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巖清++桃金娘
八月十五,仲秋之半。高懸空中的一輪明月,分外皎潔、舒朗。如山間清泉般的月光之下,闔家圍坐于葡萄架下,擺幾碟團圓之餅,使八件文雅分蟹,以雛菊烹煮火鍋。
這是最為煙火,也最抽象的,中國式審美下的秋日意象。
不管吃與不吃,中秋的夜,必備一盤月餅。甜膩的五仁、豆沙、蓮蓉,咸香的蛋黃、云腿、鮮肉,新潮的咖啡、芝士、咖喱,爽口的冰激凌、冰皮,都是節(jié)日華麗而小巧的點綴。讓人一望便知,喏,過節(jié)啦!
麒麟瓜正當(dāng)時,餐前備上可解孩子們的饞嘴。皮薄肉脆,沁甜清香,分瓜時瓣瓣如蓮花。猴兒般的小家伙們,臉上滿是黑瓜子,汁水順著口唇邊滴下,一抬手,便順進了袖管兒。迎上笑滋滋的臉,怎么舍得責(zé)罵怪罪。
這樣的夜,這樣的宴,當(dāng)配團臍的陽澄湖“一等官”,熱騰騰的菊花鍋子,并鹽水煮過的毛豆花生、甜糯的蜜汁糖藕,再來上杯甘洌的桂花酒,方至真味。
一只只金澄澄的蟹斗里,盛滿了五千年的月光。豐子愷在《憶兒時》里說,“先折蟹腳,后開蟹斗”。蟹這種東西的味道切忌同旁的混淆,要細細地品,“半條蟹腿肉要過兩大口飯”,滋味真是好極。
以花入饌,吃的是風(fēng)雅,也是滋味。菊花要在清晨摘下,選那些帶著晶瑩露水的,分外清香。手切的鮮羊肉片,白生生的魚片,粉撲撲的蝦滑,紅滟滟的鴨胗片,還有脆爽的筍片,嫩滑的猴頭蘑片,統(tǒng)統(tǒng)丟到紫銅鍋子里去,配上十?dāng)?shù)朵鮮菊花,再澆入滾開的雞湯。食材美,湯頭甜,怎一個“鮮”字了得。這道時令的養(yǎng)生鍋子,最適合團圓宴上分而食之。
“圍坐品嘗,佐以酒醋。”桂花酒色呈琥珀,綿甜爽凈。親人好友間不必相勸,興致起時,不自覺間便入喉兩三盞。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樣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在月光下的筵席里,在人們團滿而甜的心里。
此情此景,誰能說文化不是比油、鹽、醬、醋、姜蓉、蔥花更重要的調(diào)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