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媒介正在融合,廣電業(yè)內部格局已形成。國內傳媒集團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縣級廣電幾無競爭力,而縣級廣電的受眾也在經歷劇烈的變遷。在這些新形勢下,需要用新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一是堅持黨媒姓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2月19日召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縣級廣電是最貼近“遷徙的受眾”的媒介,需要堅定黨的領導,因地制宜地制作和傳播節(jié)目,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在價值觀多元的時代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是打造“鄉(xiāng)村輿論場”??梢詫⒖h級廣電作為縣一級的輿論減壓閥,將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都放在電視臺,將社會矛盾盡量在縣一級就解決掉??梢越⒖h一級的問政平臺,逐漸建立黨媒的權威。城鎮(zhèn)化建設如火如荼的今天,“鄉(xiāng)村輿論場”不僅能夠為縣城固定工作的受眾提供輿論通道,也是化解城鎮(zhèn)化現場矛盾的需要,而且,城鎮(zhèn)化及城鎮(zhèn)化的配套建設,也為縣級廣電收入提供了新的途徑。實際上,只要“鄉(xiāng)村輿論場”做得好就會有受眾,有受眾就會有廣告。第一位的一定是做好節(jié)目,做好黨和群眾的輿論平臺。
三是縣級廣電也要走融合之路。從功能上,將看電視變成用電視。在縣一級,每個單位都運營客戶端不現實,但是由政府牽頭,整合資源,讓縣級廣電與電信合作做縣級網絡電視、做政務平臺,實現與受眾的互動是具備可行性的。
(雷揚文,摘自《西部學刊》2016年第4期)
(本專欄與中廣聯《中國廣播電視理論動態(tài)》編輯部合辦,欄目編輯:劉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