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泰宇 桑紅波
高考是一場選拔性的公平公正的考試,因涉及面廣,參與人數(shù)多,其試題的命制自然需要適當?shù)膮^(qū)分度和嚴謹性,但是高考部分試題也難免出現(xiàn)一些命題欠嚴謹?shù)牡胤?。比如?011年全國卷Ⅰ第13題C選項,反應中發(fā)生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3nx mol,混淆了物質(zhì)的量和微粒數(shù)目這兩個概念,實際上是錯誤答案;2006年全國卷Ⅰ第9題,認為電解熔融的氯化鋁可以制備鋁單質(zhì),對氯化鋁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區(qū)分錯誤?,F(xiàn)對高考部分化學試題命題的嚴謹性分析如下。
1忽略反應中物質(zhì)間相對量的大小關系
2014年全國大綱卷第27題節(jié)選:B、D、E組成的一種鹽中,E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43%,其水溶液與F單質(zh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注明:B、D、E、F及其題中鹽分別是:碳元素、氧元素、鈉元素、氯元素及碳酸鈉。)
答案: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
試題分析:可以這樣理解該反應過程,氯氣通入水溶液中發(fā)生反應形成氯水,化學反應式為:
Cl2+H2O=HCl+HClO①
當通入少量氯氣時,因為生成的HCl和HClO較少,碳酸鈉相對過量,酸性大小順序為:HCl>H2CO3>HClO>HCO-3(25 ℃時,酸的平衡常數(shù):HClO的Ka=2.95×10-8,H2CO3的Ka1=4.2×10-7,Ka2=5.6×10-11),此時發(fā)生反應:
Na2CO3+HCl=NaCl+NaHCO3②
Na2CO3+HClO=NaClO+NaHCO3③
將反應①、②、③相加,消掉中間產(chǎn)物,得總反應2Na2CO3+Cl2+H2O=NaCl+NaClO+2NaHCO3。
當通入過量氯氣時,因為生成的HCl和HClO較多,碳酸鈉相對不足,因為鹽酸的酸性強于次氯酸,會優(yōu)先與碳酸鈉反應,發(fā)生反應:
Na2CO3+2HCl=2NaCl+H2O+CO2↑④
而次氯酸剩余沒有參與反應。將反應①、④相加,消掉中間產(chǎn)物,得總反應Na2CO3+2Cl2+H2O=2NaCl+2HClO+CO2↑。
試題嚴謹性分析:忽略了碳酸鈉溶液與氯水反應涉及到二者相對量的大小關系,命題欠嚴謹。
對比實驗:A、B兩個平均學習成績相當?shù)母呷砜瓢啵珹班60人,B班64人,給定15 min時間完成2014年全國大綱卷第27題,其中A班將該小題中“F單質(zhì)”改為“少量F單質(zhì)”,并提供酸性的大小順序H2CO3>HClO>HCO-3,B班未做修改。結果該小題A班有21人答對,正確率為350%;B班有4人答對,正確率為6.3%。高考時試題量大,時間緊,影響學生答題的因素多,如果該題不做修改的話,正確率會更低。
修改建議:將題中“F單質(zhì)”改為“少量F單質(zhì)”,并提供H2CO3、HClO和HCO-3酸性的大小順序,或者對應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
2考查學生能力與試題區(qū)分度難同時兼顧
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第27題節(jié)選:工業(yè)上利用天然氣(主要成分為CH4)與CO2進行高溫重整制備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燒熱(ΔH)分別為-890.3 kJ/mol、-2858 kJ/mol和-283.0 kJ/mol,則生成1 m3(標準狀況)CO所需熱量為
。
答案:5.52×103 kJ。
試題分析:首先依據(jù)燃燒熱概念寫出:
(1)CH4(g)+2O2(g)=CO2(g)+2H2O(l),ΔH1=-890.3 kJ/mol
(2)H2(g)+1/2O2(g)=H2O(l),ΔH2=-285.8 kJ/mol
(3)CO(g)+1/2 O2(g)=CO2(g),ΔH3=-283.0 kJ/mol
再寫出高溫重整反應CH4(g)+CO2(g)=2CO(g)+2H2(g),由①式-②式×2-③式×2即得,所以該反應ΔH=ΔH1-2ΔH2-2ΔH3=(-890.3+285.8×2+283.0×2) kJ/mol=247.3 kJ/mol,生成1 m3 CO所需熱量為1 000 L÷22.4L/mol×247.3 kJ/mol×1/2≈5 520 kJ。
存在的誤區(qū)是學生不知道重整反應氫元素對應的產(chǎn)物,對于水在高溫時的穩(wěn)定性不甚了解,加之審題不清沒有關注到高溫條件,錯寫水的狀態(tài),重整反應可能這樣寫CH4(g)+3CO2(g)=4CO(g)+2H2O(l),由①式-③式×4得該反應ΔH=241.7 kJ/mol,同法算得生成1 m3 CO所需熱量為2 700 kJ。
試題嚴謹性分析:先分析重整反應的書寫,其中氫元素對應的產(chǎn)物是H2O還是H2是重點。因為是高溫條件,H2O可分解,另外題中沒有給出與H2O(g)相關的能量數(shù)據(jù),所以產(chǎn)物為H2。其次,根據(jù)CH4、H2和CO的燃燒熱,利用蓋斯定律求出重整反應的ΔH。最后,計算出生成1 m3(標準狀況)CO所需熱量,考查了學生分析能力、計算能力,試題命題嚴謹。
對比實驗:A、B兩個平均學習成績相當?shù)母呷砜瓢?,給定15 min時間完成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第27題(不準使用計算器),其中A班將該小題中“高溫重整制備CO”改為“高溫重整制備CO和H2”,B班未做修改。結果該小題A班有26人答對,正確率為43.3%;B班有3人答對,正確率為4.7%。
該小題先要分析重整反應,之后有大量的計算,在不使用計算器的情況下,該小題的正確率極低,試題的區(qū)分度太小,使得考查學生分析能力、計算能力的目的流于形式。
修改建議:將題中“高溫重整制備CO”改為“高溫重整制備CO和H2”。
3同分異構體書寫時限定條件不嚴謹
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第38題節(jié)選:E(分子式C7H5O2Cl)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huán)且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共有種。
答案:13。
試題分析:苯環(huán)上的取代基有多種情況:①Cl—和HCOO—;②Cl—、HO—和HCO—等。若是第①種情況,兩個取代基分別位于鄰、間、對位置,有3種同分異構體。若是第②種情況,先固定Cl—和HO—兩個取代基分別位于鄰、間、對位置,有3種,然后再加上HCO—,分別有4、4、2種加法,得到10種同分異構體,此時共有13種同分異構體。若是聯(lián)系到次氯酸的結構H—O—Cl,苯環(huán)上取代基還有第③種—O—Cl和HCO—的可能,這兩個取代基分別位于鄰、間、對位置,其結構如圖1所示,有3種同分異構體,此時共有16種同分異構體。
試題嚴謹性分析:根據(jù)氧、氯原子的成鍵規(guī)律,聯(lián)系次氯酸結構,有些學生會想到如圖1所示的3種結構,同樣滿足題目要求,只是—O—Cl基團不常見而已,因此試題命題欠嚴謹。
對比實驗:A、B兩個平均學習成績相當?shù)母呷砜瓢啵o定15 min時間完成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第38題,其中A班將該小題中“含有苯環(huán)”改為“含有苯環(huán),分子中無O—Cl結構”,B班未做修改。結果該小題A班有38人答對,正確率為63.3%;B班有39人答對,正確率為60.9%,且B班有3人答案為16種,詢問這3名學生,他們都認為有圖1中的3種結構。
和此題類似,2014年高考全國新課標I卷理綜化學部分38題,對乙基苯胺(分子式C8H11N)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huán)的還有19種,根據(jù)氮原子成鍵規(guī)律,其分別有NH2—、—NH—、—N— 3種成鍵方式,若按學生熟悉的基團寫,只能寫出含氨基(NH2—)的結構,后兩種結構因為不常見就很難寫出了。
修改建議:將題中“含有苯環(huán)”改為“含有苯環(huán),分子中無O-Cl結構”。
4對甲基苯酚和鄰甲基苯酚區(qū)分錯誤
2008年全國卷Ⅰ第29題節(jié)選: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FeCl3溶液顯紫色,C與溴水反應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兩種,則C的結構簡式為。
答案:如圖2左圖所示(對甲基苯酚)。
試題分析:酚類物質(zhì)與溴水可發(fā)生親電取代反應,酚羥基對鄰、對位是強烈致活的,而對間位則是弱鈍化的,特別有利于溴代反應在羥基的鄰、對位進行,而不利于在羥基的間位進行。因此,對甲基苯酚與溴水反應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1種,而鄰甲基苯酚,如圖2右圖所示,與溴水反應生成的一溴代物有2種。
試題嚴謹性分析:命題欠嚴謹,原因如下。其一:有學者采用7890A5975C型GC/MS聯(lián)用儀(美國安捷倫)進行了對甲基苯酚和鄰甲基苯酚與溴水反應的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GC/MS法觀察到對甲基苯酚與溴水反應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1種,而鄰甲基苯酚與溴水反應生成的一溴代物有兩種,試題答案制定錯誤。其二:酚類與溴水反應很靈敏,速度很快,很難停留在一溴取代產(chǎn)物階段,很容易進一步溴化,得到二溴或三溴代產(chǎn)物。若要制得一溴代產(chǎn)物,反應需在CS2、CCl4等非極性溶劑中進行。
對比實驗:A、B兩個同層次的高三理科班,給定15 min時間完成2008年全國卷Ⅰ第29題,其中A班將該小題中“C與溴水反應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2種”改為“C苯環(huán)上的一溴代物只有2種”,B班未做修改。結果該小題A班答出對甲基苯酚有58人,正確率為96.7%;答出鄰甲基苯酚2人,錯誤率為33%。B班答出對甲基苯酚有21人,所占人數(shù)比例為328%;答出鄰甲基苯酚42人,所占人數(shù)比例為656%,答出間甲基苯1人,所占人數(shù)比例為1.6%。
和此題類似,1998年高考全國卷化學第25題,能夠跟1 mol白藜蘆醇(如圖3左圖所示)起反應的Br2的最大用量是6 mol。能與Br2反應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碳碳雙鍵與Br2的加成,如圖3右圖所示,消耗1 mol Br2;另一種是酚羥基的鄰、對位氫的取代,消耗5 mol Br2,其中左側苯環(huán)酚羥基的間位有氫原子,但是通常不發(fā)生取代反應。
修改建議:將題中“C與溴水反應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2種”改為“C苯環(huán)上的一溴代物只有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