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吳穎 鳴謝|格林童趣(公益西橋店)
?
40+做父親,成熟度剛剛好
編輯|吳穎 鳴謝|格林童趣(公益西橋店)
“你的降生,讓我們有理由去重新審視這個你將要居留的世界。”
——扎克伯格
人到四十,同學(xué)家的孩子讀小學(xué)、讀初中、讀高中了,而我才做起了爸爸,有時難免有“晚了”這樣的感慨。但有所失必有所得。現(xiàn)在的我,父性更加醇厚,父性更好地覺醒了。想想如果是20多歲就有了寶寶,自己還沒有真正成熟,那時做父親,也會稀里糊涂的。這種對比讓我想起了傅雷先生,他寫了一本非常出名的書——《傅雷家書》,用186封書信,跟兒子談藝術(shù),談人生,“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相信每一個讀到這本書的父親都會被他那偉大的父性所感動。我卻把《傅雷家書》看作懺悔之作,懺悔的是父性的回歸。年輕時的傅雷算不上是一個好父親,教育孩子是簡單粗暴。寫《傅雷家書》時,傅雷先生已經(jīng)46歲了,那時的他,父性才真正地萌發(fā)、流露。
正是因為成熟,加上我的發(fā)展心理學(xué)專業(yè)背景,使我對如何做父親有了更多的認識,愿意在這個專欄里跟更多的父親們分享做父親的感想和做法。同時我也更加覺得,這個年紀的我成為爸爸,就像是摒棄了青澀但又未陳舊的葡萄酒一樣,味道剛剛好。
記得女兒被護士從產(chǎn)房里推出、我看到她第一眼時,就激動得一時說不出話了,那種不可言傳的幸福感瞬間傳遞了全身的每一個細胞:我當(dāng)爸爸了!我內(nèi)心里默默地告訴自己: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守護她?,F(xiàn)在女兒1歲多了,我?guī)缀鯖]有錯過她的每一個“成就”:第一次翻身、抬頭、坐立、爬行、站立、蹣跚學(xué)步,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在她的身上,我們感慨造物主的偉大,還能感受到生命活力的流淌。每次回家,不管再累,看到女兒那燦爛而純真的微笑,那種求抱抱、求關(guān)注的表情,勞累頃刻間就煙消云散??吹脚畠鹤察o而專注地玩玩具時,無數(shù)次地想起老子那句話:“專氣致柔,能嬰兒乎?!?/p>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父親之后才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驗,才有機會去看到那些過去經(jīng)常被忽視的事情,思考那些過去未曾想過的事情。駕車經(jīng)過路口遇到緩緩而行的嬰兒車時,我更愿意停下車,不再像過去那樣不耐煩地摁著汽車喇叭。乘坐地鐵或公交時,我會毫不猶豫地第一個給剛上車的抱著嬰兒的人讓座??吹侥切┊?dāng)眾諷刺辱罵甚至打孩子的行為時,我有更強的沖動去制止。
我現(xiàn)在會更多地去想:為了孩子,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世界……這與臉書的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的想法一樣。他最近在給新生女兒的一封信中這樣說:“你的降生,讓我們有理由去重新審視這個你將要居留的世界?!?做一個好父親不僅僅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還對夫妻關(guān)系具有重要的影響。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親更有可能同時是一位妻子眼中的好丈夫,這兩個角色也是相互促進、相輔成長的。養(yǎng)育孩子也會讓父親有機會看到自己的過去,回顧自身的童年,治愈自己孩童時的創(chuàng)傷。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許多的角色:子女、父母、丈夫和妻子、領(lǐng)導(dǎo)或下屬……在這么多的人生角色中,我最看重的是父親這個角色,因為這個角色能把一個剛出生時幾乎一無所能的嬰孩養(yǎng)育成一個獨立的、有愛心、有道德、有責(zé)任感的青年,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和開心的事情??!
爸爸去哪兒?爸爸哪兒也不去!爸爸要回家,回到孩子身邊,愛著她,陪伴著她!
編后語
在一次家庭教育國際論壇上,李文道老師的報告主題和研討話題都與父親有關(guān),同時,我也知道了他是位新手爸爸。
專門研究“父親”這個獨特的家庭養(yǎng)育角色、有相關(guān)論著的心理學(xué)博士,和一位家有愛女的奶爸之間,會是一種怎樣的自然銜接和轉(zhuǎn)換呢?他會如何把豐富的發(fā)展心理學(xué)知識運用到自己為人父的過程中呢?心理學(xué)博士在自家的真實育兒中,又會有什么樣的煩惱呢?
我們期待他在2016年的專欄里,和大家分享他的育兒經(jīng)驗和感動,也與所有新手爸爸一起探討,一起成長,好好做父親!
專家 李文道北京師范大學(xué)心理學(xué)博士,現(xiàn)任首都師范大學(xué)教育學(xué)院心理系副教授。出版有暢銷育兒書《好好做父親》《拯救男孩》《拯救女孩》。研究方向有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男孩教育、父親教育與親子溝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