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娟
小學科學作為一門啟發(fā)性很強的學科,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其教學活動的展開離開不了實際生活,它源于生活,同時在它的基礎上,學生能更好地融入生活。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從枯燥的課本教學中解放出來,將學生從單調的課堂中釋放出來,讓呆板的語言或文字教學形式更加新穎,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生活材料的形式,讓學生接近生活,讓學習充滿實際意義。
1.讓教學情境生活化
若想讓學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小學科學課堂的學習中去,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教師應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現實生活中那些孩子們看起來奇異有趣的現象的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生活化的小問題展開教學,
例如,每次打雷的時候大家是先聽到雷聲呢,還是先看到閃電呢?這個問題是我們實際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同時相信也是令小學生異常困惑的,通過這個問題,一改教師專講學生專聽的局面,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去,開動自己的腦筋,專注于課堂內容。這個時候,答案的對錯與否倒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問題,學生自發(fā)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活躍課堂氛圍。
2.讓廢舊材料創(chuàng)新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大量的廢物,例如礦泉水瓶、破舊的乒乓球、舊書、舊報紙等,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引入到小學科學的教學中,助力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開展,同時,也間接培養(yǎng)了學生愛護環(huán)境、珍惜資源的良好習慣。
活動可以采用一物一用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京劇臉譜”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變廢為寶,為學生提供常見的廢舊不用的乒乓球或是瓶蓋,讓他們以此為創(chuàng)作材料,激發(fā)他們的藝術細胞及創(chuàng)作天分。學生通過油畫棒、記號筆以及顏料等的運用,在表面凸出的球面上繪制京劇臉譜,小學生本身就喜歡隨意涂抹,通過這項活動,釋放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天性,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去。當一張張或精致、或夸張、或搞怪的京劇臉譜成型時,學生也收獲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與成就感。
活動也可以采用一物多用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廢瓶蓋或是乒乓球不但可以用來繪制臉譜,還可以用來建造迷你玩具廠、迷你城堡等。由于吸管的可變形的特點,在科學課堂上它的用途比較廣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吸管完成對火車軌道的搭建,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吸管可以剪、彎的特點,鼓勵學生通過吸管來裝飾畫框或是相框,在框的四角可以將吸管變形成自己想要的形狀,直的邊緣可以將吸管累加,從而引導學生在大膽創(chuàng)作下收獲學習的樂趣。
3.讓生活材料游戲化
由于小學生心性還比較愛玩、調皮,而課本書面化的語言傳授形式難以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化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也給予學生一定的放松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課程的學習中。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水槍畫或者滴管花比賽,這些都是小學生平時想玩而又被嚴格限制玩的東西,但是,他們畢竟積累了一定的相關經驗,面對他們夢寐以求的“玩具”,孩子們自然會踴躍參與,因此,這樣的活動形式再好不過。教師可以采取劃分小組的形式,指導學生完成小組的劃分,同時在比賽時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嚴格分工來規(guī)范比賽進程,小組內可以劃分好成員各自的任務,誰負責為吸管裝顏料,誰負責為紙花染色,通過嚴格的分工,小組內的活動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
同時,通過創(chuàng)意游戲的開展能夠讓小學生熟練使用材料,從而幫助其科學課程的學習更為順利地進行。創(chuàng)意活動并不是憑空開展的,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審美基礎及技能基礎之上的,通過將其與創(chuàng)意活相結合,既靈活多變又提高學生的能力。
生活處處有科學,小學科學課程的開展自然少不了生活材料的參與,若想讓小學科學真正進入到學生的內心,就必須將生活材料合理地運用到小學科學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善于觀察,善于運用,通過認真的觀察和用心的鉆研,發(fā)揮出生活材料的最大用途,讓生活服務于科學。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大豐區(qū)城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