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玲
摘要:小孩子如同一顆小樹苗,需要園丁不斷地澆水、修枝、驅蟲等精心的培植,更需要不斷地去洗滌孩子們的心靈,使他(她)們在學習的道路上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香薰、香洗 沁入情感 引發(fā)學習
一個剛到我班,卻是一個連讀三次一年級的學生明明(化名),兩天又沒來上學了,我又一次來到他家家訪,見他正在園子里干活,與他一起把活干完。孩子端過水盆,我隨意拿起肥皂洗手時,明明同學卻遞上了香皂,這一個舉動使我想到了對孩子的教育需教師不斷地進行香薰、香洗、香鑄。讓每個孩子都走上人生的坦途。那么該怎樣去做呢?
一、沁入情感
我們今天的孩子們大多是獨生女,在家都是小“皇帝”的待遇,一些孩子惰性強,很自私,缺乏責任心、自信心。這樣擺在我們教師身上的教育擔子就更重了。尤其是小學生,在他們的人生剛剛開始的時候,怎樣去“香薰”、“香洗”呢?
一是香得入微。那是上小學二年級第一學,快到期末時,一文(化名)同學情緒非常低落,我發(fā)現后問明緣由,她一邊流著淚一邊告訴我,爸爸媽媽離婚了,媽媽走了,爸爸又出了事被教養(yǎng),爺爺奶奶開個小賣店維持生活。可前一天因開麻將館,爺爺又被派出所抓走了。唉,怎么一連串的災難都降到了這個家庭,我就把她接到家當我的孩子一樣待,一切由我來擔,一文同學的心算是有些安慰。奶奶處理家庭發(fā)生的事。當時班級里孩子父母的離婚率較高,他們最害怕父母打架、離婚。
二是香的普遍。得知此情,我開始逐個進行家訪。我了解到,我們所在的城邊小學,不少的孩子家長外出打工,由于長期在外,出現了生活和感情的糾葛,經常打架,頻繁離婚,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在校時邊上課邊看護;放學后,我把這些孩子時常帶到家中,給他們做吃喝,用母愛的心去撫慰這些孩子,讓他們在父母的吵鬧中和失親的痛苦中走出來。
三是香得及時。由于受家庭影響,有的孩子已經喪失上學信心,一些孩子還染上了網癮,有時竟然曠課去上網,我就一個個地把他們找回來,像“香精“一樣尋找這些孩子最能接受的方法和語言,成為沁入孩子生活的香精。及時當勉勵,用”香精母愛“般的愛,喚醒了他們的良知。在那段時期,對于這些學生看來,就是教育的難點。從中我體會到,對于一個教師來講,首先要有愛的“香意”,然后是香的入微,才能滌潔孩子的心靈。從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體會到:香如春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污如磨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孩子的頑皮需要“香洗”,孩子的躁動需要“香扶”,孩子的傷害需要“香慰”,孩子的成長需要“香托”,孩子的心靈需要“香鑄”。更使我懂得了香連關愛,香聯養(yǎng)成,香聯成長時限的道理。
二、沁入學習的香精
一是香成習慣。沉錨效應,說的是人的判斷定式,易受第一印象的所限制,遇事會不自主地將認識“錨”在第一信息上,影響了正常的思維走向。對于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在思維定式上極易發(fā)生“沉錨效應”,不少不良習慣是從父母那學來的。如:浮躁、對抗、粗魯、冷暴力,不思進取等,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長。這些不良習俗不該,將貽害終生。作為這些教師必須幫助孩子洗掉這些不良習俗。蘇霍姆林斯基說:“當學生意識到你在教育他時,你的教育是失敗的?!庇谑俏议_始了“相中有神,卻無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養(yǎng)成教育。首先是嚴禁求學精神的養(yǎng)成教育,教學中抓住小學生好奇心的閃光點,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態(tài)度的養(yǎng)成教育,形成好學求實的學風。養(yǎng)成了勤學上進的好習慣。
二是香成良知。愛因斯坦說:“只有將課堂上的東西全部忘了,才是真正的教育?!蔽依每茖W課實踐性強的特點,對孩子進行自然觀的啟蒙引領。用科學的良知取代童玩的無知。
三是香成智志。從理論上講,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過程中,關注過程,兼顧結果,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質性的內在要求。心理學認為:元智是智能核心,能自覺地修正錯誤?!澳敲丛鯓尤崿F無知與德育點的內在聯系呢?
1.教香讓色?!敖滔阕屔熬褪前严憔木窠唤o學生,師生呼喚角色,讓香互溢,彼此凈心潔神,營造一個學生在課上課下與教師平等人格和地位的氛圍。這樣在一些一時難以理解的學習問題上,可以隨時對話。討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人生平等”的人格感,學會在活動、游戲、討論、實驗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獨立動手、動腦,分析解決問題和與人相處的團隊合作精神。
2.傳香讓色?!皞飨阕屔本褪前严愕木駛鹘o學生,把教學中的精彩讓給學生。教學方法決定教學質量,教育目標決定教育方向。就基礎教育而言,我們的教學和教育不僅僅是讓孩子學到了什么,而是學會要探索什么,只要把握住我們教育中的“神”,才能更好地把教育中的“神”貫穿到教育各項工作中來,這樣就應該從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入手,不斷不斷地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才能自然地把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促進孩子個性的健全發(fā)展。為啟發(fā)孩子們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在上音樂課時,根據學生自己愛好,自行組織音樂課,采取“學生教學生,學生教老師,師生互學”的方法,輪流執(zhí)教,讓孩子們自主選擇歌曲,主動探究音樂學習方法,去嘗試成功,也體會失敗,學習克服各種困難,尋找失敗原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與此同時還在傳授音樂知識中滲透愛國主義情懷。組織孩子演唱愛國歌曲,轉識成智,從小立下報效祖國志愿。
在香馨的熏淘下,孩子少了些庸俗,多了些高雅;少了些粗魯,多了些文明;少了些對抗,多了些和諧;少了些浮躁,多了些安寧。
幾十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教師的職業(yè)是神圣的,更神圣的是教會孩子學到香的精神,這是作用于心智的,是應付任何事物的能力。如果給學生的一切愛可以理解為香洗的過程,那么教會他們具有“香神”能力,才是香的結果。
我們的教師就像是一塊香皂,我們的教育藝術就是像是香精,充溢著宜人入骨的香氣,一顆永不泯滅的“香心”,緊貼著孩子們的心,用香心的情懷,沁香每個幼小的心靈,護衛(wèi)著他們不受污害,在香心和香藝的培育中,我們的苗子必然是香才?!跋憬獭毕袷且环N藝術,這也許更像我們教師的一種教德。
因此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有與時代同步趕路的膽略和責任,把教育的新思想作為長期的教學課題,加深探討和研究,提出有現實價值的教育思想理論,指導教育工作向科學化、人性化、個性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