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肝硬化雖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卻缺乏明顯的“標簽”。它早期的癥狀和體征,多是極為普通的疲乏、消化不良等,所以容易被忽視,一旦確診多屬于中晚期。不過,如果醫(yī)生和患者細心留意,則不難發(fā)現肝硬化的一些蛛絲馬跡。蜘蛛痣,就是肝硬化的標簽之一。
蜘蛛痣,顧名思義,就是長得像蜘蛛。典型的蜘蛛痣中央隆起一個高度為3~5 毫米、直徑2~3 毫米的體部,實際上是一條極細的小動脈,色澤鮮紅。如果用手輕輕觸摸蜘蛛痣體部,可以感到搏動,此處溫度比周圍要高3℃。蜘蛛痣也長腿,而且在粗腿上還分出細腿,那是不同層次的小血管。如果壓住體部,紅色立即發(fā)白,放開后馬上變紅。蜘蛛痣出現的數目不等,多為10余個。
蜘蛛痣多出現在面部、頸部和手背上,前胸上部、后背上部和手臂比較少見,其他部位如口唇、耳、肚臍以下、膝關節(jié)周圍等更少見。若以兩乳頭作為橫截面,蜘蛛痣幾乎全部出現在乳頭以上體表上。蜘蛛痣之所以被醫(yī)生重視,是因為多年來大量的臨床觀察和研究發(fā)現,蜘蛛痣的出現可以反映出肝硬化病情、病理變化等多個方面。
與臨床病情密切相關 蜘蛛痣的出現大致能和病情保持一致:當病情惡化時,蜘蛛痣數目增多;病情改善時,數目減少甚至消失。蜘蛛痣的消長能預示肝功能的好壞。
和嚴重并發(fā)癥有關 門靜脈高壓與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有研究報告指出,蜘蛛痣的數目、個頭的大小、顏色深淺,都與這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幾率有關。
可間接反映肝細胞壞死程度 肝細胞壞死程度,決定患者的病情及預后。有學者通過肝活檢病理標本的研究,發(fā)現肝細胞壞死嚴重時,蜘蛛痣不但數目多,而且總面積大。
當然,還有近50%的肝硬化并不出現蜘蛛痣,尤其是膽汁性肝硬化,除非發(fā)展到門靜脈高壓的階段才會出現。所以沒有發(fā)現蜘蛛痣,也不能否定肝硬化的診斷。蜘蛛痣還可在急性肝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熱、紅斑狼瘡、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和營養(yǎng)不良等患者身上出現,并不表示有肝硬化的存在。
蜘蛛痣也可以出現在健康人身上,特別是兒童,稱為先天性蜘蛛痣。部分孕婦在妊娠第2~5 個月時,會偶爾出現蜘蛛痣,生產后兩個月內自動消失。一些女性因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也會出現蜘蛛痣。
在現實生活中,若發(fā)現蜘蛛痣應該重視,但不要匆忙作出肝硬化的結論。要根據相關病史,包括肝炎史、飲酒史、營養(yǎng)狀況等,同時進行肝臟功能、免疫學和影像學(B超、CT)檢查,必要時做胃鏡,綜合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