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yán) 潔
文/高騰騰
“吃貨”貪官怎么吃
文/嚴(yán)潔
全國“兩會”上,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痛批山西國信投資集團(tuán)原董事長上官永清生活奢靡:長期飲用從韓國空運的牛奶。其實,不少貪官給人的印象是“愛吃”。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喜歡吃,也希望能提高生活品質(zhì)。但“吃貨”貪官則利用權(quán)力,盡可能找一些稀有的東西來享用。
廣東省惠州市公安局原局長洪永林因受賄罪被二審裁定死刑時,居然遺憾地說:“我什么東西都吃過了,可惜‘路易十三’這種酒還沒有喝過,今后也喝不到了?!?/p>
去年11月,中央紀(jì)委曾通報,某市委書記喜歡喝高檔紅酒,嗜好野味,吃飯或宵夜時,通常會特意安排一些野味。據(jù)參加者后來透露,他們在一起吃過的有穿山甲、燜蛇、金錢龜、東青斑、金槍魚,等等。
不少人還記得,在薄熙來案件庭審中,薄谷開來有一段證言引發(fā)了大眾的興趣:薄瓜瓜從非洲帶回一種非常稀奇動物的肉,并建議薄熙來生吃,而薄熙來堅持煮熟才能吃,最后此塊肉薄家吃上了一個月。薄瓜瓜來往于世界各地的機票,則由實德集團(tuán)原董事長徐明全額支付。
到底是什么肉,引發(fā)了人們的好奇。河馬肉?伊比利亞火腿?南非比爾通肉?人們猜來猜去也沒有定論,但卻形成了一種影響:薄熙來一家吃一種很稀罕的肉,吃了一個月,而我們連這個東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廉政瞭望曾報道過,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安眾喜歡喝洋酒,且只喝5000塊錢以上一瓶的,常在賓館玩到凌晨三四點。
記者十八大前曾參與過一次地方“跑部”的飯局。請客者提前就吩咐服務(wù)員大聲地把菜名報出來,還特意讓報出每道菜的食材出自那兒。一桌菜下來,半個中國的地名都出來。完了還不忘說句這都是最近兩天采摘的。山珍海味一頓胡嗨之余完成權(quán)錢交易。
萬慶良落馬前幾天仍在會所中大吃大喝。
也有貪官對稀罕的山珍海味不感興趣的,但他們?nèi)匀淮┧笥诟鞣N飯局,吃的就是權(quán)錢交易。
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fā)科則和商人吉立昌經(jīng)常在一起吃飯。一次,倪發(fā)科應(yīng)吉立昌的邀請,去吉家吃羊肉餃子。吃完飯后,倪發(fā)科順手挑了吉立昌3塊較大的玉石籽料帶回家。這吃的哪是什么羊肉餃子啊,吃的分明是玉石籽啊。
重慶市公安局原局長王立軍就長期在火鍋餐里面流連忘返,甚至吃出“學(xué)問”,“研究”出了“循環(huán)式傳菜火鍋宴會桌”與“自動傳菜火鍋宴會桌”專 利。此外,他還申請了3款餐桌、1款餐廳椅、1款餐廳傳菜推車以及1款盛放食品的保溫籠屜專利,在吃喝用具這門“學(xué)問”中“鉆”得很深。
和王立軍一樣,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陸武成也很注重吃的器具和“用戶體驗”。陸是十八大后的“甘肅首虎”,他在任金昌市委書記時,曾把預(yù)先準(zhǔn)備的銅餐具換掉,改用金制餐具來招待客人。
有人就提出疑問:與普通餐具相比,金餐具吃飯會更香么?答案是否定的,“陸老虎”更多是吃的權(quán)力和派頭罷了。
其實,吃得再好、再講究,一日也不過三餐。黨員干部切記不要在吃這個問題上被拉下來,也不要在吃這個問題上,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
去年記者采訪時,一名官員就說,當(dāng)?shù)亓餍谐詿?,一到夏天,有些干部穿個背心、光哥膀子,在路邊燒烤攤上吃喝到凌晨一兩點?!俺缘氖遣毁F,但個個面紅耳赤、大聲喧嘩,像極了混混,比老百姓都不如。你說老百姓看了,會怎么看黨和政府。”
文/高騰騰
有些漢字,似乎生來就只能表達(dá)一種意思,比如芫荽。曾經(jīng)不知道“芫荽”兩個字怎么寫,總以為那是鄉(xiāng)下百姓對它的俗稱罷了,“香菜”應(yīng)該才是其大名吧。直到有一次,我翻《說文解字》,看到這樣的介紹:荽作莜,可以香口也,其莖柔葉細(xì)而根多須,綏綏然也。
啊,芫荽!原來是這兩個字,讀出來之后,我頓覺口齒生香,再想想日常生活中它那碧綠模樣,感覺這種植物真的像從《詩經(jīng)》里剛走出來一樣。
處暑時節(jié),拆了絲瓜架,在院子的一小塊空地上,婆婆撒了一些芫荽種子。那塊地沒幾天就變了顏色,一層朦朦朧朧的綠。又過幾天,芫荽已經(jīng)有了半揸長,仔細(xì)看那些植株矮小的芫荽,其葉如扇,而扇又有花邊,花邊皆呈不規(guī)則狀,一扇扇的小葉子雖不起眼,卻也精致漂亮。
過些時日,我再回家,竟發(fā)現(xiàn)芫荽又長高了不少,其葉已漸成羽狀,且又復(fù)生出其他葉子,有些層疊,長勢非常旺盛??粗矍吧L的芫荽,我有些疑惑,這都已經(jīng)到秋天了,芫荽能捱到深秋嗎?婆婆笑了,她說芫荽不怕冷,生長到冬天都沒問題。原來,芫荽是一種耐寒性極強的蔬菜,經(jīng)霜之后反而更有味道。冬天下雪最冷的時候,用塑料布蓋上,如果照顧得好,人們可以一直吃到過年。平時做好了飯菜后,婆婆就去割半把芫荽,洗洗切碎了撒上,星星點點之間,就能讓整盤菜生動起來! 小時候,我對芫荽是深惡痛絕的,總覺得它有一股怪怪的味道,甚至只是看著芫荽,我就忍不住胃里排山倒海。冬天每每喝羊湯,看著大人們碗里的芫荽,我總是很奇怪,這樣的菜,他們究竟是怎么吃下去的?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竟然也喜歡上了吃芫荽。我很訝異自己胃口的變化,當(dāng)年那么厭惡的,沒想到今天卻可以如此喜歡!
有位泰安的朋友,他說每到過年,他們那里必吃芫荽豆腐餡的餃子。因為素餡寓意著素凈平安,再者是因為芫荽有“延歲”、豆腐有“都富”的寓意象征,這無疑是除夕那天年夜飯最祥瑞的彩頭。鄉(xiāng)下日子或許沒有大富大貴,但小小的芫荽卻讓村民們對樸素的生活寄予了無限期待。
傳說芫荽是二郎神的哮天犬死后皮毛所長出的一種植物,其葉小且嫩,莖纖細(xì),味郁香,是大家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提味蔬菜,更是日常生活的湯菜中必不可少的點綴。 作為蔬菜,芫荽與蔥、韭菜并重,卻不能獨挑大梁,只能充作配角,配合著別的蔬菜、濃湯、肉類上盤。從平凡的家常菜到珍貴的佳肴,芫荽從來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場,但卻也美麗得動人!因為不管搭配什么樣的食物,芫荽總能為菜肴錦上添花,如祛除肉膻腥味,讓湯類更清香!一小撮芫荽撒下去,還能表達(dá)出烹飪者的誠意。
這么多年,作為餐桌上的資深配角,芫荽從未想過要爭寵翻身。對其味道,有人喜歡,有人厭棄,亦有很多人從厭棄反轉(zhuǎn)到喜歡。經(jīng)受得起贊美,也能面對詆毀,芫荽從不試圖去做任何改變,既然做不到讓人人都喜歡,那就最簡單地做好自己吧。
時光荏苒,不管美食如何演繹,不管烹飪怎么變遷,芫荽一出場,再普通的飯菜也能活色生香。清瘦風(fēng)雅的芫荽,其實早就在千百年的俗世生活中修煉出自己獨特的性情,和誰都不爭,和誰爭都不屑,因為活出自己的個性就是人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