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惠惠
摘 要:本文從新媒體的概念與發(fā)展現狀出發(fā),通過介紹國際關系治理的發(fā)展歷程,從信息源、傳播途徑以及傳播范圍三方面分析了新媒體為我國國際關系治理帶來的機遇,針對國際關系對新媒體提出的挑戰(zhàn),給出了相應的措施和方法。在當今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從不同角度為新媒體視野下的國際關系治理提供了技術指導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國際關系;治理
“新媒體”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 年代。1967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P.Goldmark發(fā)表了一份關于開發(fā)電子錄像商品計劃的說明,首次提出了new media(“新媒體”)一詞。其借助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媒介,通過互聯網、局域網等渠道,一改傳統信息傳播的基本形態(tài)與傳播模式,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
一、國際關系治理的發(fā)展歷程
國際關系主要研究國際上各個國家、政府、組織和跨國公司之間的外交事務和關系。簡而言之,國際關系是指人們超越國家界限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社會關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關系。1815年建立維也納體系之后,整個歐洲的國際關系治理才發(fā)生了轉變,出現了定期外交會晤等處理國際爭端的方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全球各國關系治理才翻開國家的單一治理和全球治理齊頭并進的新一頁,但其中也存在弊端,如國家單一治理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全球治理過分依賴前者。
二、新媒體給國際關系治理帶來的機遇
1. 新媒體為國際關系治理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
新媒體承載的是信息,離開了信息的制造和傳播,新媒體也就失去了生命之源。因此,新媒體想要在國際關系治理中立足,必須提供充分的信息和豐富的內容。
因此,新媒體的基本任務是為國際關系治理提供信息。由于新媒體平臺的開放性和自由性,國際關系中的任何信息都不需要依賴于其他國家媒體,因此,新媒體視野下的任何國家的聲音和意圖都能很直接并真實地進行傳遞,避免了其他因素的干擾,也降低了信息被扭曲的可能性。
2. 新媒體為國際關系的治理掃清了信息傳播障礙
新媒體的出現,不但便于國家制造信息和傳播信息,更清除了以往停留在全球各國之間的時空界限和障礙,同時大大節(jié)約了國家之間的公共外交時間成本,也進一步減少了財物支出。
Facebook、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一改傳統的媒體傳播途徑,避開了繁雜的信息篩選與審查環(huán)節(jié),直接面對面地、實時地將信息傳遞到受眾處,大大提高了各國政府與他國民眾展開直接對話的可能性。而且,掃清了信息傳播障礙,這為我國的公共外交帶來了機遇,有助于我國進一步擴大話語影響范圍。
3. 新媒體為國際關系治理開辟新的發(fā)展空間
就目前對國際關系治理來說,新媒體尚屬一種新生事物;但在整個新媒體發(fā)展領域中,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在意見和輿論制造方面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雖然我們在新媒體的利用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但摸著石頭過河總比沒有石頭強,我們要看到新媒體發(fā)展的廣闊天地,積極學習歐美的先進媒體技術,及時加入新媒體傳播陣營,全面開展媒體傳播活動。
三、國際關系治理為新媒體帶來了挑戰(zhàn)
1. 新媒體的傳播能力相對薄弱
相比而言,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媒體發(fā)展規(guī)模比較大,處于穩(wěn)定高速發(fā)展期,不斷地向中國公眾釋放歐美的信息和資源。我國尚處于初級階段,在傳播能力和業(yè)務水平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2. 中國政府對新媒體信息的管控難度加大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更新發(fā)展的時代,信息流通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而且無法由國家或政府部門管控。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和政府交流活動,其中產生的信息量呈現指數上漲的態(tài)勢,信息生產量之大、速度之快、傳播之廣,加大了我國政府對我國新媒體傳播中信息管控的難度,對我國信息管控部門提出了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魏 麗.新媒體視野下傳播內容的特點[J].新媒體研究,2016, (2):7-9.
[2]龐中英.“全球政府”:一種根本而有效的全球治理手段?[J].國際觀察,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