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麗
[摘要]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使得微博作為一個新的交流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刷微博”成為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學生通過關注微博,了解微博中的內容,直接影響大學生看待事情的觀念以及平時處理事情的方式,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使用微博開展學生教育,是一種新的觀念,由于它的傳播力大,可以讓大學生通過微博接觸到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加以引導,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微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媒介,在網民中迅速流行,大學生作為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體,使得微博這個新的事物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微博這個平臺是非常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接觸到,這個平臺中有大量的信息內容,大學生是接觸微博的一個主體,可以通過微博看到很多的信息,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好微博,讓它成為推動思想教育工作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一、微博的含義及影響
(一)微博的含義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它是一個可以用于分享信息、查閱信息、傳播信息的平臺,用戶使用這個平臺發(fā)布信息,信息內容由用戶自行編寫,140字符左右,實現信息分享,微博的內容是個人隨機的表達,不要求長篇大論,可以是對當下心情的簡單表述也可以是對各種社會事件的評論等等,微博傳播速度極快,廣泛受到人們的關注。
(二)微博對大學生的影響
微博的廣泛使用,改變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同時擴大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讓他們可以更好的交流溝通,微博中的信息內容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二、微博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微博對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載體的挑戰(zhàn)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一定載體的依托下進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tǒng)載體是較為集中的,這就可以在一個相對比較集中的環(huán)境內,順利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并達到預期的效果,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主要是開會、理論學習等等,由老師進行統(tǒng)一教育,這種方式是在集中狀態(tài)下完成的,在微博背景下,大學生沉迷于“刷微博”,無法發(fā)揮傳統(tǒng)載體的作用,同時,傳統(tǒng)載體傳播信息較為單一有限,相對于微博而言,對大學生的吸引力不大,而微博是一種無比靈活的方式,信息也是多樣的,大學生更容易感興趣,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載體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
(二)微博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挑戰(zhàn)
課堂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課堂中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主要是通過老師等實施主體有意識的引導完成的,由老師決定講什么內容以及用什么形式來進行,這些選定的內容都是在教育工作者經驗基礎上進行的選擇,可以達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進而對大學生進行預期的教育。目前,網絡不斷普及,使用網絡的人越來越多,截止到2015年7月,我國微博用戶突破2億,可見,微博使用人數眾多,而微博信息量巨大,正面的和負面的信息都存在于微博中,這些內容都在微博中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傳播,正處于價值觀確立重要時期的大學生,在面對過多的負面信息時,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思想,動搖他們的信念。
(三)微博對校園輿情監(jiān)控的挑戰(zhàn)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校園內輿情的監(jiān)管,也就是需要引導大學生在面對某一個問題上有著正確的立場和客觀的態(tài)度,以便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在微博平臺上,每個用戶都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情發(fā)布、轉發(fā)、評論傳播信息,他們可以隨時隨地根據不同的主題和信息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經過整合發(fā)展就會形成一定氛圍的網絡輿論,這種輿論環(huán)境可能是積極向上的,也可能是消極負面的,大學生處于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時期,對輿論環(huán)境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很容易動搖信念,引發(fā)思想和輿論的混亂,這就給校園輿情監(jiān)控帶來了挑戰(zhàn)。
三、微博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一)接受微博新載體
和傳統(tǒng)的媒體進行比較,微博是更為自由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進入查看信息、發(fā)布信息,信息量將大大超過傳統(tǒng)媒體中的信息量,具有很大優(yōu)勢。同時,目前使用微博人數很多,這就使得接受微博這一個新媒體成為一個趨勢,接受新事物并利用它達到預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要充分利用微博平臺的自由性,通過這個新媒體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中,多聽聽大學生在說什么、在想什么以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從而科學制定對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適應時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更容易讓大學生接受。
(二)搭建微博平臺
大學生是使用軀干平臺最大的群體,思想政治教育者為了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需要做的就是重視微博這個被大學生廣泛接受的平臺,搭建微博平臺主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高校要開通官方的微博平臺,運用微博這個新興的信息平臺,主動及時發(fā)布國內外重大的時政要聞、國家各項政策以及學校重要通知等,通過發(fā)布權威信息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同時,利用微博加強老師和大學生之間的溝通,讓老師、大學生可以在寬松的環(huán)境發(fā)表建議;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開通微博,有效利用微博等新載體進行教育工作。
(三)關注輿論導向
在微博平臺上,環(huán)境比較寬松,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微博話題的評論和轉發(fā),每個人都可以關注他人以及被他人關注,大學生很喜歡在微博中對某個話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等,這些言語匯集在一起就會形成某種具有代表性的網絡輿論,這種輿論可能是積極向上的正面輿論,也可能是消極的負面輿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定的敏感性,關注輿論導向,及時引導大學生接受積極向上的正面信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首先,高校要通過建立的官方微博發(fā)布具有導向性的信息,關注大學生的微博,密切關注校園輿論,了解校園輿論動向進行及時的引導并進行管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和大學生經常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對當下時政要聞、校園新聞的觀點主張,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同時,大學生要對微博上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要知道微博上的信息并不一定都是真實的,要冷靜面對各類信息。
[參考文獻]
[1]顧建平.“微博”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J].新媒體思政,2014(3):66-68.
[2](加)馬歇爾·麥克盧漢.何道寬譯.理解媒介——論人類的延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3.
[3]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喬靖文.微博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與應對策略[J].河南社會科學,2013(4):100-102.
[5]葛超.微博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與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012(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