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
老人去世,子女們展開爭奪遺產(chǎn)的“戰(zhàn)爭”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于是,有些老人拋開忌諱,生前立遺囑處分遺產(chǎn)。然而,一紙遺囑仍然不能免除子女間的猜忌和爭奪。為了盡量避免自己身故后子女們起沖突,有些老人便采取立遺囑將房產(chǎn)留給孫輩的迂回戰(zhàn)術(shù)。他們的良苦用心,有時卻變成一份沉重的饋贈,讓孫子孫女卷入父輩的矛盾漩渦……
拿著爺爺遺囑,女中學生告叔叔伯伯
中學生彤彤由爺爺撫養(yǎng)長大,兩人感情深厚。幾年前,爺爺住院期間立下遺囑,將自己的房產(chǎn)留給孫女彤彤。
爺爺去世后,當彤彤拿著爺爺?shù)倪z囑到房管局辦理過戶時,被要求出具公證處的繼承公證。但是,想要辦理繼承公證,只憑遺囑還不行,爺爺?shù)钠渌ǘɡ^承人必須對遺囑沒有異議。彤彤的大伯明確表示,拒絕辦理公證手續(xù);其他兩個叔叔、伯伯,也不明確表態(tài)。為了繼承房產(chǎn),彤彤只好將3人起訴到法院。
經(jīng)法院調(diào)查,彤彤的爺爺陳老先生,生前一直與彤彤一家3口共同生活,日常起居都由彤彤的父母照顧。老人被查出癌癥晚期住院治療期間,正巧鄰居和社區(qū)干部來醫(yī)院看他,他便央求兩人幫忙寫個遺囑做個見證。為了確認自己的精神狀況,陳老先生還專門請了醫(yī)院的一個醫(yī)生也做見證人。做見證的醫(yī)生表示,老人住院期間,一直是三兒子夫婦(彤彤的父母)對他進行照料,其他3個兒子沒見蹤影。而且老人住院期間,所有的花費也都是三兒子負擔。
最終,法院認可了陳老先生所立遺囑的真實性,依照遺囑判決老人名下的房產(chǎn)由彤彤繼承。
爺爺留房給孫子,姑姑伯伯不同意
十幾年前,奇奇的爺爺奶奶在北京市中心買下了一套房子,登記在爺爺鄭老先生名下。爺爺奶奶一共生育了4個子女。
鄭老先生在世時,專程到公證處進行了遺囑公證,表示在自己百年之后,將房產(chǎn)中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全部留給自己唯一的孫子奇奇所有。事實上,鄭老先生遺囑中提及的這套房子,雖然登記在他的名下,但當年交購房款的卻是他的小兒子,也就是奇奇的父親。所以,老人認為應該把房子留給小兒子一家。
鄭老先生去世之后,老伴兒張老太太仍然在世。張老太太同意根據(jù)遺囑分割房產(chǎn),但奇奇的姑姑和伯伯卻提出了異議,拒絕配合辦理繼承公證。奇奇一方只得提起訴訟。
最終,法院認可了鄭老先生所立遺囑的真實性,據(jù)此將房產(chǎn)的一半判給奇奇繼承。
法官釋法:僅憑遺囑不能直接繼承
法官介紹,真實有效的遺囑能夠確定遺產(chǎn)的歸屬,但是由于銀行、房管局等相關(guān)單位不具有鑒定遺囑效力的法定義務和能力,繼承人僅拿著遺囑去要求過戶房產(chǎn)或者取款等,都不會被受理。只有拿著公證處的繼承公證書或司法文書才行。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憑遺囑繼承遺產(chǎn)通常有3種途徑:繼承公證、法院訴訟或調(diào)解后司法確認。
而繼承公證也不是拿著遺囑就能辦的。其前提是死者的全部法定繼承人對遺產(chǎn)的分配沒有爭議,公證機關(guān)就此作出一個證明,即繼承公證書。但如果法定繼承人有爭議,即便有遺囑,公證處也不會出具繼承公證書。因此,如果法定繼承人對遺囑的爭議較大,很難自行或經(jīng)調(diào)解達成一致,那么就只能對簿公堂了。到了法院,法官會對遺囑的效力進行審查,沒有違反法律規(guī)定、侵犯他人合法權(quán)益且真實有效的遺囑,無論其他法定繼承人有多么不情愿,法院也會遵照遺囑進行判決。
(文中人物系化名)
插圖:劉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