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競躍
鐘繇(yáo)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漢代書法集大成者、楷書的創(chuàng)始人,連王羲之也是他的再傳弟子。
既然是牛人,難免有傳說。鐘繇從小就不凡。一次,他和叔叔一起去洛陽,路上遇到一個相面師說他相貌不凡,他日必定飛黃騰達、富貴逼人,但他馬上會有被水淹的厄運……果然,沒走多久,鐘繇的馬受了驚嚇,鐘繇被顛了下來,正好掉進路邊的水里。
這其實是個巧合。鐘繇當然相貌不凡,因為鐘家可謂鐘鳴鼎食之家。而他的飛黃騰達除了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家庭背景,也來自他的勤奮。他愛書法都著了魔,躺在床上還在被子上寫寫畫畫,以至于被子都被劃破了。他向好友借閱蔡邕的書法真跡,好友不給,他氣得呼天搶地,口吐鮮血,差點兒掛掉。后來,好友去世,將蔡邕的真跡帶到墳墓里,鐘繇竟然找人掘開好友的墳墓,得到蔡邕的真跡,從此日夜研讀,筆力精進。不瘋魔,不成佛,鐘繇如此熱衷書法,當然會成為一代宗師。
不過,鐘繇并沒有將精力全部用在書法上。和“書圣”王羲之相比,他在官場上混得很好,玩得很開,堪稱高手。
東漢末年,鐘繇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員。然而,他獨具慧眼,認準了一個人,從此青云得路,富貴通天。這個人就是當時還很不起眼的曹操。當時,曹操只是區(qū)區(qū)的兗州(今山東濟寧一帶)牧,很可憐地在兗州和呂布廝殺,時勝時敗。后來,曹操派使者去朝見漢獻帝,卻被控制漢獻帝的兩個軍閥拒絕,是鐘繇的勸諫才讓兩個軍閥接納了曹操的使者。后來,那兩個軍閥又想帶著漢獻帝逃跑,鐘繇與一位尚書郎從中周旋,成功地讓漢獻帝來到曹操的勢力范圍,配合曹操完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政方針。
鐘繇幫了曹操這么大的忙,曹操當然感激不盡,不但以朝廷的名義給他封侯,還以朝廷的名義讓他當上了御史中丞。
曹操沒有看錯人。鐘繇不但有過人的政治投資眼光,還有強悍的治理地方能力。曹操后來要南征北戰(zhàn)、掃滅群雄,特別需要穩(wěn)固的關中大后方,便任命鐘繇為司隸校尉,拿著天子的節(jié)杖駐守關中,并授予他先斬后奏、便宜從事的臨機專斷之權。
到達關中,鐘繇首要的任務是看住馬騰(馬超之父)等不買曹操賬的地方軍閥。鐘繇主動給他們寫信,曉以大義,恩威并用,最終說服他們各送了一個兒子到朝廷去當人質。馬騰等人都是殺人魔王,鐘繇能與虎謀皮,可見他的膽識與手段!
官渡之戰(zhàn)爆發(fā)后,曹操的實力不及袁紹,眼看招架不住,是鐘繇從關中征調了2000匹瞟肥體壯的戰(zhàn)馬,及時送到前線,支援了曹操。曹操激動地給鐘繇寫信說:“收到您的戰(zhàn)馬,我非常感激!我知道關中地區(qū)在您的治理下非常穩(wěn)定,我很放心。想當年,漢高祖在前線打仗,蕭何治理關中,兵精糧足,支援前線——您就是我的蕭何呀!”
關中從來都是是非之地。公元202年,南匈奴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叛亂,鐘繇迅速率兵包圍了平陽。正在這時,袁紹舊部來趁火打劫,其領軍人正是鐘繇的外甥。好多人勸鐘繇撤退,因為其外甥的兵力強大,曹軍難以阻擋。鐘繇堅決反對:“當年袁紹那么強大,關中很多頭頭都和他有勾結,但是這些頭頭為什么沒有反叛呢?還不是因為我在。再說,如果我后退,那些首鼠兩端的家伙會讓我活著離開嗎?況且,我這個外甥剛愎自用,看著氣勢洶洶,其實外強中干,根本不是我的對手?!币幌挿€(wěn)定了人心,隨后,鐘繇聯(lián)合馬騰等關中將領出兵,斬殺了外甥。
后來,斬殺了鐘繇外甥的那名將領專門向鐘繇請罪,鐘繇卻擦干了為外甥之死而流的淚,說:“我的外甥是國家的敵人,你殺了他,何罪之有?”
為了國家利益不惜大義滅親的鐘繇在關中經(jīng)營了十幾年,將關中經(jīng)營得人口充實、物資豐厚,不僅確保了曹操后方的穩(wěn)定,還能源源不斷地給曹操大軍供應軍需,自然成了曹操的臂膀。
在官場,會做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跟對人。鐘繇當年及早跟對了曹操,曹操當上魏王后,鐘繇便成了相國。曹操年老后,站隊問題又一次擺在鐘繇面前。
曹操的兒子非常多,也都十分優(yōu)秀,曹操對他們的寵愛程度都超過了長子曹丕。尤其是曹植,身邊聚集了一個集團,蓄謀奪嫡。因此,在曹操在世時,曹丕很有危機感,也很需要人支持他。在隨曹操前往關中作戰(zhàn)時,曹丕聽說鐘繇有一塊玉塊很漂亮,就托人轉告鐘繇,說自己想要。他僅僅是想要一塊玉塊嗎?不是,這是一個政治信號:曹丕想結交鐘繇。鐘繇是個聞一知十的聰明人,他當即將玉塊送給了曹丕。曹丕激動不已,專門寫了封感謝信給鐘繇。
從此,二人經(jīng)常書信往來,漸漸結成了政治同盟。曹丕當上太子后,還專程送給鐘繇一只五熟釜,讓他可以吃五種口味不同的火鍋,并稱贊道:“堂堂魏國,可做相國的唯有您啊!”等曹丕正式上臺,鐘繇便官拜廷尉,為朝廷九卿之一。沒多久,鐘繇又當上了太尉,成為三公之一。有一次退朝后,曹丕還對身邊的人說:“鐘繇這三公都是當代的偉人啊,后世恐怕再也難出現(xiàn)這樣的人才了!”
因跟對了曹丕而攀上政治生涯的頂峰,還不是鐘繇政治眼光的極限。到曹丕之子、魏明帝當政時期,司馬懿步步做大,魏國的政局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作為多年的同事,鐘繇知道司馬懿內心深處蘊藏著多么巨大的能量。人有近憂,也有遠慮,為了維護家族的長遠利益,鐘繇開始再一次押寶。
鐘繇有兩個兒子,長子老成持重,足以守家,若開拓事業(yè)則顯得不足;次子鐘會則不拘章法,果敢有為,是個干大事的料。于是,鐘繇果斷地讓次子鐘會結交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師成為魏國的掌權人物后,鐘會便是他的貼心幕僚,給他出了不少好主意,幫他辦成了很多大事。司馬師稱贊鐘會是“此真王佐才也”。
司馬師不幸逝世后,鐘會又很快緊密團結在司馬昭身邊,成為司馬昭的左膀右臂。當司馬昭決心滅蜀時,鐘會便當仁不讓地成為滅蜀大軍的主帥。
由此,在司馬氏取代曹魏的過程中,鐘家就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繼續(xù)活躍在西晉的政治舞臺上,而這都是托了牛人鐘繇的福。畢竟,仰仗家族的顯赫背景來生活不算本事,讓家族屹立不倒才是真牛。
編輯/葡萄
百家講壇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