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古芳瑜
對外漢語中“巴不得”與“恨不得”的比較教學
張曉東,古芳瑜
“巴不得”與“恨不得”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是外國學生在學習漢語詞匯時比較容易混淆的兩個詞。二者都有“迫切希望”的意義,但是“巴不得”往往表達的是希望可能發(fā)生的情況,而“恨不得”更傾向于對既定事實相反方面的希望。本文將從語義、感情色彩、語法三個角度來分析其中的差異,并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巴不得;恨不得;語義;感情色彩;語法;對外漢語教學
“巴不得”與“恨不得”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外國學生在學習漢語詞匯中比較容易把它們混淆,所以如何正確使用“巴不得”與“恨不得”成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一個難點。首先,從形式上看,“恨不得”與“巴不得”都是三音節(jié)詞,且都由一個單音節(jié)動詞加“不得”構(gòu)成;在語義上,二者都是用來表達一種迫切的希望,并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最后,在語法功能上,二者都可以做謂語,后接動詞性短語。
雖然“巴不得”與“恨不得”都可以在相同的句式中出現(xiàn),表達相同的迫切情感,但二者在語義、感情色彩、語法上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所以本文將從這三個角度出發(fā)來分析他們的差異之處,并且為對外漢語中二者的教學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相同義素
1.“巴不得”與“恨不得”都是用來表達迫切希望的意義,[±迫切希望]就是他們的共同義素,那么是否可以在語言表達中將“巴不得”或“恨不得”換成“迫切希望”呢?相對的,是否只要是表達“希望”的意義都可以替換成“巴不得”與“恨不得”呢?
(1)我巴不得可以唱首歌給你,作為你的生日禮物。
(2)比賽那天我恨不得能畫好這幅畫。
(3)特魯西埃信心十足巴不得世界杯早日開球
(4)其實,他恨不得讓你坐電話線過去幫他解除困難。
從語義上來看,例句似乎沒有什么毛病,都表示“迫切希望”做某事或?qū)δ呈碌某晒Τ錆M希望,但細細品味就會覺得有些別扭,如果將前兩個例句中的“巴不得”與“恨不得”換成“希望”似乎更恰當。
這樣看來“希望”既可以表達愿望或目的通過自己的努力而達成,也可以是借助外力而實現(xiàn)。而“巴不得”與“恨不得”往往只能表達愿望或目的借助外界力量、受外界因素影響而實現(xiàn)的,所以可以將二者的義素歸納為:
希望[±自主]
巴不得/恨不得[-自主]
上面的例句中,“唱歌”和“畫好畫”都是自主行為,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例句中“巴不得”與“恨不得”表達不準確。對二者[-自主]義素的分析,有利于外國學生更準確地掌握這兩個詞與“希望”之間的區(qū)別,在造句中避免出現(xiàn)用詞不恰當?shù)那闆r。再者,比較是同中求異,只有在分析了二者的相同之處再做差異比較才更有意義。
(二)不同義素
將“巴不得”與“恨不得”的語義拆分開來:“巴不得”中的“巴”意義為“企盼、盼望”,“不得”作為“巴”的補語與“巴”凝固為一個詞,事實上并沒有實際意義,“巴不得x”整體可以理解為“盼望、希望x”;“恨不得”中的“恨”意義為“悔恨”“不稱心”,“不得”與后面的賓語結(jié)合更緊密,“不得x”整體作為“恨”的賓語,“恨不得x”可以理解為“怨恨、悔恨x不能得以實現(xiàn)”。
(1)不過戰(zhàn)士們早就等著打了,他們恨不得把敵人一口吞下。
(2)我十分勉強地應了他一句,巴不得能早點把他打發(fā)走。
(3)有時,折下一些來,自私地插在大大小小的瓶里,輕淡的微黃的玫瑰花之香,與美人蕉的滟紅,真使客廳生色,恨不得多幾個人來賞玩。
(4)周局長正巴不得如此,立即招手喚來兩名護士,攙著第一夫人就走。
(5)那土在水里浸泡了那么多日子,變得如同散了團的豆腐渣似的,他卻使勁攥著、攥著,恨不得一口氣把濕土攥干了才好。
(6)我真巴不得立刻見到你。
“巴不得”所表達的事情往往是有可能發(fā)生或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且該事情的發(fā)生是符合說話人的意愿的。而“恨不得”與“巴不得”正相反,它所表達的事情往往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也永遠不會成為現(xiàn)實,并且所表達的現(xiàn)實情況一般不符合說話人的意愿。
若將以上義素的分析列表,則一目了然,對比鮮明,很容易抓住知識的重點。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以這種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語言知識點,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掌握二者的差別。
巴不得+迫切希望-自主+可能+實現(xiàn)+合意恨不得+迫切希望-自主-可能-實現(xiàn)-合意
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巴不得”也可以用于表示不可能實現(xiàn)的愿望,但是“巴不得”與“恨不得”都表示此意義時,二者的區(qū)別僅是“恨不得”的語氣要更加強烈一些。
“巴不得”與“恨不得”都是表達強烈的盼望之情,但是由于“巴不得”所希望的是可能發(fā)生而且符合說話人意愿的情況,所以它往往表達的是一種善意的期盼,含有褒義色彩。
(1)他很愛孫氏,她見多識廣,關心人關心在實處,巴不得她成天跟自己在一起,遇事幫忙拿主見。
(2)打那時候起,劉邦的軍隊在關中的百姓中留下了好的印象,人們都巴不得劉邦能留在關中做王。
“恨不得”的意義為“怨恨某事不能實現(xiàn)”,迫切盼望之外表達的是一種“怨恨”和“不滿”,所以在感情色彩上多呈現(xiàn)出的是貶義色彩,由此“恨不得”后面使用消極意義的動詞情況就比較多。
但是在詞匯的使用過程中,偶爾也會出現(xiàn)“恨不得”中“恨”的意義弱化,即“怨恨”的意義減少,而“盼望”的意義增加,那么這個時候“恨不得”在句子中的意思與“巴不得”的意義相近,“恨不得”也含有褒義色彩。
(1)一手插在衣袋里,恨不得把那封信撕成粉碎;他覺得它是他平生最大恥辱的痕跡,有它在,他就無面見人。
(2)恨不得將彌漫在四周的所有美色與香氣,都收攝到自己的眼睛和胸腔之中。
例(1)中這封信成為他的恥辱,所以對這封信的怨恨和不滿就用“恨不得”來表達,那么“撕成粉碎”也是一個表達消極意義的詞。然而在例(2)中,“恨不得”表達的卻是對“美色與香氣”的喜歡,也就是對它們的企盼,表達的是一種積極的意義,這里面的“恨不得”可以換成“巴不得”。所以二者的感情色彩區(qū)別可以歸納如下:
巴不得恨不得感情色彩褒義貶義(極少褒義)
“巴不得”與“恨不得”雖然都可以做謂語,后面都可以帶動詞,動詞性短語或小句做賓語,但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
(一)“巴不得”的賓語可以是代詞、指量短語
“巴不得”所表達的意愿往往是已經(jīng)實現(xiàn)或有可能實現(xiàn)的情況,并且符合說話人的意愿,所以可以接代詞或指量短語來復指前一句或上文的內(nèi)容。而“恨不得”沒有“可能”“實現(xiàn)”這兩個義項,表達的意義往往是與現(xiàn)實情況相反的,所以不能指代前文,不能接代詞、指量短語做賓語。
(1)周局長正巴不得如此,立即招手喚來兩名護士,攙著第一夫人就走。
(2)金珊根巴不得這一句,坐在一把酸枝軟墊椅子上,看六嬸抖開一條顧繡粉紅緞被,只聞到一陣甜甜的媚香;又見她把一對鴛鴦枕頭并排安放,心中不禁飄飄然。
“巴不得”后面也有極少情況接名詞做賓語,表達對一種事物或情況的企盼,如:孩子們就巴不得落雨天,陰云漫漫幾個雨點已使他們的靈魂得到了滋潤,一旦大雨滂沱,他們當然要樂得發(fā)狂。
(二)“巴不得”的賓語可以用否定式,“恨不得”不可
(1)我巴不得不去那荒山野嶺的地方。
(2)她巴不得不聽你說這些話。
“恨不得”的賓語用否定形式時,一般會與“連……都/也……”這一格式連用。
(3)我恨不得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想見了。
(三)“巴不得”可以做定語,“恨不得”不可
“巴不得”在做定語時,直接加“的”修飾名詞,并常有“是”一起出現(xiàn),組成“是……巴不得的……”,表達這件事情正是主語所企盼的,是希望能夠發(fā)生的;而“恨不得”由于表達的意義與現(xiàn)實相反,并且?guī)в小霸购?、不滿”的情感,所以一般不可以做定語來表達“強烈的企盼”。
(1)現(xiàn)在金旺回去跟她說要斗小芹,這才是巴不得的機會,丟下活計,馬上就去布置。
(2)穆青跟素荷的關系這么好,這么久,好像也沒有一個適當?shù)钠鯔C欣賞到這些畫,如今有幸目睹,當然是巴不得的事,便與他們兩人一幅一幅地品味。
(四)巴不得可以單獨成句,“恨不得”不可
“巴不得”中的“不得”作為“巴”的補語并沒有實際意義,“巴不得”的整體意義就是“迫切盼望”,在語義上自足,可以獨立成句或單獨做謂語。而“恨不得”的“不得”則跟后面的賓語聯(lián)系更緊密,組合在一起的意義為“怨恨某件事不能成立或發(fā)生”,在語義上不自足,后面要有賓語也就是不能發(fā)生的事件。所以說“巴不得”可以單獨成句,而“恨不得”不可以。
(1)小不高興正巴不得哩,這一下就高興多了。
(2)蔣母王采玉望子成龍心切,見兒子好學求進,當然是巴不得的,于是遍訪四鄉(xiāng)名師,托親求友,為兒子的功名前程不遺余力地奔走。
(3)—今天晚上沒有事,和我一起去看電影吧。
—好啊,巴不得呢!
根據(jù)上面對“巴不得”與“恨不得”二者的語法比較,可以列對比表格。
謂語賓語否定式做定語接代詞、指量短語名詞巴不得√√“是……巴不得的……”√√恨不得√與“連……都/也……”連用???
以往在進行“巴不得”與“恨不得”的教學中,只是列出二者的意義及用法,并沒有將其對比分析。事實上二者無論在含義、感情色彩以及語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在講授的過程中應該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體會二者的相同都表示“希望”的意義,而又與“希望”不完全相同,進而再從語義、語法、色彩等方面逐層剖析,先列舉出大量的例子,讓學生自己感覺二者的差異,在比較之后為學生總結(jié)出二者的差別,可以采用表格形式,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二者語義、語法等方面的差別,引導學生在實際語境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詞。
[1]張斌.新編現(xiàn)代漢語[M].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
[2]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3]張先亮,唐善生.試論“巴不得”與“恨不得”[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6).
[4]盛春麗.“巴不得”和“恨不得”[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4(1).
[5]吳劍飛,周芬.“巴不得”和“恨不得”的語義和句法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2013(1).
責任編輯:郭一鶴
H195
A
1671-6531(2016)09-0052-03
張曉東/長春教育學院助教(吉林長春130061);古芳瑜/長春教育學院助教(吉林長春1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