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
對聯(lián),是中國文學特有的一種形式。它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其中藥名對更不可多得,堪稱對聯(lián)中的珍奇。
中草藥,為中華民族所獨有。故此,藥名對作為對聯(lián)之一種,是頗具民族特色的。除了在燦若群星的對聯(lián)中,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藥名對外,民間還流傳著一些用中藥名對對的趣話。
何謂藥名對?常有人將藥名對誤認為是那些把藥名直接引入聯(lián)中的對聯(lián)。如:
馬屁菌,
雞屎藤。
其實不然。所謂藥名對,是指那些采取雙關的修辭方式,把藥名暗含在聯(lián)中的對聯(lián)。如:
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在這幅藥名對中,紙(枳)殼、半下(夏)是同音雙關,防風、陳皮是意義雙關,均為中藥名。
藥名對,如果寫得好,可以妙趣橫生,有一定的欣賞價值。如,前幾年在北京某藥店有過這樣一副藥名對: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此聯(lián)既風雅別致、詼諧有趣,又符合藥店本身身份,對招徠顧客實有好處,不能不說它是一副頗見功力的意義雙關對——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藥名,在聯(lián)中是一語雙關的。
另外,還有一種湯頭對,可視為藥名對的同族。如曾有一副諷刺袁世凱“皇帝夢”的對聯(lián),它自然而巧妙地借用了兩個中藥湯頭名寫成,辛辣、幽默,其聯(lián)云: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陳湯。
這里“六君子”、“二陳湯”本為中藥湯頭名,卻分別指擁袁“籌安會”六君子和首擁后叛的陳樹藩、陳宦、湯薌銘三人。
藥名對,除了前文已舉出的,還可以列舉三例——
其一:
稚子牽牛耕熟地,
將軍打馬過常山。
聯(lián)中的“稚子”即梔子,“打馬”即潘打馬,全聯(lián)對得十分工整恰貼。
其二: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zhàn)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云母天仙。
聯(lián)中“國老”即甘草的別名,此聯(lián)全用中藥名敘對,一氣呵成,情趣盎然。
其三:
木通牽牛,過淮山,遇滑石,跌脫牛膝,問如何續(xù)斷?
土狗推車,度寒暑,跨田翹,損破車前,看怎樣茴香?
這副藥名對采用了問答式,但它有別于一問一答式,其上下兩聯(lián)都是問句,而把答案留給了讀對的人去思考,這樣可以更增添藥名對的情趣。
另外,有一則用中藥名應對的趣話,民族特色頗濃,其內(nèi)容為:有位中醫(yī),善于用中藥名作對聯(lián)。一天,有位客人一進門就指著門口的燈籠說:“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醫(yī)生應聲道:“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笨腿诉M院后,贊嘆道:“煩暑最宜淡竹葉”,醫(yī)生隨口對出:“傷寒尤妙小柴胡?!笨腿嗽谠豪镒潞螅殖鲆宦?lián):“玫瑰花小,香聞七八九里”,醫(yī)生不假思索地應對日:“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笨腿丝赐瓴。o別時又道:“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醫(yī)生笑著對道:“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總觀以上幾副藥名對,不難得出如下結(jié)論:藥名入聯(lián),草木生輝;藥名聯(lián)對,別具特色。
除此,還有一副集中藥名、花名、蟲名、鳥名于一聯(lián)的趣對,其聯(lián)云:
藥是當歸,花宜旋復;
蟲還無恙,鳥莫奈何。
此聯(lián)為近代詩人黃遵憲所撰寫。他的前期詩作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頗多暴露,戊戌變法失敗后,他雖遭迫害,但不改初衷,依然強烈渴望變法維新。這副對聯(lián)就是他臨終前一年,在重病纏身的境況下寫成的。聯(lián)中的藥名是“當歸”,花名是“旋復”(其實也是藥名),蟲名是“無恙”,鳥名是“奈何”(即杜鵑)。其中“藥是當歸”、“蟲還無恙”,是喻寫自己的政治信念決不改變;“花宜旋復”、“鳥莫奈何”,則是始終堅信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實現(xiàn)。這副對聯(lián)可謂構(gòu)思奇妙,匠心獨運,不失為聯(lián)中之精品。
藥名對,較之一般的對聯(lián)更為難寫,它除了要求熟悉一般的對聯(lián)常識和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外,還必須對藥名十分熟悉,否則,就不可能信手拈來,把藥名自然而巧妙地寫入聯(lián)中,更不可能把藥名對寫得巧、諧、趣、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