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鳳
摘要:目的 觀察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無縫隙服務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3例手術室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不同護理方案分為對照組(61例)與研究組(72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予以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無縫隙服務。結果 研究組患者心理舒適程度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患者手術應激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無縫隙服務效果顯著,可提升患者心理舒適度并降低患者手術應激。
關鍵詞:手術室全程護理;無縫隙服務;效果
隨患者自我保護及法律意識加強,其對手術舒適度要求逐漸提升,因此如何提升手術室中護理質量成為院方關注的焦點問題。無縫式管理為新型現(xiàn)代護理模式,其本質為找出護理服務中的漏洞,通過不斷改進以保證手術護理的連續(xù)及完整性,對提升護理質量起到重要幫助[1]。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133例手術室患者實施不同護理方案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3例手術室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不同護理方案分為對照組(61例)與研究組(72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9:22,年齡20~56歲,平均(41.24±4.13)歲,其中普外科32例,骨科17例,婦科13例;研究組男女比例45:27,年齡19~57歲,平均(42.53±4.07)歲,其中普外科37例,骨科21例,婦科14例;兩組上述各項基本資料對比未顯示高度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術前、手術室準備,給予患者心理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組成無縫隙護理小組,根據(jù)護士綜合素質進行分層次管理,將老、中、青護士搭配,按照患者要求進行具體配置;固定各組成員,啟用監(jiān)督機制,明確落實各護士分工,對患者動態(tài)進行監(jiān)護,落實基礎護理。①術前護理:為患者進行入院健康評估,詢問患者對手術期望與感受,觀察患者情緒變化,普及疾病與手術相關信息,講述手術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對手術恐懼,樹立手術成功信心。②手術當日護理:核對患者身份信息、手術部位及術中帶藥情況,向患者普及麻醉及術后注意事項,包括體位、飲食等,講述心電監(jiān)護與術后置留導尿管等配合事項。③術后護理:患者術后麻醉期護理人員在旁守候,患者清醒后詢問手術感受,并征求患者對護理工作意見與要求,對患者進行隨訪。
1.3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率、舒張壓、收縮壓和皮質醇濃度;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護理前后心理舒適度進行評定,1~100分,得分與舒適度成反比[2]。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用SPSS21.0軟件分析,(x±s)表計量資料,t行組間比較;百分比(%)表計數(shù)資料,?字2行組間比較,P<0.05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心理舒適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前SAS評分、SDS評分(33.29±8.05)分、(37.22±10.33)分,對照組(33.22±8.01)分、(37.48±10.56)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心理舒適度高于對照組,其SAS、SDS評分(47.93±4.66)分、(50.99±1.23)分均高于對照組(43.5±4.09)分、(47.33±1.06)分(P<0.05)。
2.2兩組患者手術應激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手術應激情況低于對照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及皮質醇指標(68.19±1.58)min/次、(121.66±2.59)mmHg、(87.22±4.59)mmHg及(508.33±187.92)ng/L均低于對照組(78.33±1.72)min/次、(43.13±3.22)mmHg、(91.48±3.22)mmHg、(577.99±197.06)ng/L,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室是為患者提供治療與搶救的重要部門,工作量大、時間長、技術要求高并伴隨風險,其護理工作完成過程需不同護士相互協(xié)作,因此如何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成為院方關注的重要問題[3]。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后SAS、SDS評分(43.5±4.09)分、(47.33±1.06)分均低于對照組(47.93±4.66)分、(50.99±1.23)分,且研究組患者手術應激程度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無縫隙服務可改善患者心理舒適度并降低患者應激程度[4,5]。通過無縫隙護理小組的組成,將老、中、青護理人員進行搭配,可在滿足患者需求基礎上進行護理人員的合理配置,而將各患者護理人員組成人員的固定,可明確各護理人員崗位職能與分工,便于對其護理工作進行高效監(jiān)管,使各護理人員積極參與到患者治療與護理中,將被動化為主動,提升其工作自覺性與責任感,從而有效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6,7]。另外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知識普及,可緩解患者心中對疾病與手術焦慮情緒,成功案例的講述為其樹立手術成功信心[8]。
綜上,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無縫隙服務可改善患者心理舒適度,降低患者對手術應激程度。
參考文獻:
[1]徐繼洲.無縫隙服務在手術室全程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貴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4):94-96.
[2]唐力嬌,沈小紅,劉小玲.手術室護理服務中應用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5):2076-2077.
[3]劉燕,韋鳳平,陸謝娜,等.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在手術室外來器械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3):347.
[4]王輝,吳爵.全程無縫護理模式在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0):1919-1921.
[5]王秀英,葛永春.手術室對圍手術期患者實施護理路徑護理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2013,37(8):735-736.
[6]王玉玲,李維維,韓玉芳.優(yōu)秀護士行動指南[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217.
[7]張麗霞,史金鴿.無縫隙護理模式在外科手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臨床醫(yī)學,2014,27(7):580-581.
[8]陳紅萍.護理干預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4,21(10):1317.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