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
中國男足6日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qū)12強賽第三輪比賽中輸給敘利亞隊,引起球迷極大不滿。中國隊輸球早已不是新聞,但為何國人這次仍然憤慨?
很多人還記得,15年前的10月7日,中國男足在沈陽氣勢如虹地以1:0擊敗阿曼隊,提前拿到2002年世界杯入場券。而15年后的今天,當數(shù)以億計的資金涌入中國足壇,那些拿著巨額年薪的國腳們卻在面對一個國不成“國”的敘利亞隊時毫無斗志。這樣看來,球迷們“罵街”不是沒有理由。
不能責怪國人要求過高。同樣是輸球,差不多一個月前,國足在首爾2:3輸給韓國隊時,無論球迷還是媒體都給予國腳們一定贊譽,尤其在0:3落后的情況下,隊伍豁得出去、敢打敢拼,表現(xiàn)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與作風。這么多年來,中國球迷清楚中國足球的真實水平。大家心里明白,要求這支隊伍沖進2018年世界杯并不現(xiàn)實。只要隊伍能表現(xiàn)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展現(xiàn)出足球改革帶來的新意,大家就知足了。
可在西安,球迷看到的卻是國足被這樣的對手“戲耍”:因經(jīng)濟條件限制而無法包機,不得不從大馬士革途徑黎巴嫩貝魯特,再轉道多哈、廣州后才抵達比賽地;主帥月薪不到300美元;所有球員在賽前兩天才到齊,還有一名球員因行程問題未能趕到。面對這樣一支隊伍卻踢得毫無斗志,球迷們怎能不憤怒?
足球是社會化程度很高的項目,它注定會受到其他運動難以比擬的高關注度。這也是為何我們的社會在逐漸淡化對奧運金牌的“苛求”時,卻始終對中國足球耿耿于懷。作為現(xiàn)代工業(yè)革命的產(chǎn)物,足球象征著和諧、團隊精神以及公平、公正等,某種程度上甚至是社會發(fā)展的折射與體現(xiàn)。球迷們迫切希望中國足球改變現(xiàn)狀,是希望中國足球能體現(xiàn)出符合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而不僅僅是拘泥于足球比賽的結果本身。
遺憾的是,中國足球至今未能顯現(xiàn)出這一點,這恐怕才是國人不滿的深層原因。中國國家足球隊不是中國足協(xié)的足球隊,不是主教練一個人的國家隊,而是所有中國人的國家隊,球迷和輿論的憤怒或不滿,恰是“愛國”的一種具體而真實的存在。如果某一天,當中國隊輸球已經(jīng)無人關注、無人憤怒時,那才是最可怕的?!?/p>
(作者是《體壇周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