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利紅
【摘 要】翻譯是一門科學,同時它也是一門藝術(shù)。它是把一種語言已經(jīng)表達出來的東西用另一種語言重新表達出來。且不破壞它原有的意思和美感,而且翻譯過來也要符合這個國家的文化習俗,鑒賞標準等易于人們理解它的韻味。在英語翻譯這方面,它不但要求翻譯者有較高的英語水平,還要有較扎實的綜合知識、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社會發(fā)展中要在注意詞義的變遷和詞的搭配。
【關鍵詞】英語翻譯;文化傳播;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shù)
語言的互相翻譯不但有利于各國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語言的發(fā)展。翻譯的任務 ,一是理解 ,二是表達。理解主要是從句子結(jié)構(gòu)和語言差異兩個方面去理解 ,而準確地表達是從英語詞義的選擇中獲得的。在搞翻譯工作時最怕碰上習語多的文章。因為為了忠于原者,譯文必須既堅持它的外國味,但也要符合本國文字的要求,而翻譯習語卻是最難把這兩個標準一同達到的。
一、對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的文化傳播
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在以下四個主要方面的差異最為懸殊:一是權(quán)力分配的不同差距;二是個體化與集體化;三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對立;四是思維方式的分析和綜合。在思維模式上,中國強調(diào)“利他”精神,而西方則突出“利己”。中國古來文化就強調(diào)“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西方則是肯定自己的價值;在交際風格方面,中國強調(diào)重感情,西方則強調(diào)注重實際。這也是西方人對中國人難以理解的地方,中國很注重人際關系,而西方人則注重契約精神;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人和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維方式上存在著本質(zhì)的不同,中國人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是由宏觀到微觀,歐洲人的思維方式是由微觀到宏觀,不同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科學體系、文化體系和歷史形態(tài)。中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由大到小,整體意識較強,強調(diào)的是秩序、和諧。中國人在行為準則方面講求待人真誠禮貌、謙遜、尊師重道、道義周全、先禮后兵等;西方人的行為準則分為正式和非正式,正式的場合下西方人講求嚴謹,客觀。非正式的場合下西方人注重開放,互動。
二、對文學藝術(shù)、歷史、地理的文化傳播
在文學藝術(shù)方面,翻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國文學較含蓄,竭力體現(xiàn)意境、意象審美,多在辭藻、修辭及意境等的表現(xiàn);西方文學比較直白、大膽,浪漫、開放。這和中西方的生活方式不同相關。中國文學和西方文學相比,大體上說,西方文學顯得直截了當、率性任真,中國文學則委婉曲折、含蓄深沉;西方文學傾向于鋒芒畢露深刻廣大,中國文學則傾向于綿里藏針機智微妙;西方文學尚一瀉千里的鋪張,中國文學則尚尺幅萬里的濃縮。電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接受美學認為在翻譯電影名時,應該考慮觀眾的文化語境,使譯文與觀眾達成視域融合;同時,有目的地、適當?shù)乇A舢愘|(zhì)文化因子,能夠更好地促進東西方異質(zhì)文明的對話??萍加⒄Z翻譯是英語翻譯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國際交流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萍加⒄Z以嚴謹?shù)倪壿嫼徒Y(jié)構(gòu)、簡練的措辭、客觀的觀點為基本特征,從而對翻譯者的翻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英國是由眾多島嶼構(gòu)成的島國,四面環(huán)海,地處西半球、北溫帶,屬典型的溫帶海洋氣候,潮濕多雨,氣候變化無常,人們大多以航運漁業(yè)為生,于是產(chǎn)生了許多關于船、海及水生物的諺語。中國位于東半球亞洲大陸,漢民族大多棲息在遼闊的平原上,男耕女織,以地為生,靠天吃飯,產(chǎn)生的諺語許多都與天、地、節(jié)氣有關。通過翻譯,我們可以互相了解和學習彼此的歷史文化,地理文化,和文學藝術(shù)。
三、對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的傳播
旅游文本翻譯從一定程度上講就是向外國游客介紹一個國家獨特的文化。與其他類型的翻譯相比,旅游文本翻譯自身的特點。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可通過增補、省略、借譯等方法,把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傳遞給外國游客,從而更好地向外界傳播中國文化。每個地方的文化都各不相同。習慣也是形態(tài)各異。在中國,對別人的健康狀況表示關心是有教養(yǎng)、有禮貌的表現(xiàn)。但對西方人的健康表示關心,就不能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方式。中國人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謙虛看作一種美德。謙虛不但表明一個人有涵養(yǎng)、有水平,而且能夠給對方留下親切,隨和,易于接近與交往的良好印象。在飲食方面:我們喜歡一家人圍著就餐,而西方人就喜歡各顧各的,每個人都分得一份。我們用的是筷子,而西方是用刀叉。西方多發(fā)達國家,他們都講究速度。所以他們的喜歡像麥當勞、肯德基這類速食。中華飲食以食表意、以物傳情,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西方飲食精巧專維、自成體系。西方人認為食物的營養(yǎng)是最重要。而這種飲食文化的差異恰恰是自古本土文化對飲食的作用。中國人親屬之間的關系和稱謂是很復雜的,對與西方人來說是一件很苦惱的事,而西方人就簡單多了。在談婚論嫁時,中國人需要互送聘、嫁妝。而西方則沒有這種習俗,在西方戀人追求浪漫,通常在教堂進行婚禮,他們渴望能夠得到上帝的祝福。中國人往往以年齡大為榮。和別人談話時,年齡越大,資格越老,也就越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在西方文化中,他們把年齡作為個人極為重要的隱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諱別人問自己的年齡。這些方面的差異,如果沒有翻譯人員的解釋,在國際交往中將會鬧出很大的笑話。所以,在英語翻譯中,彼此相互了解和學習不同的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促進文化傳播。
結(jié) 論
總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著很多差異,高超的英語翻譯能加強我們對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文化意識,我們更能主動地,自學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英語翻譯人員要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讓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外國藝術(shù),歷史和風土人情等。
參考文獻:
[1]李熙.《淺談英語翻譯方法》[M].《精英英語論壇》2010-03-02.
[2]董明晶.《淺談英語翻譯》[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