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星
摘要:通過對蘭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10名漢語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的調(diào)查為代表,探究中高級水平漢語學習者對中國電視劇《溫州一家人》中的“古詩話”的理解偏誤,分析他們對中國地方傳統(tǒng)文化深層次的理解力。
關鍵詞:古詩話;偏誤;俚語;俗語;歇后語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257-02
針對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中高級水平學習者來說,他們更加迫切地希望學習有關中國歷史、中國文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有著較高的漢語文化需求。對于生活在中國本土擁有中高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來說,中國的電視節(jié)目更是他們課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可以很準確地領會電視劇中的絕大部分劇情,但是很多電視劇會涉及傳統(tǒng)的俚語、俗語、歇后語等,遠遠超出了他們已學習的知識能力范圍,他們只能通過前后劇情來推測不理解的部分。
2012年11月10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綜合頻道首播的電視劇《溫州一家人》引起了全國廣大觀眾的熱議,該劇通過周家四口人近三十年的命運跌宕,反映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發(fā)生的巨變。這一家人既是溫州這一方水土的縮影,更是中國溫州商人散布全世界的剪影。平均2.6%的穩(wěn)定收視率以及突破3%的大結局收視率成為當年央視最火的電視劇,口碑、收視雙贏?!稖刂菀患胰恕芬云淦矫褚暯堑闹v述方式、濃郁的地方特色、豐富的鏡頭語言吸引了很多觀眾,引發(fā)了廣大觀眾的大討論。而其中,劇中出現(xiàn)的溫州“古詩話”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之一。“古詩話”即古人言,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溫州話,包括俚語、俗語、歇后語等。
本文通過對蘭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10名漢語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的調(diào)查為代表,探究中高級水平漢語學習者對中國電視劇《溫州一家人》中的“古詩話”的理解偏誤,分析他們對中國地方傳統(tǒng)文化深層次的理解力。
一、俚語
(一)棺材抬到清明橋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一集 銀花問周萬順把祖屋賣給誰了,她要去把祖屋要回來。周萬順喊著:“銀花,棺材已經(jīng)到了清明橋了,回不來啦!”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張聰 烏茲別克斯坦]剛開始可能不好,然后回頭可以達到很好的一個平臺,相當于可以當領導之類的。
2.[薩巴 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好的意思,尊重去世的人。
3.[伍佰 烏茲別克斯坦]關于死人的葬禮。
4.[阿絲麗 哈薩克斯坦]意味著一個人去世了,去了天堂。
○ 解釋
說明某件事情已經(jīng)確定了,沒有辦法挽救了。
清明橋,原在溫州市區(qū)近郊,昔有停柩之所。溫州人平時說話,還會湊一句:棺材抬到清明橋,你現(xiàn)在才流眼淚。
(二)東邊眉毛西邊去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一集 周萬順決定讓阿雨去國外,跟銀花商量的時候,銀花表示很擔心。周萬順說,阿雨是跟著表舅出國,“他還能把孩子東邊的眉毛畫到西邊去呀?”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張聰 烏茲別克斯坦]會發(fā)生一件壞事。
2.[薩巴 哈薩克斯坦]一個人表示吃驚。
3.[伍佰 烏茲別克斯坦]瞪眼,打眉毛。
4.[阿絲麗 哈薩克斯坦]改變的意思。
○ 解釋
意思是他能對她做出什么壞事?他不可能對她不好。
(三)頭翹起來鸕鶿恁①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一集 周萬順、銀花和麥狗搭車從瑞安到溫州市區(qū),車上麥狗一聲不吭。周萬順指責麥狗:“半天一句話都不說,怎么?縮頭縮腦的像個男人嗎?”麥狗不服:“頭翹得跟鸕鶿似的就像男人了?”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張聰 烏茲別克斯坦]可能是一種會飛的鳥,小朋友對很多事情不懂,但是會對他爸爸說我這個知道那個也知道。
2.[薩巴 哈薩克斯坦]這個人有點傲慢。
3.[伍佰 烏茲別克斯坦]是個動物。
4.[阿絲麗 哈薩克斯坦]注:空白,表示不知道。
○ 解釋
用來諷刺有些人走路的樣子,閑來無事或自以為是的人,走起路來大模大樣,頭仰起來。大家都說,你看這個人,頭翹起來鸕鶿恁。
(四)十八個搗臼還畫在巖石上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五集 周萬順找林老板,打算辭掉銷售科科長一職。林老板很支持周萬順自己當老板的想法……周萬順反倒不好意思地說:“我這老板夢,現(xiàn)在還是十八個搗臼還畫在巖石上呢。”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張聰 烏茲別克斯坦]做事不認真,做得事情亂七八糟的。
2.[薩巴 哈薩克斯坦]比較抽象。
3.[伍佰 烏茲別克斯坦]寫詩歌。
4.[阿絲麗 哈薩克斯坦]可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解釋
八字還沒有一撇。
(五)三日風,四日雨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一集 麥狗出走,周萬順在江邊找到了他。麥狗說不認周萬順這個爸了。周萬順回答:“好,你這么說就是老子的種。那你為什么做什么事情,老是三天一刮風兩天一下雨的?”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張聰 烏茲別克斯坦]困難,刮風下雨的天氣帶來不好的事情。
2.[薩巴 哈薩克斯坦]不太好的意思。
3.[伍佰 烏茲別克斯坦]暴風雨。
4.[阿絲麗 哈薩克斯坦]每天都在改變。
○ 解釋
原句應是“三日風,四日雨”。比喻一個人做事反復無常,捉摸不定。
二、俗語
(一)下鐵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一集 周萬順讓麥狗先和阿雨出去玩一玩,他和阿斌有大事要商量。麥狗一臉迷茫地說:“外邊,下雨了?!敝苋f順回他:“下雨又不是下鐵?!?/p>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依麗斯古麗 哈薩克斯坦]注:空白,表示不知道。
2.[比布法提瑪 哈薩克斯坦]地鐵的另外一個名字。
3.[阿麗婭 哈薩克斯坦]下車一樣,下鐵路。
○ 解釋
意思是下雨又不會死人,無非淋濕一下,又沒什么關系。
(二)排陣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這句話在這部劇中多次出現(xiàn)。第一次出現(xiàn),是第一集,周萬順當著阿斌和銀花的面對跟阿雨、麥狗說:“我跟你們媽媽,都仔細排過陣了,最后的決定,讓阿雨出國?!?/p>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依麗斯古麗 哈薩克斯坦]排列。
2.[比布法提瑪 哈薩克斯坦]體育排出的陣型或者陣容。
3.[阿麗婭 哈薩克斯坦]一個一個排隊。
○ 解釋
既指商量,也可以說是策劃。
(三)祖公業(yè)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一集 周萬順為了湊錢給阿雨念書,賣了老房子。銀花得知后,無比焦急地說:“這是祖屋,這是祖公業(yè),賣不得。”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依麗斯古麗 哈薩克斯坦]工人。
2.[比布法提瑪 哈薩克斯坦]爺爺或者爸爸留下來的公司。
3.[阿麗婭 哈薩克斯坦]一個家很長時間做的事業(yè),比如:爺爺、爸爸做的工作,兒子必須要做。
○ 解釋
祖公業(yè),就是祖上留下來的老祖屋。
在溫州舊時候,如果哪個人賣了祖公業(yè),在村里人面前會一輩子抬不起頭。所以銀花才急著要把祖公業(yè)要回來。
(四)忍一忍,吃不盡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五集 為維持生計,未成年的阿雨接受巴爾的收留,開始在餐廳打工。巴爾的兒子大衛(wèi)每日以欺負阿雨為樂……為了安慰阿雨,在餐廳里當廚師的老鄉(xiāng)胡叔叔好幾次對她說:“忍一忍,吃不盡。”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依麗斯古麗 哈薩克斯坦]到最后沒有忍住。
2.[比布法提瑪 哈薩克斯坦]要等待,忍,但是我想吃。
3.[阿麗婭 哈薩克斯坦]必須要忍得住,才會看到結果。
○ 解釋
這是溫州老方言,與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意思相近。
(五)路財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一集 周萬順帶著銀花和麥狗出門,五叔公等村民前來相送。五叔公拿出一塊錢交到周萬順的手里,周萬順說這錢不能拿。五叔公說:“這錢,你一定得拿著。給出門人路財,那是祖上留下的規(guī)矩。”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依麗斯古麗 哈薩克斯坦]富有。
2.[比布法提瑪 哈薩克斯坦]在路上找到的東西。
3.[阿麗婭 哈薩克斯坦]為了得到財富的路或者方法。
○ 解釋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溫州人出一趟遠門很不容易。每當有鄉(xiāng)親出去打拼,鄰里就會送點錢。而當鄉(xiāng)親從外地回溫后,便會給鄰里帶回些禮物。這也是溫州一個習俗。
三、歇后語
(一)絲瓜打鼓,中看不中用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一集 麥狗求出國心切,跑到阿斌跟前跪了下來說:“舅舅,你帶我出國吧。我同學都出國了,我不能留在這,他們會說我絲瓜打鼓中看不中用。”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瑪姆拉 烏茲別克斯坦]把瓜打開,里面的東西不重要。
2.[迪娜 哈薩克斯坦]只有外表,沒有什么用。
3.[趙翎 韓國]比喻東西或者人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價值或沒有能力的意思。
○ 解釋
絲瓜,就是溫州方言中的天羅瓜。
意為這個人沒有用,表面好看而已。
(二)瞎眼雞叼米,趕巧了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三集 周萬順在一個小時內(nèi)賣了一整箱鞋,回家沖著銀花得意極了??摄y花卻說:“瞎眼雞叼米啊,趕巧了?!?/p>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瑪姆拉 烏茲別克斯坦]剛好雞的眼睛看不見,可能這兒有引申的意思。
2.[迪娜 哈薩克斯坦]正好的意思。
3.[趙翎 韓國]比喻什么事情發(fā)生得很巧合。
○ 解釋
原句應該是“盲膛雞叼蟲,碰巧了”。意思是運氣好,這種好事不可能長期有。
(三)新砌的茅房,三天新
○ 劇中出現(xiàn)場景
第六集 周萬順從銀花那得知麥狗在東北的新華書店擺攤賣眼鏡后,高興地說要打電話鼓勵麥狗。結果,周萬順打電話到東北時,得知麥狗把柜臺給退了。周萬順對銀花說:“我早就說過,這孩子,他就是新砌的茅房三天新,過了三天就是臭烘烘的。”
○ 留學生的理解偏誤
1.[瑪姆拉 烏茲別克斯坦]新房子只是三天新。
2.[迪娜 哈薩克斯坦]本來壞的、臟的東西,即使重新修好,也會變成原來的樣子。
3.[趙翎 韓國]內(nèi)在實質(zhì)不好的人或物,外表再好也沒有用,終究會暴露缺點的。
○ 解釋
形容一個人做事有頭沒尾,只是一時性起。
《溫州一家人》中所滲透的溫州元素讓全國的觀眾可以更好的領略溫州文化的魅力。但是,這些地方文化元素對于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來說,是有相當大的難度。
本文中的10名調(diào)查代表基于種種原因限制,都是亞洲地區(qū)的來華留學生。他們都通過了孔子學院總部和國家漢辦組織的HSK-6的考試,符合中高級水平漢語學習者的條件。
被調(diào)查者被分為三組,分別解釋電視劇《溫州一家人》出現(xiàn)過的5個俚語、5個俗語和3個歇后語。
第一組的5個俚語,被訪的四名留學生的回答偏誤較大,僅有兩名留學生猜測出了“鸕鶿”是一種動物或鳥,一名留學生指出“三日風,四日雨”有變化的意思。俚語是指民間非正式、較口語的語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順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詞語。地域性強,較生活化。因此,對于平常接觸大多是都是從教材中了解漢語知識的漢語學習者來說,即使到了中高級水平,仍較難去推敲和理解。
第二組是5個俗語,被訪的三名留學生的回答較俚語的回答稍好一些,有兩名留學生已經(jīng)大致理解了“祖公業(yè)”的意思,其中一名留學生也明白了“忍一忍,吃不盡”的內(nèi)在涵義。俗語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口語性和通俗性較強,簡練而形象化。因此,留學生們可以通過推敲個別語素或者詞語,較好地判斷出來。
第三組是3個歇后語,被訪的三名留學生的回答總體來說是比較好的。其中一名韓國留學生對這3個歇后語的理解,基本無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趙翎同學從小就開始學漢語,而且自己在韓國執(zhí)教漢語多年,因此十分精通漢語,對中國文化也有很深入的了解,她的HSK-6的成績接近滿分。歇后語是由近似于謎面、謎底的兩部分組成的帶有隱語性質(zhì)的口頭固定短語。而留學生在漢語基礎課程的學習中會涉及歇后語的內(nèi)容,因此他們對于這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可以按照之前的積累嘗試著猜測出正確的意思。
通過以電視劇《溫州一家人》中的“古詩話”為例,對已通過HSK-6的漢語學習者的調(diào)查了解,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高級水平漢語學習者對傳統(tǒng)“古詩話”的理解偏誤仍是比較多,究其原因即使在華漢語學習者仍沒有太多對中國地方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層次的了解。
注釋:
①分別為留學生標注了鸕鶿(lú cí)和恁(nén)的漢語拼音。
參考文獻:
[1]王建勤.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4.
[2]呂必松. 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3]李傳燕. 透明度對中高級水平韓國學習者理解漢語慣用語的影響[D].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2005.
[4]楊怡. 中高級水平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類型及相關研究[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 2011.
[5]高廣太. 動畫電影片斷在對外漢語中高級視聽說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 山東:山東大學, 2012.
[6]白花朵. 中國電視劇在韓國中高級漢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D]. 山東:山東大學, 2011.
[7]李映霏. 語境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