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談山西左權小花戲的藝術特色

      2016-09-28 10:43:24李明珍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民間藝術舞蹈

      摘 要:小花戲是山西左權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本文通過具體的唱詞曲目,深入細致地分析了小花戲的涵義、表演形式、舞蹈種類以及音樂、腳本、唱詞等,讓人們對小花戲這種藝術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對山西的民間藝術有了更獨到的理解,展現(xiàn)了豐富的民間藝術形式。

      關鍵詞:左權小花戲 舞蹈 民間藝術

      小花戲是三晉歌舞藝苑中一枝獨具風采的藝術奇葩,它產(chǎn)生于太行山巔的左權縣。飛舞多變的扇花,輕盈活潑的舞步,舒展秀美的舞姿,再配以獨具地方特色的演唱、演奏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集戲劇、音樂、舞蹈和現(xiàn)代化的舞臺美術為一體,展現(xiàn)了無窮的藝術魅力。以下從小花戲的涵義、表演形式、舞蹈、音樂、腳本唱詞等簡述其藝術特色。

      一、小花戲的涵義

      大家通常把小花戲概括為“一小二花三有戲”。言其“小”,一是指每個節(jié)目表演的時間不長,短則三五分鐘,長則十幾分鐘;二是指表演人數(shù)不多,少則一兩人,多則十余人;三是指裝備輕便,幾身彩服、數(shù)把彩扇和一個小型民樂隊就可以活動于街頭巷尾、場院亭臺。另外,演員的年齡小,年幼的多為十二歲左右的稚童,年長的多為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從抗日戰(zhàn)爭開始表演者的年齡逐步放寬,后來已不受年齡限制。言其“花”,是指舞者身形多變,場面調(diào)度多變,服飾打扮鮮艷,彩扇上下翻飛,猶如花團錦簇?!盎ā边€有另外的說法,如“花心”“花事”等。“戲”是指表演的節(jié)目有簡練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小花戲的涵義也在不斷地豐富和變化著,比如現(xiàn)今的小花戲既保持了表演場地小、輕便易行的特點,又登上了現(xiàn)代化的大舞臺;既能表演短小精干的小型節(jié)目,又能上演氣勢宏偉的中大型劇目,現(xiàn)代化的舞臺美術為其增添了耀眼的色彩。

      二、表演形式

      小花戲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表演形式向多樣化發(fā)展。一種新形式的出現(xiàn),總是在繼承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最后得到大家的認可。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分為兩大類型,即“歌舞劇”和“歌舞”。

      1.歌舞劇類。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有一定的戲劇矛盾和沖突,其特點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戲,歌、舞、戲三者緊密結合,或偏重于戲。小型的如《打櫻桃》《賣扁食》《新婚路上》《王三和小蘭》《武大郎新傳》等;中型的如《一個老頭四個姑娘》;大型的如《太行奶娘》。

      2.歌舞類。演員根據(jù)唱詞內(nèi)容,配以象征性的舞蹈動作,不少劇目還有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個性,其特點是載歌載舞,歌舞并重,或偏重于舞。小型的如《開花調(diào)》《筑路哥哥》《摘花椒》《放風箏》《太行新歌》等;中型的有系列花戲《太行頌》,期盼著將來上演一臺大型歌舞。

      這種形式還可以組織大型舞隊,伴以獨具地方特色的演奏和演唱,以整齊的步法和多變的扇花做出各種舞姿造型,參加重大喜慶節(jié)日和各種慶典活動的廣場藝術表演,其特點是氣勢恢弘,場面壯觀。如《百花迎春》《春潮》《豐收頌》等。這種形式(人數(shù)多少不限)的表演平時還可以在社區(qū)、街頭、校園、廣場等地隨處看到。

      三、舞蹈

      舞蹈是小花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一整套扇法、步法、基本動作等,并有相應的名稱和動作說明,已被廣為傳用,極大地豐富了小花戲的表現(xiàn)力。其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飛舞多變的扇花。一把彩扇在演員手中舞動起來開合自如,輕巧靈活,扇花變化無窮。有些觀眾看了左權小花戲稱之為“扇舞”,正是抓住了小花戲在扇花上奇異多變的特點。最具特色的扇花是“蝴蝶扇”,它是我國民族民間舞蹈中獨有的扇花,它的舞動技巧看來不復雜,但是要捕捉它的風格韻味也是很不容易的?!昂取钡纳然ǎ且巡噬任鑴拥闷鸱孳],如同彩蝶在花叢田野中飛舞。目前小花戲以“蝴蝶扇”為主的扇花,經(jīng)常用到的有五十余種。

      扇子是小花戲的萬能道具,一把彩扇通過演員的表演,打開時可以象征鏡子、書本、茶盤……合攏時則代替勺子、鐮刀、斧頭……扇子更是小花戲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用不同顏色的彩扇和不同的舞動方法,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比如小花戲群舞,演員手舞紅色彩扇,就會表現(xiàn)出熱烈、歡愉、活潑、興奮的情緒。換以藍、綠、粉色,就會給人以雅致、文靜、素潔、清幽之感。各種彩扇,舞動起來講究很多,扇法的開、合、挽、轉、動、靜、速、慢,時而像飛舞的蝴蝶,時而像艷麗的花朵,眨眼如潺潺流水,瞬間似招展紅旗,變幻莫測,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現(xiàn)舉幾個實例說明:

      比如小花戲《太行新歌》。舞臺上十多名演員,各拿兩把綠色彩扇,邊歌邊舞。合攏時上下輕點,好像正在插秧;打開時波浪翻騰,如同稻田一片蔥綠。想象豐富,虛實相間,真實感人,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洗衣裳》十名演員每人舞動著兩把淺藍色長裙彩扇(“扇裙”,也叫“扇須”),或似清澈的溪水在流動,或似姑娘們在河邊“洗衣裳”,“扇裙”的作用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筑路哥哥》男演員使用了巨型彩扇,通過演員表演,合攏時好似揮舞著的大鐵錘,打開平放于背上象征著大石塊。結尾時,伴隨著汽笛聲、火車聲,演員列隊手舞大扇,好似車輪滾滾,表演得十分形象逼真。

      《開花調(diào)》表演時間僅有六分鐘,而演員卻換用了三次扇子,即春季用綠色,夏季用紅色,秋季用金黃色,象征了不同季節(jié)的特征,緊密地配合了劇情的發(fā)展。

      《太行頌》是一部反映重大革命歷史選題的中型劇目,由“巍巍太行”“苦難太行”“保衛(wèi)太行”“情系太行”“英雄太行”五個章節(jié)組成。然而,表現(xiàn)這樣一個思想內(nèi)涵極其深刻的小花戲,全劇從始至終使用的道具就是扇子。演員舞動著各色大小不同的彩扇,或似山花、綠草,或似衣裳、簸箕,或似“紡織”支前,或似“持槍”殺敵??v觀整個表演過程,彩扇把舞臺裝點得美麗如畫,扇子的作用在《太行頌》中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扇子是小花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加強了小花戲的表現(xiàn)力,而且為小花戲美的藝術形象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體現(xiàn)了小花戲獨特的風格特色。

      2.輕盈活潑,富有彈性的舞步。小花戲的舞步有走、跳、跨、挪等不下二十余種,其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每舞動一步身體相應顫顛三下的“三顛步”,它也是我國民族民間舞蹈中獨有的舞步,包括前進三顛步、側身三顛步、后退三顛步、原位三顛步等。每舞一步顫顛三下,有三次重心的移動,每個重心是一個顛動點,其顛動的順序就是腳跟——腳前掌——腳尖(腳趾部分),但在實際應用中經(jīng)常是靈活多變的,比如顛動的順序還可以是腳尖——腳前掌——腳后掌,等等。其中第一顛要輕,第二顛要穩(wěn)、轉,第三顛要快。要點是顫、顛、跳、蹬,再配以輔助性的動作扭、擺、甩,構成獨特的韻味?,F(xiàn)列舉一種前進三顛步。

      顫:隨著舞蹈腳步起落,雙腿膝蓋屈伸要有彈性,如同挑擔的扁擔在肩上顫悠。

      顛:身體隨著膝蓋的顫,依次往腳跟、腳前掌、腳尖(腳趾部分)彈壓,通過膝顫腳顛,使舞步富有彈性。

      跳:在波浪起伏的一步三顫顛時,身體的重心變化和移動形成鮮明的跳躍之感。尤其是“三顛躍身步”,第二顛轉第三顛時,腳離地,身騰空,使舞步起伏更加鮮明。

      蹬:兩腿交替向前邁步時,形成腳前掌的勾勁和腳跟的蹬勁,男演員的步法最為明顯。

      扭:隨著舞步的起落節(jié)奏,身體左右扭動,要和顫顛協(xié)調(diào)一致,使舞步更加優(yōu)美。

      擺:在舞動過程中,雙臂有規(guī)律地擺動,手過頭為大擺,手在肩以下為小擺。

      甩:手在向上擺動時,自然抬起到達最高點時有股甩勁。通過擺和甩,使顫顛的舞步更加活潑、有朝氣。

      上述七字是“三顛步”步法的統(tǒng)一整體,缺一不美,然而顫顛是關鍵,其他則是為了加強舞蹈步法的風格特色。要做到顫中有扭,顛中有跳,使顫、顛、跳、蹬、扭、擺、甩協(xié)調(diào)一致,有機結合,再和多種扇花尤其是“蝴蝶扇”配合舞動,構成了“三顛步”足下有彈性、身軀有起伏的顫顛形象。

      3.舒展秀美,靈活多變的舞蹈動作。到目前為止,經(jīng)常運用并有固定名稱的舞蹈動作有七十余種?;緞幼魇窃谖璨降幕A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在千變?nèi)f化的舞蹈動作中大部分貫穿了“顫顛”這一基本動律。所不同的是動作中的“顫顛”已不是舞步中“顫顛”的重復,而是進一步地發(fā)展了,基本特點總括起來有以下幾種態(tài)勢。

      顛簸:隨著顛顫的彈力,雙膝大幅度地屈伸,使全身形成明顯的起伏,好似波浪中的小船,悠然自如。如“蝴蝶式擺浪”“晃手顛跳”等舞蹈動作,就很突出地表現(xiàn)了這一特點。

      擰轉:以腰部為基軸,向左右轉身時,用靈敏的擰勁、扭轉成多姿多角度的身態(tài)。如“回頭望月”“磕扇擰身”等,使舞姿做到剛柔并濟、優(yōu)美俏麗。

      晃首:頭部或輕微地左右搖晃,或微劃圓圈。傳統(tǒng)花戲中的男角表演特別明顯地表現(xiàn)了這一特點。由于頭部反復劃圈和晃動,使帽冠前的英雄絨球不停地顫動,給人以活潑喜悅之感,群眾形象地稱之為“碰破頭”。

      手臂劃圓:雙手隨臂同向或交替劃大圓形,使身段舒展、柔美。如“畫龍點睛”“喜鵲登枝”等,給人以線條流暢、頓挫有致的美感。

      轉肩扭:肩部前后交替搖擺劃圓圈,腰胯隨之扭動,使身形動作顯得柔美而輕盈。尤其是轉肩扭和搖首晃腦巧妙結合,如“金魚擺尾”“照鏡”“蹲襠轉肩”等,使舞姿更加俏皮、詼諧、活潑。

      三道彎:以“磕扇勾腿”“蹲襠指點”等動作,顯示出這一舞姿造型的特點。

      總之,小花戲的舞蹈動作通過腰、頭、肩、手、臂的靈活多變,起伏跌宕,使舞步、扇花、舞姿三者協(xié)調(diào)配合,多樣統(tǒng)一,形成了小花戲舒展、矯健、樸實、俊秀的舞蹈特色,好似簇簇山花,散發(fā)出泥土的芳香,給人以美的享受。最后用六句話概括其舞蹈要點:

      一步三顛膝要顫,

      上下起伏似波瀾。

      輕盈靈巧扭擺甩,

      擰身轉體臂劃圓。

      歡抖彩扇如蝶舞,

      神韻要隨意境遷。

      這里需要說到的是,所有的舞蹈技能都是為清新高雅的意境和瀟灑多姿的神韻服務的,所以表演小花戲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表達,不但要體現(xiàn)外形美,而且要表現(xiàn)出人物內(nèi)心美。

      四、音樂

      1.唱曲。小花戲的唱曲多采用歷史悠久、獨具山鄉(xiāng)風格的左權民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小調(diào)”(以曲調(diào)短小而得名),其次為“大腔”。

      “小調(diào)”旋律流暢跌宕,分句鮮明,對舞蹈動作有啟示性的功能。多由兩個樂句和四個樂句組成,大部分是征調(diào)式,其次是羽、商、宮調(diào)式,有少量的角調(diào)式,多為一段體曲式,或兩句或四句,易學易記,最便于流傳。這一類“小調(diào)”的結構比較完整,但由于歌詞結構的不同或襯字虛詞的加入,還有的則是在兩個或四個樂句的基礎上,將主旋律延伸發(fā)展,豐富了音樂形象。最有代表性的是《送小姨》。

      《送小姨》的歌詞雖然只有三個“七字句”,但因加進了不可缺少的襯詞而使結構延展為加結尾段的兩段體曲式。全曲共有29小節(jié),節(jié)拍甚不規(guī)整。2/4與

      3/4錯落出現(xiàn)。第一樂段包括兩個六小節(jié)的樂句,陳述了“閑暇無事出城西,今日姐夫送小姨”這一簡單的事件,因而節(jié)奏旋律均較平緩。而后為對比式的第二樂段,其中第一樂句為四小節(jié),它那反復出現(xiàn)的緊縮的節(jié)奏音型風趣地改變了樂曲的情緒,所配唱詞也都是“哎咳呀”之類的虛詞,巧妙地造成了懸念式的動力。緊接著第二樂句為六小節(jié),卻用了更加舒展委婉的旋律唱出“哪有姐夫送小姨”這句關鍵性的歌詞,終于解決了前面所設想的懸念。最后七小節(jié)又配用了“哎咳呀”“哈哈哈”等虛詞,表現(xiàn)出風趣、不以為然的評點態(tài)度。全曲具體而微妙地兼敘事性、抒情性與戲劇性于一體,脈絡清晰,層次有序,比例適度,結構完整,體現(xiàn)了民間作曲家高超的藝術技巧。

      “小調(diào)”是左權民歌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在群眾中廣為流傳的有一百余首,小花戲的唱曲大部分從中選用。許多“小調(diào)”既是唱曲名,也是劇目名,如《摘花椒》《打秋千》《放風箏》《拿煞人》《送小姨》《賣扁食》等。

      “大腔”的曲調(diào)較長,曲式結構比較復雜,多帶有虛詞與拖腔。每曲都有一個完整的小故事,最長的大腔是《小大姐騎毛驢》,全曲由序歌、正曲、尾聲三部分組成,長達二百多小節(jié)。最短的大腔也在十余小節(jié)以上。由于“大腔”比“小調(diào)”難學難記,故流傳至今的數(shù)量比較少,僅有十余首。但從其旋律特色和演唱方法來看,則有其獨到之處。小花戲的唱曲也選用了一些曲調(diào)較短的“大腔”,結構近似方整型。不少“大腔”既是唱曲名,也是劇目名,如《打櫻桃》《跌斷橋》《二姑娘生病》《落梅花》等。

      小花戲的唱曲除直接采用現(xiàn)成的左權民歌外,還以民歌為素材進行創(chuàng)編,如大家熟悉的《歌唱合作化》:

      這是最具有左權小調(diào)風格的一首作品。盡管多段歌詞只用一個曲調(diào),但因旋律優(yōu)美,并不給人以膩煩之感。

      可見,民歌為小花戲提供了豐富的音樂素材,哺育和完善了小花戲的藝術風格,小花戲又賦予民歌以活力,不但為民歌流傳推廣起了接運傳送的作用,而且又從民歌中吸取了營養(yǎng),豐富和充實了民歌的曲調(diào),二者關系十分密切。

      2.引子 間奏 尾聲。小花戲的引子(或前奏、出場曲)、間奏(或過門)、尾聲(或尾奏、回場曲)音樂或是采用唱曲音樂反復使用,或是采用當?shù)亓餍械钠鳂非疲ê驌魳菲鳎?,或是根?jù)唱曲和曲牌創(chuàng)編,等等。這一部分音樂為演員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表演空間,在描述意境、渲染情緒、烘托氣氛和塑造整體藝術形象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演唱。由于小花戲是以載歌載舞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特別注重伴唱(當?shù)厝罕姺Q之為“幫唱”)的作用,一支小花戲隊伍往往專設群體伴唱,這樣既配合了演員的表演,又豐富和增強了演出效果。小花戲的唱腔土色土香,地方風味十足。其中,演唱“小調(diào)”時抒情明麗、親切感人,演唱“大腔”時寬厚洪亮,帶有戲劇性的吼聲,群眾稱之為“喊大腔”。也有將“小調(diào)”和“大腔”的演唱方法結合起來演唱的。演唱者們很善于運用滑音、裝飾音等技巧將唱腔加以潤色,潤腔以后旋律更加委婉,演唱起來自然流暢,與當?shù)氐恼Z音非常吻合。另外,演員還運用了真假聲相結合的唱法來演唱,顯得高亢嘹亮,更有民間的獨特韻味。

      4.樂隊。小花戲的樂隊成員和伴奏樂器總的發(fā)展趨勢是由少到多,由簡到繁,以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為主。目前,左權小花戲藝術團的樂隊編制是二十人,樂手充分發(fā)揮一專多能的作用,在演奏自身樂器的同時,還兼奏其他一些樂器。隨著樂器的增加和配器手段的使用,還設立了樂隊指揮。各村鎮(zhèn)、廠礦、機關、學校等小花戲演出團隊的樂隊編制人數(shù)不等,少則七八人,多則十余人,因地制宜選配所用樂器。

      小花戲的樂隊編制成員有其穩(wěn)定性,還有一定的靈活性。既能適應輕便易行、街頭巷尾的小型活動,又能適應廣場、大舞臺演出的需求,其人數(shù)和使用樂器可多可少,可增可減,但不管樂隊規(guī)模大與小,成員多與少,必須以民族樂器為主,必須有自己的風格特色。

      音樂是小花戲的關鍵性組成部分,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歷經(jīng)民間藝人、專業(yè)與業(yè)余作家們的加工創(chuàng)編,使富有鄉(xiāng)土特色的左權小花戲的舞蹈與表演得以和音樂更加緊密地結合成一體,從而增強了這一民間藝術的生命力。

      五、腳本與唱詞

      小花戲的腳本通俗、簡練,易推廣,易普及。它產(chǎn)生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1.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小花戲的腳本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能隨符民意、順應民心、表達民情、呼出民心。它能解群眾憂慮所急,唱人民情感所發(fā),和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從各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現(xiàn)實生活,多方面地表達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在流傳久遠的傳統(tǒng)節(jié)目中,反映人民生活情趣和對美的事物追求的有《打秋千》《放風箏》《撲蝴蝶》等;反映勞動人民追求自由幸福和美滿婚姻的有《看覓漢》《游花園》《賣菜》等;反映封建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有《回婆家》《小尿床》《跌斷橋》等;反映歷史傳說和歷史故事的有《繡荷包》《小放?!返龋豢卦V舊社會黑暗勢力和反映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有《妓女告狀》《走西口》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民的政治、經(jīng)濟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新的、具有時代精神的作品不斷地涌現(xiàn),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反映農(nóng)業(yè)方面的《四季生產(chǎn)》;反映受苦受難的《逃難》;反映艱苦抗戰(zhàn)的《埋地雷》;反映勝利喜悅的《狼牙山》;反映全民武裝保家鄉(xiāng)的《太行民兵》;反映苦練殺敵本領的《練兵》;反映婦女翻身的《秀英告狀》等。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反映人民群眾支援前線的《送郎參軍》;反映我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反攻的《劉鄧大軍南下》,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典型作品。到五星紅旗升起天安門城樓之后,歌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以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歌頌祖國四化建設和黨的富國富民政策的腳本,更是大批產(chǎn)生。特別是跨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開花調(diào)》《筑路哥哥》《太行奶娘》等為代表的一批精品劇目,從多方面展示著新世紀左權人民的精神風貌,謳歌著改革開放以來遼陽大地經(jīng)濟騰飛的豐碩成果。如果把所有的花戲腳本編聯(lián)到一起,將是左權人民一部活生生的歷史畫卷。

      2.短小精煉,主題集中。小花戲的腳本故事情節(jié)精煉,篇幅甚微,是劇本中最小的一種。每出戲文字不多,少則三五百字,多則千兒八百字?,F(xiàn)列舉幾例:

      《賣扁食》說的是姑娘方俊去趕廟會,捎帶將自己做的扁食(即水餃)挑上市去賣。她一路走一路唱,為自己精美的扁食作宣傳。她剛放下?lián)?,一位青年客商便被吸引了過來,然而他卻故意逗趣只買兩個餃子,使姑娘十分為難。經(jīng)過反復交談,青年客商才說出本意:要在她的餃子攤上飽餐一頓。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通過兩個人的載歌載舞和一番風趣的問答,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在交往之初的一種特有的情態(tài)。

      《送郎參軍》反映的是解放戰(zhàn)爭前夕,一個小山莊敲鑼打鼓,紅燈高掛,鄉(xiāng)親們在歡送眾青年去參軍,他(她)們把大紅花戴在了參軍人的胸前,一直送出村外。其中,在歡送的人群中,有一對青年夫妻邊走邊說知心話兒,相互鼓勵,妻子決心在后方爭做勞動模范,丈夫立志赴前線爭當殺敵英雄。人們邊走邊談,就要分手了,鄉(xiāng)親們依然在村邊戀戀不舍地將參軍的親人目送出很遠、很遠。這出小花戲前后共用了二十句唱詞,由十名演員載歌載舞來完成。用短短四分鐘時間的表演,表現(xiàn)了老區(qū)人民為保衛(wèi)勝利果實而甘作奉獻的崇高精神。

      《新婚路上》說的是李家灣的金花愛上了向陽莊的樹新,這對戀人約定今天去訂婚,而金花的爹娘趁此機會想要一筆彩禮,故讓金花的嫂嫂一同前往周旋。在訂婚的路上,嫂嫂向樹新所要的彩禮均不合金花之意。原來金花的主意早已拿定,即不要穿,不要戴,要的是“農(nóng)業(y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馬達隆隆遍山崖,革命伴侶志相合,人間樂園美如畫”。一句話,移風易俗,新事新辦。最后,金花說服了嫂嫂,全劇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小花戲短小精干、簡便易行這一特色永遠不能丟。只要條件成熟,也可以編演《太行奶娘》這樣的大型歌舞劇,或以更新的形式出現(xiàn),這也是小花戲、民歌這兩朵并蒂花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3.想象豐富,構思巧妙。短小精煉是小花戲腳本的共同點,然而每個劇目的創(chuàng)意和表現(xiàn)手法又各有其獨到之處,充滿著浪漫的藝術色彩。

      如《繡荷包》是通過一繡什么,二繡什么……一直唱到十繡來反映歷史傳說?!兜└纭穭t是通過正月里來如何,二月里來如何,一直唱到十六月(一年零四個月)來反映一個女子自身的不幸和對情人的思念?!都伺鏍睢穭t是以冤魂向閻王告狀的形式來揭露舊社會的黑暗?!舵隙鹩未骸泛汀缎屡@扇肷纭穭t是通過嫦娥、吳剛、玉兔和牛郎、織女的下凡,來反映人間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美滿幸福生活。

      《武大郎新傳》是一出荒誕劇,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武大郎和潘金蓮這一段人們熟知的歷史故事大膽地改編,即西門慶喜新厭舊拋棄潘金蓮,武大郎雖然相貌丑陋,但潘金蓮喜歡他忠誠厚道的人品,經(jīng)好心的王婆牽線從而與其結為夫妻。用這一獨到的手法,來反映生活中“有緣不看美與丑,人間自有真情在”(摘于《武大郎新傳》)這樣一個哲理。

      《開花調(diào)》取材于《四季生產(chǎn)》和《有了心思慢慢來》兩首民歌。改編以后,運用巧妙的手法將眾姑娘春種、夏鋤、秋收和一對戀人初戀、熱戀到愛情成熟結合得天衣無縫,反映了辛勤的太行兒女“春天,他們?nèi)鱿铝朔N子,也播種了愛情。夏天,他們的汗水既灌溉了土地,又匯成了一條愛河。秋天,他們在豐收的同時,也喜獲了愛情的碩果”。

      4.語言通俗,感染力強。小花戲腳本的唱詞別具一格,結構短小精悍,語言自然流暢,說起來瑯瑯上口,唱起來連貫合韻,非常形象生動,很大眾化。

      比如:

      天上燕子對對飛,

      花上蝴蝶成雙配,

      地上情人對對走,

      不見萊哥淚雙流。

      ——《萊哥》

      這樣的比喻非常恰當,感染力很強。又如:

      說是郎來不是郎,

      說是孩兒不叫娘,

      夜晚抱他上床睡,

      尿濕俺的花衣裳。

      ——《秀英告狀》

      這既是諷刺,又是無情的揭露,再如:

      汗珠往下流,甩出心底油,

      石頭硬不過那筑路工硬骨頭。

      河水把路讓,高山低了頭,

      坡陡拽不住那拉車的犟牛。

      ——《筑路哥哥》

      生動而形象地刻畫了筑路工拼搏奮進的豪爽性格。

      小花戲根植于民間,其表達方式必然和當?shù)氐恼Z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無論是“唱”和“說”,自然是左權的地方語言。為進一步抒發(fā)情感,小花戲還運用虛詞去烘托和豐富曲調(diào)。除通常用到的“呀得喲”“哎咳呀”“哎咳呀哈咿呀哈”等外,還選用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方言虛詞,顯得親切,如:“啊格呀呀呆”“哎呀呀呆”等。

      總之,小花戲的腳本由于大量地吸收了人民群眾中的語言精華和運用口語化的語言造句而受到群眾的歡迎,是小花戲表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 者:李明珍,工作于山西晉中文工團,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舞蹈家協(xié)會理事,國家一級編導,左權小花戲代表性傳承人。

      編 輯: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民間藝術舞蹈
      你可曾見過父親的舞蹈
      快樂語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06
      民間藝術演繹作品的著作權保護
      北方論叢(2021年2期)2021-05-22 01:33:50
      學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民間藝術篇
      當代人(2020年3期)2020-03-30 03:25:28
      冰上舞蹈搭檔
      舞蹈課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校園舞蹈 多姿多彩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7
      首屆湛江市民間藝術大師頒證
      湛江文學(2017年11期)2017-11-30 08:31:09
      我和舞蹈
      畬族民間藝術述論
      吉安市| 内江市| 金阳县| 五大连池市| 博野县| 太谷县| 祥云县| 高淳县| 淮阳县| 伽师县| 张北县| 汶上县| 达孜县| 南投市| 盖州市| 无棣县| 中卫市| 西丰县| 南平市| 邻水| 武功县| 青龙| 台湾省| 东海县| 阳新县| 新郑市| 获嘉县| 淅川县| 屏南县| 淄博市| 盱眙县| 平定县| 隆德县| 饶平县| 沅江市| 临西县| 天峻县| 紫金县| 平和县| 宣城市|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