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除了刑訊逼供、“協(xié)作”辦案等頑癥,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的缺位也是導致冤假錯案產(chǎn)生的重要因素。2015年,最高檢嘗試推動構建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關于異地審查該如何啟動以及異地審查、申訴泛濫與司法成本三者間該如何調(diào)和等問題仍有值得探討的空間。
關鍵詞:冤假錯案;刑事申訴;異地審查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8-0131-02
2014年是平反冤假錯案的高峰年[1]。刑訊逼供、嚴刑拷打是導致冤案發(fā)生的直接原因。但是,我們不僅僅要反思審判前造成錯案的行為,還應當注意,審判后被告人一方申訴救濟的失靈也是冤案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刑事申訴救濟的失靈
一般而言,被告人被錯判后會將最后一絲希望寄托在啟動再審上,但是在實踐中可能會出現(xiàn)申訴審查機構或者不予受理審查或者受理后久拖不予答復,有的甚至將申訴人關押起來,導致申訴救濟的失靈。例如,1998年佘祥林案,因故意殺人罪佘祥林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其母親申訴無果反而被關9個月,直至2005年佘祥林妻子張在玉突然出現(xiàn),原一審法院再審宣判佘祥林無罪。再如,2000年黃家光案,因故意殺人罪黃家光被判處無期徒刑,判決生效后黃家光一刻不停地申訴,2003年海南省檢察院受理申訴,4年后才做出《刑事申訴復查通知書》,認定黃家光申訴不成立。直至2013年黃家光向最高檢申訴才得以啟動再審,2014年9月海南省高院再審宣判黃家光無罪。因此,通過完善我國的刑事申訴制度來預防和糾正冤假錯案十分必要。
(一)申訴案件的管轄
我國接受申訴的機關包括法院和檢察院。若向法院提起申訴,根據(jù)刑訴法解釋的規(guī)定,申訴由終審法院審查處理。上一級法院對未經(jīng)終審法院審查處理的申訴,可以告知申訴人向終審法院提出申訴,或者直接交終審法院審查處理;案件疑難、復雜、重大的,也可以直接審查處理。對未經(jīng)終審法院及其上一級法院審查處理,直接向上級法院申訴的,上級法院可以告知申訴人向下級法院提出。①若向檢察院提起申訴,根據(jù)高檢規(guī)則,申訴由做出生效裁判的法院的同級檢察院的刑事申訴檢察部門辦理;案情重大、疑難、復雜的,上級檢察院可以直接受理。②總結以上規(guī)定,申訴主要由終審法院及其同級檢察院的刑事申訴檢察部門負責審查,一般不得越級申訴。
(二)申訴審查的期限
申訴審查是啟動再審程序的前提條件。如果對審查遲遲不予決定,那么無從談起再審程序的啟動。刑訴法解釋規(guī)定了法院對受理的申訴案件應當在三個月內(nèi)做出決定,至遲不得超過六個月,而關于檢察院審查刑事申訴期限的規(guī)定在2014年之前并不明確,實踐中法院、檢察院也存在著審查久拖不決的情況。例如,在黃家光案中,2003年海南省檢察院受理了申訴,4年后才做出《刑事申訴復查通知書》,認定黃家光申訴不成立。類似案件均反映出了申訴審查機構對于被告人一方的申訴一拖再拖,致使被告人一方無法向上一級法院或向上級檢察院申訴。因此,嚴格把握申訴審查的期限也是刑事申訴制度改革的一大重點,最高檢于2014年10月發(fā)布的《人民檢察院復查刑事申訴案件規(guī)定》將審查刑事申訴期限規(guī)定為兩個月,其中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經(jīng)批準可適當延長審查期限。③該規(guī)定對檢察機關的審查期限做了較刑訴法更為嚴格的限制。然而,該規(guī)定仍未明確逾期不予答復的后果和責任,仍無法避免申訴審查機構久拖不決的問題,所以構建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仍有其必要。
(三)刑事申訴異地審查的初步探索
如果申訴審查機構限于本地的法院和檢察院,那么終審法院和同級檢察院“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難保會正確對待申訴人的訴求。因此,構建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對于完善申訴制度、保障被告人權利大有助益。例如,在聶樹斌案中,河北省高院的裁定結果難以被接受。因此,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東省高院復查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一案,該案成為開辟我國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的第一案,是對構建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的初步探索。
由于聶樹斌案的特殊性,目前該案僅是適用刑事申訴異地審查的特殊個案,但是根據(jù)刑事申訴制度的改革方向,異地審查將成為刑事申訴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在最高檢的推動下,2015年是積極探索建立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的一年。構建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是勢在必行的,建立異地審查制度將涉及刑訴法的修改,從而在法律層面上保障申訴救濟。目前我國正處于探索建立異地審查制度的階段,關于該制度具體的構建方案尚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二、構建異地審查制度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最高檢提出擬構建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但是具體方案并未發(fā)布[2]。本文認為探索構建該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刑事申訴異地審查的啟動
1.啟動條件。根據(jù)刑訴法,刑事申訴由原來的終審法院進行審查,申訴被駁回后申訴人可向上一級法院或檢察院申訴,此時不需要啟動異地審查,只有當終審法院久拖不予答復時才啟動異地審查。如同聶樹斌案審查的啟動,如果啟動再審得不到當?shù)毓珯z法的配合,那么由最高院來指定另一省高院再審此案更為合理,審查結果也更加有公信力。但是,要嚴格把握申訴異地審查的條件,一般而言,在本地法院公正、獨立司法的前提下,由本地法院負責申訴的審查較為節(jié)約司法成本;而如果出現(xiàn)本地公檢法三家相互維護,造成申訴審查久拖不決的情況,申訴人可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啟動申訴的異地審查。正如洪道德教授指出的,一個申訴案件由本地法院開始復查,若長期得不到答復,這樣的案件就可以納入異地審查的范疇[3]。如果在本地法院已得到明確答復,且申訴人也認可的則不需要異地審查。刑事申訴的重點依然是推定本地法院、檢察院進行有效的申訴審查。因此,對于刑事申訴,本地審查是原則,異地審查是例外。本文認為,異地審查的啟動條件為以下兩點:一是本地法院、檢察院的申訴審查久拖不決;二是被告人一方頻繁申訴,始終不服本地法院、檢察院的申訴審查決定的。
2.啟動后如何審查。異地法院立案再審后該如何審查申訴案件?對于律師的閱卷權、是否舉行聽證等問題在我國刑訴法中并無明文規(guī)定。聶樹斌案作為異地審查的第一案,在再審過程中的許多程序和操作可謂是從未有過的,在法律中也難以找到依據(jù)。但是,山東省高院提出了再審的兩個原則:一是要確保該案的進程公平、公正、公開;二是要讓社會公眾、申訴人以及代理律師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在這兩個原則的指導下,聶樹斌案再審程序的具體推進更加明確化。首先,保證律師的閱卷權,山東省高院提出凡法官能閱的、法律允許查閱的案卷,律師都可以查閱。申訴律師的閱卷權得到了較為充分的保障。其次,聶樹斌案的申訴復查采用了聽證會的形式,且對于不涉及當事人隱私的事項依法對外公開,向公眾展示了申訴人、申訴代理律師、原辦案單位三者的意見,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采用聽證會形式在司法實踐中較為少見,這種新形式的申訴程序是確保公開、公正的有益探索。卞建林教授指出,聶樹斌案屬于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的疑難案件,在申訴過程中舉行聽證會是創(chuàng)新也是探索,對推動司法公開、提升司法公信力意義非凡。聶樹斌案作為異地審查第一案,在審查過程中開創(chuàng)性地以聽證會的形式向社會公開,得到了申訴人一方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這種做法很可能被引進日后的異地審查案件中。因此,鑒于重刑類刑事申訴案件的重大、復雜性,在構建異地審查制度時可考慮將聽證程序作為常規(guī)化的審查程序。
(二)異地審查、申訴泛濫與司法成本三者間的調(diào)和
1.異地審查對濫申訴的影響。我國刑訴法明確規(guī)定了申訴人不得越級申訴,但是在實踐中,由于終審法院對于申訴審查久拖不決,導致很多申訴人無奈之下越級申訴,大量涌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基于法律規(guī)定和審級分工不能直接審查由全國各地涌入的泛濫的申訴,導致了申訴無人理。申訴無人理和申訴泛濫都嚴重擾亂了司法秩序和減損了司法權威。推行異地審查制度,申訴人對于終審法院的久拖不決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異地審查,異地審查可以增加申訴人對審查機構的信賴程度,減少重復申訴和越級申訴。
2.異地審查與司法成本。異地審查帶來的審查人員的重新配置、當事人和案卷的長途運送、聽證程序的舉行等都將大大增加申訴審查的成本。因此,有人提出異地審查會造成司法成本的增加和司法資源的浪費,并提出本地法院審查和本地法院的上一級法院審查申訴已是綽綽有余,何必要轉到異地法院審查,既增加成本又降低效率。然而,2014年的幾起冤案被平反以及本地法院對于被告人一方申訴的漠視和拖沓都證明了異地審查絕非多此一舉。從每個個案來看,異地審查的確增加了人力、物力、財力,造成了審判成本的大大增加,但是,其審查過程更加公開公正、其再審結果更加令人信服,這些訴訟結果帶來的申訴人的息訴罷訪和社會公眾對司法機關的認同感所具有的價值是巨大且不可替代的。因此,異地審查并不必然導致司法成本的增加,從長遠的角度看,異地審查在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后所得到的相對公正的審判結果將會產(chǎn)生更大的司法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構建的意義
1.防范冤假錯案。被告人一方的申訴主要在兩個階段最為集中,第一階段是判決生效之后,被告人一方不服生效判決,即使沒有法律規(guī)定的申訴理由也不斷地申訴上訪;第二階段是出現(xiàn)了新的事由之后,如“亡者歸來”“真兇出現(xiàn)”等,這時被告人一方會基于這些新的事由進行申訴。第一階段的申訴審查主要起防范冤假錯案的作用,而第二階段的申訴審查則能夠起到糾正、問責的功能。根據(jù)刑訴法,有五種情形可作為申訴的理由,①但是被告人一方基于上述理由的申訴有時會得不到重視或者面臨久拖不決,時間的拖延對于被告人的傷害是不可恢復的,尤其是在死刑案件中。此時如果能夠及時啟動異地審查,或許能夠“救人一命”。因此,異地審查制度能夠有效地防范冤假錯案,保障被告人人權,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2.破除地方保護,及時糾正錯案。中國是一個講人情、重關系的社會,司法審判有時會受到地方保護和不當干預。目前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官員貪腐案件都實行異地審判,就是為了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官員在本地的人際關系網(wǎng)牢不可破,很難保證司法的獨立公正,所以對于類似案件實行異地審判已成為司法慣例。同理,在申訴制度難以有效糾正冤假錯案的大背景下,實行異地審判能夠更好地對案件進行申訴審查。正如洪道德教授指出的,構建異地審查制度的有利之處就在于破除司法的地方干擾和地方保護。要打破司法的地方保護,異地審查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中國法院2014年糾正10件重大冤假錯案[EB/OL].[2016-
02-17]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5-03/
18/c_1114687567.htm.
[2]最高檢:2015年探索建立刑事申訴異地審查制度[EB/OL].[2015-01-22].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5-01/221/c-1114094934.htm.
[3]中央政法工作會議首提異地審查制度,破除地方保護[EB/OL].
[2015-01-22].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5-
01/22/c_127408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