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友
摘 要:吐音技巧是笙作品表達、深化樂思的重要手段。伴隨著笙獨奏曲的誕生,笙吐音技巧在短時間內迅速發(fā)展起來,之后隨著獨奏曲的豐富與發(fā)展,吐音在樂曲中應用的方式和演奏技術逐漸成熟并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每一種笙吐音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在應用到樂曲中后又表現出豐富多樣的美學特征,其在樂曲中合理的應用,能夠極大地增強樂曲的藝術效果和音樂表現力。
關鍵詞:笙 吐音 應用
吐音是笙重要的一類演奏技巧,是笙曲創(chuàng)作者和演奏者必須要掌握的一類演奏技巧。吐音技巧是為了在音樂中展現更好的音響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具有藝術特色的演奏技巧,是幾代演奏家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多變的吐音技巧能夠制造出豐富細膩、復雜多變的音響效果,使音樂作品更為豐富飽滿,增添笙藝術的感染力。吐音對于笙曲極為重要,幾乎每首笙獨奏、重奏或協(xié)奏作品均運用了多種類型的吐音技巧。在創(chuàng)作或改編的大量優(yōu)秀作品中,經常出現整段落或起主導性作用的吐音演奏,使作品表現出特定的音樂風格。
吐音是豐富樂曲色彩重要的技術手段,幾乎在所有的笙獨奏曲中都有多種形式的吐音應用,這也充分反映出吐音一定是極具美感的一類笙技巧。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其美感和韻味往往體現在連斷之間,吐音則是造成音樂“斷”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說吐音與連音相對,共同構建了音樂流動的變化之美。吐音必然伴隨著舌的爆破發(fā)音,與較平穩(wěn)的連音相比,具有陽剛之美。當然,吐音僅是一種技術手段,只有與樂曲相結合時才能真正表現出其美的體質。不同類型的吐音又有其各自獨特的美學特征,合理地應用在樂曲之中,會使音樂的美感得到極大的升華。
一、吐音的類型及應用
在吐音技巧的眾多種類中,單吐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其原理為小腹用力,氣流通過口腔進入琴內,需用舌將氣流截斷,使連續(xù)的長音巧妙分開,均勻的發(fā)出清脆響亮的聲音,達到完美的音響效果。而舌在口腔的位置變化不同,使得對音樂的美感也略有不同。筆者通過多年的練習實踐,總結經驗,通過吹與吸的不同方式找到舌在口腔內變換的不同位置。吹奏的單吐音是將舌輕輕卷曲置在上顎,小腹用力,氣流通過口腔,此時舌向下,發(fā)出“吐”字的語音,使氣流進入琴內,反復循環(huán),達到斷奏的效果。而吸奏的單吐音則是將舌自然前伸,舌尖輕輕頂在上牙與下牙之間,此時小腹挺起吸氣,舌尖快速收回,氣流通過口腔吸回小腹,使樂器產生相應反應,而舌反復做此動作,達到斷奏效果。
單吐技巧在每首作品中表達的情感不同,演奏時也會有軟、硬之分,多分布在強音、頓音、保持音、連音,以及傳統(tǒng)樂曲的散板部分等。通??彀逯械膯瓮乱砸羯宕?、明亮、有顆粒性而著稱,即屬于硬吐音。而慢板或散板中出現的單吐有時會音色細膩、婉轉等,此時便需要使用軟單吐。軟硬吐音在樂曲中很少標記,需根據演奏者對樂曲的理解,將軟硬單吐巧妙的分布在樂曲的段落中,強弱軟硬的對比使樂曲的情感表達更為豐富。
笙的雙吐較單吐略微復雜,由兩個語音組成,分別為“吐”和“苦”?!巴隆币襞c單吐的練習方法相同。吹奏“苦”音時,喉嚨關閉,舌根部頂在上顎,氣流通過口腔時,打開喉嚨,使氣進入琴內,與“吐”音相互配合,形成連續(xù)流暢的雙吐音。練習時應先從長音開始練起,每個音節(jié)練習2拍。在連續(xù)演奏時,舌與嘴同時放松,舌尖前伸,口內動作稍大,舌的速度快而富有彈性。熟練掌握后,時值長度逐漸遞減,速度漸速加快,方能達到音色清脆明亮富有彈性。
雙吐音效果強烈,巧妙的運用可以極大地突出作品的風格,因此備受作曲家的青睞,在創(chuàng)作中被廣泛使用。雙吐的基本技法只有一種,但在不同作品中的美學表現形式是豐富多樣的,大致可分為流暢瀟灑、激烈火爆等。流暢瀟灑的雙吐在作品中快速進行的段落里是極為常見的,有時會整段落、長篇幅的出現。如《冬獵》中最后的再現樂段,大段連續(xù)的不同音十六分音符雙吐快速流暢地進行,將樂曲的情緒層層推進。此種快速吐音對演奏者的技術要求極高,口、舌、氣、指必須默契配合、精準度達標,才能使每一個音符如玉盤珠落般清晰流暢,體現出流暢瀟灑的爽快感覺。在流暢性之余,還要注意強弱重音的對比,使演奏更具張力。激烈火爆的雙吐往往在樂曲的最后出現,作曲家正是用雙吐將作品的高潮烘托出來。比如在《歡樂的潑水節(jié)》、《邊寨新歌》和《林海新歌》的末尾,都是使用了激烈火爆的雙吐使音樂情緒達到高潮。
三吐是單吐和雙吐的結合體,通常與前十六和后十六相并用。其特點是兩個十六分音符用雙吐技巧,而八分音符用單吐技巧。將兩者融會貫通,連續(xù)演奏,把握好時值的長度,使聲音短促,富有彈性。根據節(jié)奏組合的不同,即出現的順序也不相同。但前十六的單吐與雙吐的銜接需要兩個“吐”的語音重復演奏,舌的位置隨之發(fā)生變化,當演奏完第一個音節(jié)時需將舌尖快速彈回到遠點,進行隨后的雙吐音節(jié)連貫演奏。
三吐音這種節(jié)奏型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流暢性好、跳躍感強,有時可模仿馬蹄聲。在三吐的眾多作品中,這種節(jié)奏組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草原騎兵》了。胡天泉先生把三快速的“前八后十六”節(jié)奏型運用三吐的技巧將樂曲中馬蹄聲渲染的淋漓盡致。全曲最具特點的是第一段中的快板部分,三吐技巧的運用與氣吐相結合使音樂粗獷有力,若演奏時將八分音符的時值加長些,強弱對比明顯些,更能貼近馬蹄奔跑的效果,使音樂風格特征與全曲的主題相契合。
二、吐音的演進歷程
20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持續(xù)至1960年,笙多種吐音類型迅速產生,在新創(chuàng)作的獨奏曲中普遍使用。自1956年第一首笙獨奏作品的問世,不同種類的吐音技巧配合獨奏作品的發(fā)展迅猛出現,單吐、雙吐、三吐等吐音已經全部出現,并應用在多首作品中,部分的色彩性吐音也已產生。由胡天泉、董洪德創(chuàng)作的《鳳凰展翅》是建國以后的第一首笙獨奏作品,這部作品巧妙地運用了單吐雙吐以及三吐等吐音技巧豐富了音樂的色彩,表達了準確的樂思。單吐堅定有力、雙吐清脆明亮、三吐張弛有度,描寫鳳凰迎著雨后彩虹展翅欲飛的美妙意境。
閆海登先生在1960年創(chuàng)作的《晉調》中,開創(chuàng)性地運用了吐音與復調旋律相結合的演奏方式。全曲的其中一大亮點是第三段中大篇幅復調的運用,雙吐與復調相結合,更是使其特色十分鮮明。復調中高聲部以長單音雙吐的形式出現,而段落的主旋律則在低聲部,以半拍打音的形式呈現,左右手交替配合,既可以使高音的雙吐連貫演奏,也不影響旋律主線條的律動。
20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笙吐音技巧在樂曲中大量運用,其演奏技巧和運用形式逐漸成熟起來。在這段時間里,笙壇出現了大量優(yōu)秀的獨奏作品,在種類繁多的作品中吐音技巧得到了廣泛應用,吐音技巧得以充分地鍛煉,逐漸成熟起來。在《紅花遍地開》、《邊寨新歌》、《我愛祖國的西沙》、《林海新歌》、《掛紅燈》等作品中,頻繁的將不同的吐音交替使用,使音樂線條更加豐富流暢。在《海南春曉》、《林海新歌》、《挑擔茶葉上北京》、《歡樂的草原》等作品中已將快速的吐音技巧應用在大篇幅的樂段中,在技術上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在《海南春曉》、《邊寨新歌》、《我愛祖國的西沙》、《掛紅燈》等作品借鑒《晉調》具有特色的雙吐與復調結合的演奏技巧,并將其發(fā)展為雙吐復調與單吐相結合、復旋律換音與雙吐相結合、復調雙吐與復調單吐相結合等多種形式。
隨著笙獨奏曲創(chuàng)作的蓬勃發(fā)展,在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笙曲作品中,吐音技巧的使用形式更加靈活多樣,組合式的吐音技巧經常應用在樂曲中,快速雙吐技巧的應用,往往有較大的樂段出現,技術難度極大。這一時期的《冬獵》、《天山的節(jié)日》、《西班牙斗牛士》等作品,都有組合式的吐音技巧應用,有時是不同類型的吐音技巧相連接,有時吐音與其他的演奏技法相糅合。組合式吐音技巧演奏難度大,對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根據樂曲的不同變化,加之對音樂的透徹理解,才能連、斷有序,酣暢流利的奏出。大篇幅、不同音的快速雙吐在這一階段時常運用到樂曲中。在此之前樂曲中使用的多為全部同音或兩音相同的連續(xù)快速雙吐。《秦王破陣樂》、《昭君和親》、《冬獵》、《虹》、《天山的節(jié)日》以及外國改編的《查爾達什》、《野蜂飛舞》等作品都出現了大篇幅的快速雙吐技巧,對演奏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
三、解決吐音的技術難點
若要演奏出高質量的笙吐音,首先要注意舌位的固定、松弛度以及彈性,舌的彈性決定了音色的彈性,同時還要注意氣息、舌與手的配合,以保證每個音的準確性、清晰度、以及顆粒性。練習時須著重相關技巧的練習曲以及有針對性的樂曲片段。若發(fā)現問題,應及時有針對性的練習,打好基礎。筆者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體會到舌、手指與氣息之間的配合是至關重要的。但傳統(tǒng)笙基于樂器本身的重量,加上翻手腕的握姿,使樂器重量給手部的壓力把很多初學者帶進了手指僵硬、演奏不清晰、速度上不去等各種問題的盲區(qū),這給演奏者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如何解決演奏快速的技巧性吐音問題,就要在反復慢速練習的同時保證手臂抬起、手掌夾緊琴的底座、手指放松盡量高抬,對手指靈活快速按音不粘連有很大的幫助。舌與氣息都屬于口內技巧,樂曲強奏,氣息足,舌的力度重,樂曲弱奏,氣息弱,舌的位置不變,力度輕。如何將三者在演奏中游刃有余,需在放慢練習時解決手與舌的配合、氣息與舌的統(tǒng)一、節(jié)奏中點與點的同步。若將以上三點得到改善,吐音的速度、力度等方面將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吐音在作品中的演奏通常是清脆、明亮、顆粒性較強的,但往往忽略了音質的重要性,便出現了聲音僵硬的問題。舌在口中的彈性決定了音色的彈性,所以舌在口腔內放松靈活有彈性,可以解決聲音僵硬的問題。
近60年來,作曲家和演奏家巧妙地將吐音技巧運用到樂曲之中,將其多方面的美學品格挖掘、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為使笙曲創(chuàng)作和演奏的學習者能夠迅速、透徹地了解、掌握吐音技巧,本文將吐音技巧作了較為體系化、固定化的論述,但作為演奏者應該注意到,吐音技巧在作品中的運用方面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一般的吐音是按照譜面標記或是根據音符與節(jié)奏型的變化來完成的,但有時也會根據作品的曲風、內容等多方面的考慮來進行添加或遞減,這需要演奏者積累豐富的演奏經驗,熟練地掌握更多作品對技巧的運用才能張弛有度、收放自如。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