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霞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手段。好的課堂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擦出思維的火花,還有助于教師獲得信息的反饋,針對每個學生和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切實地改進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我控制力弱,注意力不夠,所以需要教師用有趣的問題牽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一、遵循原則,合理提問
1.抓住關鍵,講究針對性
課堂提問應圍繞教學的關鍵點設計,這里的關鍵點包含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知識學習的關鍵點,如知識的重點、難點、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容易產(chǎn)生疑惑的地方等;二是學生學習狀況的關鍵點。教師如果能
將兩者結合起來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將能很好地引導學生
學習。
2.關注全局,講究整體性
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應考慮整節(jié)課的教學,問題要具有系統(tǒng)性,避免方向不明確、散亂式的課堂提問。在進行問題設計與提問時,教師心中應裝有全體學生,考慮全體學生的參與程度。
3.生動巧妙,講究趣味性
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應該是生動活潑、興味盎然的學習樂園,課堂提問肩負著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拓寬思路的重要任務。設計有趣味的問題,會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轉換為有意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力,提高課堂效率。
4.避免繁雜,講究有效性
提問宜少不宜多,課堂上應避免出現(xiàn)高頻率、低水平的提問,避免提出一些直指課文內(nèi)容提取的細、小、碎、淺的問題。問題要少而精,以便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
5.由易到難,講究規(guī)律性
提問的設計應根據(jù)教學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規(guī)律,讓學生能夠拾級而上,循序漸進,逐步掌握基礎知識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6.把握時機,講究適時性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碑攲W生處于“憤悱”狀態(tài),即“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時,教師的及時提問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取得良好效果。
7.合理評價,講究激勵性
教師應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及時給予合理評價。對于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予以贊美;對于正確的回答,予以表揚;對于膽小怕羞的學生,予以鼓勵;對于一時答不上來的學生,予以希望。教師應以評價促發(fā)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注重策略,有效提問
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币搿皢柕们伞保處熢谠O計與提出問題時就要注重策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1.把握時機,問在當問處
提問的時機,從教學內(nèi)容的角度來說,應選在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如教學一年級上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在學生熟讀課文、認識生字之后,教師問:“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小燕子?”這一問題直指本課教學的重點,具有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生再次閱讀、積極思考的興趣。
提問的時機,從教學進程來說,應分時間段。(1)剛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要及時提問。如教學一年級上冊《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板書并齊讀課題后,教師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質(zhì)疑,很快便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堂教學上來。(2)課中,當學生的思維發(fā)生障礙、產(chǎn)生偏差或受到思維定勢干擾時,要及時提問。如教學二年級下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學生對溝渠里的積雪“哪邊化得快”理解錯誤,教師出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溝渠與平地相比,積雪接受陽光有什么不同?”“溝渠里的雪究竟哪邊化得快?”這樣的提問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及時排除故障。(3)課尾,當學習時間較長,學生產(chǎn)生麻痹、倦怠心理時,也應該及時提問。如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師在課文學習完畢后問:“你有沒有被別人夸獎過‘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能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問題提出后,學生個個精神抖擻,小手舉得高高,積極投入到語言實踐
中來。
2.掌握尺度,問在適中處
掌握尺度,就是指問題的難易程度要恰到好處,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相適應。提出過于簡單的問題,浪費課堂時間;提出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問題,會使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問題的設計要讓學生產(chǎn)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欲望,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如教學二年級下冊《最大的“書”》一課,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教學:(1)最大的“書”是什么?課題中的“書”為什么加引號?(2)從這本“書”中我們能讀懂些什么?你能猜出川川長大后想干什么嗎?這幾個問題既有指向文本細讀的,又有指向思考理解的,還有指向語文知識學習的。它們與細、小、碎、淺的直取文本內(nèi)容的問題相比有一定難度,但又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需認真讀書、反復思考、整合信息才能解答,具有思考價值。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總能把問題的難易程度控制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便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從而推動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3.適時導答,問在“憤”“悱”處
在提出問題以后,教師還應著重分析學生的反應,包括分析學生能不能回答,回答是否扣題,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否正確,有沒有創(chuàng)新。如果學生的回答存在問題,教師需要適時進行啟發(fā)誘導。
當學生出現(xiàn)思維混亂時,教師要定向引導,及時點撥,誘發(fā)學生的思路觸及問題實質(zhì),得出正確的結論;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卡殼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可以提出具體的、有啟發(fā)性的補充問題,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答案;當學生出現(xiàn)回答錯誤時,教師要不急不躁,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機智,巧妙地給予科學的引導,通過架橋鋪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當提出的問題因含義深奧或包容量大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入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大問題分解為一個個小問題,從小到大,由淺入深,逐級討論,形成答案;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xiàn)偏執(zhí)時,教師要準確把握對話的核心問題,給予正確、規(guī)范的引導,讓學生通過細讀文本,從褊狹、膚淺走向?qū)φn文的全面、深刻理解。
《學記》中說:“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薄坝鳌?,就是強調(diào)教學重在啟發(fā)誘導,不要越俎代庖。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掌握導答技能,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既學會知識,又學會學習的方法。
4.精心設疑,問在實踐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蔽覀兊恼n堂提問應多多指向語文實踐,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
如教學二年級下冊《泉水》一課,學完課文后,教師問:“泉水還會流到哪里?遇到誰?它會說些什么呢?你能仿照課文第2~5自然段說一段話嗎?”再如,教學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一課,學完之后,教師問:“如果第二年這個人又種葫蘆,葫蘆上又生了蚜蟲,他會怎么做呢?他和鄰居之間會發(fā)生怎樣的對話呢?你能改編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嗎?”如此提問,導向言語實踐,如能經(jīng)常為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得以提高。
三、講究藝術,優(yōu)化提問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師不諳熟發(fā)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容易成功的。”課堂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講究藝術,優(yōu)化提問,為學生架設起思維的橋梁,我們的課堂教學將會因此充滿生命的活力。
1.準確清晰,充滿情趣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的提問要準確清晰,指向性強,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問的是什么,需要思考什么。問題的設計還要新穎別致,充滿情趣,富有吸引力。
如教學二年級下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課時,一上課,教師便創(chuàng)設小白兔迷路的情境引領學生復習字詞,問:“誰能幫助小兔子找到回家的路?”這樣的問題既契合課題,又充滿趣味,學生躍躍欲試。再如,學習課文第2~5小節(jié)之后,教師問:“如果有人在野外迷了路,你能用學到的方法為他們指路嗎?”用這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背誦的興趣,學生樂于接受,欣然完成。
2.靈活多變,富于挑戰(zhàn)
一成不變的課堂模式,學生會厭倦;波瀾不驚的課堂提問,學生會提不起興趣。教師的課堂提問要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引導學生畫一畫、演一演、講一講、背一背等,要富有挑戰(zhàn)性,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思維能力。
如教學二年級上冊《回聲》一課,教師問:“回聲到底是怎樣形成的?誰能在黑板上畫給大家看一看?”在畫中,學生讀懂了青蛙媽媽的話,解決了本課教學的難點。再如教學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一課,學完課文后,教師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樣的石頭會是什么樣子呢?誰能展開想象講給大家聽一聽?”在講述中,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得以提升。像這樣的課堂提問富于變化,雖有難度,但能點燃智慧的火花,學生覺得新穎刺激,充滿了解決問題的動力與欲望,這正是我們教學所需要的。
3.延長候答,預約精彩
心理學家曾做過對比試驗,給提問過程增加等待時間,得出的結論是,稍長的等待時間對學生的語言行為有很大的效果。如:學生會對問題給出更長、更多的答案,語言表述會更加清晰明了,舉手回答的人數(shù)會增加等。因此,提出問題后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應耐心等待,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思考、整理,這樣學生的回答才會有理有據(jù),精彩紛呈,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才會得到真正的訓練和培養(yǎng)。
4.公平公正,注重評價
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需要講究藝術。由于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他們需要的問題也不同。教師應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根據(jù)問題選擇答問人,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產(chǎn)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欲望,獲得“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滿足感。
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也要講究藝術。評價要體現(xiàn)尊重學生、鼓勵為主的原則。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是言語評價,可以是表情評價,可以是肢體評價,也可以是小小的物質(zhì)獎勵。評價也要因人而異,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可褒獎太多,應該有較高的要求,防止他們驕傲自滿;對于中等生,如果問題一時答不上來或部分正確,教師要采用鼓勵性評價, 這將有利于中等生及時趕上來;對于學困生,要設置一些容易的問題讓他回答,如果答對了,給予肯定性的評價,如果答錯了,不指責,盡量發(fā)現(xiàn)話語中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幫助他們克服回答問題時的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得認真鉆研教材,準確把握學情,巧妙進行導答,合理進行評價。優(yōu)化課堂提問,教師需且問且深思,且思且前行;優(yōu)化課堂提問,教學質(zhì)量必然得以提高,課堂教學必然精彩紛呈。
(作者單位:河南焦作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