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黎婷
[摘要]:按照繼承的方式將侵害繼承權分為侵害法定繼承權、侵害遺囑繼承權兩類,并試圖為每一種類型提供相應的救濟機制,以期繼承法律關系的穩(wěn)定和遺產的順利流轉。
[關鍵詞]:法定繼承 遺囑繼承 救濟
繼承權是繼承人對被繼承人權利義務的概括性承受,是一項基于身份關系的財產權利。我國目前立法對繼承權侵權的救濟主要依據《繼承法》繼承人得行使繼承回復請求權和依據《侵權責任法》將繼承權列為保護對象,受害人可要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F(xiàn)實生活中侵害繼承權的案件比比皆是,侵害繼承權的方式更是形形色色。在形形色色的行為中認定繼承權侵權,并為繼承權侵權找到相關的救濟途徑就成為解決繼承權侵權案件的目的所在。
一、侵害法定繼承權
法定繼承是指繼承人按照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繼承人范圍、順位和份額對被繼承人權利義務的概括性承受。在法定繼承中繼承人的范圍、順序和份額均有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第三人很難僭稱為繼承人,因此對非繼承人侵害繼承權的認定是相對容易的,試舉“侯門遺產案”予以說明。
侯某系死者侯某某之兄,其一直主持弟弟的后事。侯某某女兒為侯某某第一順位繼承人。侯某某去世后,侯某某女兒向侯某商議遺產清理問題,但侯某以各種理由拒絕,侯某某女兒回到父母生前居住的房子發(fā)現(xiàn)房子已經被搬空,隨后多次與侯某聯(lián)系,要求收回父親遺產,但一直未得到回復,后侯某某女兒同其妹將侯某告上法庭。侯某律師稱,侯某在其弟弟去世后辦理后事,并得到家人的一致認可。并稱侯某某女兒有多分遺產的想法,多次拿走了遺產,侯某暫時不清理遺產只是想分的公平,而且侯家有家規(guī),遺產一年后才能分。筆者認為:首先,侯某某作為第二順序的繼承人,其繼承權期待權并沒有轉變?yōu)槔^承既得權,本案的繼承權侵權系由第三人實施。其次,依照物權變動原理,被繼承人死后,遺產便轉為繼承人所有或者共同繼承人共同共有。雖然在這期間有一定的過渡,但在過渡期間權利人的權利并不喪失。因此,侯某的行為構成了對侯某某女兒姐妹繼承權的侵害。
除了上述情形外,還要考慮繼承中的一種復雜情形——共同繼承。所謂共同繼承是依照法律規(guī)定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繼承人共同繼承被繼承人遺產。共同繼承人是共同繼承中享有并且行使繼承既得權的數(shù)個繼承人,繼承開始后,共同繼承人對遺產共同共有,其中一個或者部分繼承人非法增加自己繼承份額、減少其他共同繼承人繼承份額的行為均構成對其他共同共有人的繼承權的侵害。侵害法定繼承權的行為可以依據我國《繼承法》第8條予以救濟,即被侵權人享有繼承回復請求權。與此同時,繼承權也為我國《侵權責任法》的保護對象,可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返還財產或者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
二、侵害遺囑繼承權
遺囑繼承是指繼承人依照被繼承合法有效地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一種繼承方式。遺囑繼承開始后,真正繼承既得權的人為遺囑繼承人,其他任何人對遺囑繼承人的繼承權負有不得侵害的義務。有效遺囑對繼承人及其份額的安排非常明確,非繼承人和共同繼承中的部分繼承人的繼承權侵權行為都較為容易辨識。遺囑繼承權侵權包括對繼承期待權的侵害和對繼承既得權的侵害。在繼承期待權侵權案件中,主要表現(xiàn)在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銷遺囑;偽造篡改和消滅遺囑。對繼承既得權的侵害包括上述兩種情形造成的侵權外還包括行為人強制占有遺產,阻礙繼承人遺囑權利實現(xiàn)的情形。
在遺囑繼承中,對繼承期待權的救濟主要是恢復繼承期待權人的期待狀態(tài),排除將來對繼承既得權造成實質侵害的可能性。對繼承既得權的侵害得適用繼承回復請求權救濟,也可依據《侵權責任法》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返還財產或者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在審理“王保富訴三信律師所侵權糾紛案”中認為,被告三信律師所在履行與王守智簽訂的《非訴訟委托代理協(xié)議》時,未盡代理人應盡的職責,給委托人及遺囑受益人造成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賠償范圍限于原告王保富因遺囑無效而被減少的繼承份額。當時法院判決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比缃駥^承權的保護更加充分,可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責任。
綜上所述,對這繼承權侵權的救濟都要具體分析是對繼承期待權的侵害和繼承既得權的侵害,并要著重考慮共同繼承這種復雜情形。對繼承期待權的保護主要是消除危險,保證在無法定事由的情況下保證繼承人的繼承既得權的實現(xiàn),這種救濟是以身份確認為基礎的,應為《繼承法》所保護;對繼承既得權的侵害可通過繼承回復請求權來救濟,可以要求侵權人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從而加強對繼承權的全面保護,保證繼承法律關系的穩(wěn)定和遺產的順利轉移。
參考文獻:
[1]劉文著.繼承法比較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劉春茂.中國民法學·財產繼承.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
[3]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楊立新.侵權責任法條文背后的故事與難題.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