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和
我們吃貨有文化
●允和
海鮮“寒不寒”
有一種說法流傳很廣,就是孕婦不能吃螃蟹,理由是螃蟹性寒,會滑胎。其實,螃蟹肉就是高質量的蛋白質,即便是性寒,也不至于吃個螃蟹就流產。關于這一點,婦產科醫(yī)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只要你不過敏,當然可以吃?!敝皇遣灰喑裕魏问澄锊徽摱嗪靡惨?jié)制。
關于海鮮“寒不寒”的問題,爭議很大。一般認為魚蝦比較平和,而螃蟹牡蠣之類都被扣上了“性寒”的帽子。不能排除有些身體比較敏感的人對這類食物有比較大的反應,比如胃痛、腹瀉等等,因此,還是要根據(jù)身體狀況酌情食用。
重金屬怎么避免
海鮮確實有不能忽視的重金屬殘留問題,其中主要是汞元素。汞和絕大部分含汞的化合物,毒性都很高,相對于成人,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汞“尤其危害胎兒和嬰幼兒的發(fā)育”。
螃蟹和蝦的黃是重金屬集中的地方,盡管極其鮮美,但不能多吃,尤其是寶寶,更需要注意。
海魚,相比淡水魚有不少優(yōu)勢,比如DHA含量高,生存水體相對干凈,刺更少,吃起來方便。然而,海洋里的食物鏈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就含汞,所以隨著金字塔升高,汞累積得越多。我們?yōu)榱吮M可能少攝入汞,就要盡量吃位于金字塔下端的魚。
最好別吃:劍魚、鯊魚、旗魚、大眼金槍魚等;每月不超過3次:石斑魚,金槍魚,黑鱸魚等;每月不超過6次:淡水鱸魚、阿拉斯加鱈魚、銀鱈魚、龍蝦、大比目魚等;隨便吃:蝦類、沙丁魚、鳳尾魚、鯧魚、鯰魚、蛤蜊、比目魚、黃花魚、三文魚、扇貝、牡蠣、鰨目魚、魷魚、羅非魚等。
另外還要注意,魚年齡越大意味著含汞越多,同理,一些珍奇魚類,它們在人跡罕至的地方生活了很久,體內積攢的有毒物質更多。
給小龍蝦平反
現(xiàn)在國內小龍蝦都是專業(yè)養(yǎng)殖,小龍蝦對水體清潔要求非常高,也就是說,水體越清潔,小龍蝦養(yǎng)得越好。所以,在市面上能吃到的小龍蝦,都是養(yǎng)殖出來的,衛(wèi)生方面完全沒問題,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頤。
需要注意的是,和海里的蝦兵蟹將一樣,鮮美的黃仍然是重金屬較為集中的地方,千萬注意適量食用。
水果不等于健康
首先,水果代餐不能減肥,反而有可能越減越肥。有些水果,如香蕉含較多能量,不亞于土豆;榴蓮不但含糖量高,脂肪含量也較高。就算是低能量的水果,如果你一天吃很多,能量攝入也可能超標。
口感越甜的水果,含糖量越高。含糖量在4%~7%之間的水果:西瓜、草莓、白蘭瓜等;含糖量在8%~10%之間的水果:梨、檸檬、櫻桃、哈密瓜、葡萄、桃子、菠蘿等;含糖量在9%~13%之間的水果:蘋果、杏、無花果、橙子、柚子、荔枝等;含糖量在14%以上的水果: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所以水果不能多吃,更不能取代蔬菜,要節(jié)制地吃,種類盡可能多。
香蕉的謠言
首先,香蕉確實有輻射。它富含鉀,一根標準大小的香蕉大概有半克鉀。自然界中鉀元素大概有萬分之一是放射性的鉀40,每秒鐘一根香蕉里大概會發(fā)生15次衰變,這個量級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不利影響,除非一年吃100萬根,才會有明確的輻射風險。跟香蕉相比,人體的核放射性更強,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人體內大約有175克鉀,相當于350根香蕉,這還沒算人體內大量碳14等其他輻射源。
然后,香蕉的確要用催熟劑,熟香蕉不耐儲存也不便運輸,大部分香蕉都是在未成熟時摘下來冷藏運輸,最后配合催熟劑讓我們吃到合適的香蕉。我們用一種叫乙烯利的物質來催熟香蕉。乙烯利本身毒性很低(和食鹽差不多),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關鍵是,香蕉都是剝皮吃的。
農藥殘留怎么辦
不能剝皮的水果都面臨著一個大問題,就是農藥殘留。市面上有一種去除農藥的“貝殼粉”很受歡迎。其實所謂 “貝殼粉”不過是氫氧化鈣,生成的油膜也跟農藥沒有任何關系,而是氫氧化鈣溶液和空氣反應生成的水垢。還有人認為氫氧化鈣是堿性物質,可以去除酸性的農藥,而事實上酸性的農藥并不多。
普通鹽水,對于農藥根本沒用,用高濃度的鹽水長時間浸泡才能達到一點殺菌消毒的效果,只是等你吃的時候草莓已經(jīng)成甜咸口味的了。
其實,符合國標的水果在上市時農藥殘留并不多,吃之前可以采用流水沖洗。浸泡,尤其是加入酸或者堿長時間浸泡,容易破壞水果表皮,讓農藥進入內層,更難清洗。
脂肪的作用被誤讀
人們拒絕高脂肪食物的原因之一是它會導致肥胖。事實上,有些食物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吃反而有益。現(xiàn)在,我們的飲食正在陷入一個怪圈:“控制”等于一點不吃。比如,很多人不吃豬油是因為其含有高達40%的飽和脂肪酸,但事實上,豬油中所含的“好脂肪”單不飽和脂肪酸也高達40%。
掌握好脂肪攝入的原則
目前公認的“壞脂肪”多指反式脂肪酸。它是已知的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常見于加工類谷物,如餅干、糕點、曲奇中,還存在于超市、飯店反復使用的食用油里,這些是日常飲食中必須控制的。
從不同種類的脂肪含量來看,橄欖、花生、杏仁、榛子、鱷梨等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葵花籽、南瓜籽、大豆油和玉米油富含Ω-6脂肪酸。富含亞油酸或亞麻酸的食物,如亞麻籽油、紫蘇油等,可提供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的必需脂肪酸;椰子油、母乳、牛乳所含的中鏈脂肪酸能較好地為人體供能,也是不錯的選擇。
通常的脂肪攝入原則是:控制脂肪總攝入量,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最好控制在1∶1∶1。具體來說,食用油選擇花生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為主,每天用量控制在20~25克左右(搪瓷勺約2勺半)。平時以含飽和脂肪較低的食物優(yōu)先,大致按照魚、禽、豆、肉、蛋、奶、堅果的順序進行選擇,吃肉時,首選魚,次之禽肉,再次畜肉,每天保證2~3兩肉類食物總攝入;每天一個全蛋、一袋奶;堅果脂肪含量高,一把去殼堅果脂肪含量約等于15克食用油,一次不能吃多,一小把就夠。
(李中一摘自《現(xiàn)代家庭·生活》
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