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
建思維模型 書錦繡文章
——以因果思維訓練為例
潘峰
寫作是思維的事兒。如何為抽象的思維建立具體可觀的模型,應該是寫作思維訓練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抓手。主導式操作、適切性發(fā)展、監(jiān)控式調整和激情式參與,系思維建模的四大原則。
思維建模;原則;案例研究
本學期,我們高三語文作文訓練的著重點是“用哲學思辨讓作文‘有深度’”。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學生們覺得很抽象,比較難把握。老師們覺得引導學生把哲學觀點轉化為哲學思維進而轉化為寫作思維,也比較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了具體可操作的思維模型(范式)。
基于這種考慮,筆者把集體備課時確定的用“原因與結果”哲學思想使作文有深度的寫作指導課,轉換成“學會說‘之所以……,是因為……’”的因果思維訓練課。設計的教學目標有二:1.探究因果思維的內涵和特點,構建因果思維的模型;2.運用因果思維富有思辨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看到這一課題,有的老師可能會納悶,這不就是造句嗎?小學生也會啊。有必要這樣做專題的研究?!高一高二上上倒也罷了,現在是高三畢業(yè)班,輕重和分寸的拿捏要小心??!也有老師質疑,建模不就是條條框框嗎?會不會束縛學生的思維?老師們這樣的顧慮,筆者自然是懂的??墒?,筆者選擇這一課題,自有個人的考慮,是學情和教材決定了筆者的選題;正所謂學在教前,以學定教,學教一體。
新疆部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薄弱。記敘文寫作,他們可以調用自己豐富獨特的經歷,劣勢不明顯;說理文寫作,直線思維的定勢制約了他們觀點的表達和文章的布局。有的學生,對于材料的審讀有時令人瞠目結舌;更多的同學不會辯證表達自己的觀點,遑論文章的布局等。究其原因,有寫作素材、思想、技法積累的問題,更關鍵的問題則是,他們思維的靈活性、思辨性不夠。據此,筆者確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第六冊附錄部分有“復句”一節(jié),對復句的特點和類型有專門的介紹。2009年修訂的上海高考語文《考試手冊》中新增了“運用現代漢語基本語法知識理解文章內容”的內容,“現代漢語基本語法知識”包括復句。教材和“考綱”都把復句當作解讀文本的工具,不關乎寫作。其實,從寫作角度思考,很多關聯詞語本身就是邏輯思維的模型;如果用關聯詞語來對思維進行賦形,通過學習運用關聯詞語,進行思維訓練,無疑是很具體、可操作的抓手。
上學期學校的教學公開月時,筆者上過一節(jié)“學會說‘不是……而是……’”,也是借助關聯詞語為對比思維賦形。
當時上課的時候,我們思維訓練的材料是這樣的:
中國倫理學會日前啟動一項道德工程,擬用5年時間,在全國培養(yǎng)百萬名“中華小孝子”。不意計劃一出,即招來質疑。有人稱這是在宣揚對權威的服從,是早已過時的舊式教育;有人則懷疑其實際成效,并擔心會淪為圈錢游戲。
你對這一做法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
經過師生互動,交流討論,運用對比思維,我們建立了以下對比思維的模型:
(1)否定批判的角度
否定批判(不是……)進步創(chuàng)新弘揚揚棄中華小孝子工程肯定褒揚(而是……)退步創(chuàng)“舊”炒作復古
(2)肯定贊賞的角度
否定批判(不是……)宣揚對權威的服從過時的舊時教育圈錢游戲說三道四、懷疑一切中華小孝子工程肯定褒揚(而是……)呼喚對尊長的敬畏富有內涵的道德工程道德拯救要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3)辯證思維的角度
否定批判(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孝”)只有一面完美無瑕一味地順從或拒絕肯定褒揚(而是……)中華小孝子工程(傳統(tǒng)意義的“孝”)有好壞兩面有待完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當時聽課的專家和老師給予了不錯的評價;后來的作文實踐中,很多學生思維的辯證性和深刻性有所提升。這也是激勵筆者選擇這一課題的原因之一。
我們從品讀教材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典范語句和段落切入,探究因果思維的內涵、類型,歸納出因果思維的運用策略,構建了因果思維的操作模型。
所謂因果思維,就是探討事物原因和結果之間關系的一種思維。
因果思維,從對應關系的角度看,有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等等。
從事理關系的角度看,有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和影響分析。原因分析,即透過事物現象看事物本質,尋找產生現象(結果)的先在性原因。背景分析,即對社會生活現象(結果)產生的大背景的思考、追問,探究其生成的環(huán)境條件;這種背景分析是一種間接的原因分析。因為大背景與這種社會、人事現象之間形成隱形的因果關系,所以背景也是原因。背景分析,即從未來的方向去思考現在社會現象 (結果)將產生的作用、影響、意義或連鎖反應,并對事物、事件發(fā)展的趨勢做出預測,提出預見性、前瞻性的見解和觀點;這是從現在的狀態(tài)、現象出發(fā)對未來可能發(fā)生的事物現象的因果關系的思考。
例如:《伶官傳序》
結果:身死國滅。
原因分析:
1.后唐莊宗之所以身死國滅,是因為忘記昔日南征北戰(zhàn)之艱辛,沉溺于女色和打獵;
2.后唐莊宗之所以身死國滅,是因為無故誅殺大臣,導致人人自危,萬馬齊喑。
3.后唐莊宗之所以身死國滅,是因為驟勝之后驕傲自滿,貪圖安逸;
4.后唐莊宗之所以身死國滅,是因為寵信伶人,導致伶人干政;
5.后唐莊宗之所以身死國滅,是因為大肆搜括,導致百姓窮困。
背景分析:
1.后唐莊宗之所以身死國滅,是因為戰(zhàn)亂頻仍,時局動蕩,討伐不已。
2.后唐莊宗之所以身死國滅,是因為天命使然,上天注定的。
影響分析:
1.為天下人所恥笑;
2.讓后人引以為戒。
譬如,最近網上熱議的校園話題是“雷人的校規(guī)”。
“男女同學平時距離不能小于50厘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飯”、“男女生不得成對單獨出現在校園里”、“夜間不準上廁所”、“校園內禁止游吃”……近日,多地“雷人”校規(guī)引發(fā)了網友熱議。
針對這個社會熱點事件,我們用因果思維建模的方式,進行了以下的思考:
我們在回歸教材和寫作實踐的基礎上,構建了因果思維的模型:
說明:1.因果思維不是只針對某一現象或事件分析出它產生的原因;而是針對某一現象或事件所做的因果分析。這一分析包括三個維度:(1)它出現或產生的直接原因;(2)它出現或產生的社會背景,即間接原因;(3)這一現象或事件可能產生的影響 (結果)——包括成果和后果。
2.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和影響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的。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做出的分析判斷就有差別。譬如,相對于“為天下笑”,后唐莊宗的身死國滅就是原因分析。
3.對于每個維度分析生成的諸多原因,需借助于主要與次要、主觀與客觀、偶然與必然、現象與本質等思想來做出對照比較,辨明哪些是主要原因、主觀原因、必然原因和本質原因。
在此基礎上,我們歸納出因果思維運用的四大策略:
1.由表及里,究深層原因。
從表面上看,嚴謹、忘我、堅定等等都是成就居里夫人美麗的原因,但是,更深一層的原因在于她對這些實現了真正的跨越。
2.主次分明,重主要原因。
秦的滅亡,原因當然有奢華享樂、崇尚武力治理天下等,但是,這些顯然都是次要的原因,實際上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往往有這些共性的問題,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缺乏愛民、缺乏仁義的一面。
3.主客明辨,抓主觀原因。
莊宗的身死國滅,有伶官亂政的客觀原因,但是,更多的是莊宗自己逸豫所至。
4.偶然必然,查必然原因。
秦之滅亡,從偶然事件來看,似乎在于項羽之一炬、陳涉之一呼,實際上必然原因在于秦之不愛民,不施仁義。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從教材中的經典篇目入手,結合社會熱點話題,在寫作的過程中體悟因果思維的內涵、特點,分析因果思維的類型,建構因果思維的模型,歸納因果思維的策略。最后,我用“析因而覓果 辨主以至深”點睛,也是對本節(jié)課做了總結。應該說,學生是有啟發(fā)的。畢竟,因果思維是議論寫作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之一。
思維建模是指借助于模型工具將學習者內在的思維過程建立模型,進行可視化表征的一種方法[1]。簡言之,就是賦予抽象的思維以一定形態(tài)的方法。
思維模型工具,有很多,在筆者看來,關聯詞語是一種。我們以前也做過系列的用關聯詞語建模的作文訓練,譬如孟老師講過“學會說‘但是’”;我上過“學會說‘如果’”、“學會說‘不是……而是……’”;等等。
1.導主式操作原則。意即高效引導,自主發(fā)展,便于操作。在思維建模的過程中,教師的高效引導體現在“引導學生閱讀、引導學生歸納、引導學生反饋矯正、引導學生運用、引導學生完善”五個方面,教師在引導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直接介紹某種思維的基本模式,再引導學生閱讀、歸納、運用。盡管教師可直接教給學生思維形式或思維模式,但學生在思維建模中的主體作用卻不容忽視。也只有讓學生在思維建模中主動閱讀、主動領悟、主動思考、主動建構、主動嘗試,才能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2.適切性發(fā)展原則。思維建模首先要做到三個適切:與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狀況和現有知識水平適切,與教師自己的思維能力水平適切,與教學內容適切。只有做到“三個適應”,思維建模才會有成效。
3.監(jiān)控式調整原則。思維建模需要監(jiān)控,并在監(jiān)控中不斷調整。這種監(jiān)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受思維理論和寫作理論的監(jiān)控,二是受教師的監(jiān)控,三是受學生的監(jiān)控,四是受寫作文化的監(jiān)控。前三者不言自明,寫作文化的監(jiān)控是指在思維建模和語言表達時要注意時代精神的要求。時代精神的要求包括新的時空情緒、新的價值取向、新的思維和情感方式。
4.激情式參與原則。寫作是作者的一種情緒體驗和思想表達,它本身包含了作者創(chuàng)作的激情。思維建模不是讓學生為了模式而寫作,而是在尊重他們的感情,保持他們的熱情和沖動的基礎上尋找表達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
這四條原則從不同角度指明了思維建模的操作方向。只要我們認識了思維建模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走出了思維建模的誤區(qū),遵循思維建模的基本原則,我們就可以大膽地探索思維建模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實實在在的訓練。
1.開啟思維之源,夯實建?;A。
思維建模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學生寫作儲備。思維建模,旨在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打開思維的通道,幫助學生能夠更全面更系統(tǒng)地對事物做出邏輯分析和判斷。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品質,須借助于閱讀和生活的積累。思維建模,不能必然賦予學生以思想。
2.構建思維模型,打破思維模型。
思維建模,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辯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文章的段落,為文章謀篇布局。但是,任何模型都不可避免會帶來思維上的束縛。思維建模要先幫助學生建立模型,然后引導學生打破模型。在立和破的辯證中實現思維的飛躍。
3.打通寫作通道,構筑寫作系統(tǒng)
寫作,說到底就是思維的事兒。而思維建模,正好打開了主題寫作和文體寫作的通道,可謂三位一體,和諧共生。
首先,以“主題寫作”為經,以“文體寫作”為緯,編織寫作能力網絡。
主題寫作,更側重于文章的內容。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有思想與情感的積累,有經典或新鮮的寫作話題,更容易激發(fā)大家寫作的沖動,寫出有感而發(fā)的真情實感的文章。文體寫作,更側重于形式。旨在訓練學生寫出規(guī)范、得體、鮮明的文章。畢竟議論文與記敘文的寫作在選材、布局、表達上都存在巨大的差異,需要專門的文體訓練加以輔助才行。
其次,以“思維建?!睘楹?,以“語言表達”為表,構筑寫作結構系統(tǒng)。
思維訓練,以思維建模為抓手,以思維路徑為主導,以哲學思維為補充,鑄就強大思維內核。語言表達的訓練、寫作提綱的編寫、作文片斷練習、作文升格實踐等,從作文的結構形式入手,加快寫作速度,提高寫作水平。沒有思維的內核,作文是空洞的文字,沒有結構的外型,作文不成為作文。希望老師能夠建立起高效的思維模型,幫助學生寫出更多錦繡文章!
議論文寫作指導是一個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學生的基礎不同,學校的情況差異,教師的個性特長有別,都決定了議論文寫作指導應該不是千篇一律、呆板教條的。不管用哪種方法來指導學生寫作,有效、高效應該是我們不二的追求。
注釋:
[1]蘇清香:《運用思維建模促進問題解決式學習》,《中小學電教》,2008年第1期,第15頁。
(作者單位:上海市崇明中學)
編輯:李運 隨喜
責任編輯: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