懂原因,還要將學生朝著向善、正能量的方向引導。
小學階段體操課不能盲目地使用保護與幫助,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性,合理地選擇保護與幫助;根據(jù)教材難點和教學側重點,使保護與幫助更具針對性和層次性;講究運用的方法和策略,使保護與幫助更具實效性;通過潛移默化地引導,提高學生保護與幫助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他們團結、友善的良好品質,真正發(fā)揮保護與幫助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師用書(水平三)[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朱淇,劉書奇.體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保護與幫助[J].中國學校體育,2015 (8).
作者簡介:李奇挺(1981~),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學。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2.060
中圖分類號:G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1-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