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凌晨,在美國南部城市奧蘭多的一個同性戀酒吧里,29歲的阿富汗裔美國公民奧馬爾·馬丁制造了一場自2001年美國9·11事件后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他殺死了49名他眼中的“壞人”,另有53人受傷倒地。
在9·11事件過去已將近15年之后,馬丁發(fā)瘋似地射出的子彈,不僅打穿了無辜民眾的身軀,也打中了美國的內(nèi)傷。這起槍擊事件與極端恐怖主義、移民政策、控槍問題以及同性婚姻合法化這四個美國當下社會的 “痛點”問題都糾纏在一起,讓因為這些問題長時間爭執(zhí)不下的美國社會撕裂加劇。
美國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在襲擊發(fā)生后表示,自己是同性戀人群的同盟軍,并誓言絕不讓恐怖主義分子拿到槍;而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特朗普則痛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和希拉里諱言“極端伊斯蘭” 的字眼。但美國如今的現(xiàn)實是,美國兩黨政治人物和主流民意都有這種解決問題的迫切意愿,可誰也拿不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客觀地說,經(jīng)由這起槍擊事件所凸顯出來的這些“痛點”問題,不只是美國的問題,而是全人類都面臨的普遍難題,是所有國家都試圖找到最大公約數(shù)但往往又找不到的共性問題。美國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有些可能走在時代的前列,有些可能走得相對慢一些,但是至少它不足以成為反面的典型。
在全球化已經(jīng)不可逆的時代,在一個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加深已成必然的時代,馬丁的瘋狂所釀就的悲劇,不應成為美國不同族裔之間的敵視和仇恨、已有社會撕裂進一步加劇的分界點,而應成為一種警醒:不論社會制度、不論宗教信仰,不論文明屬性,也不論是政府、精英還是普通民眾,都不能用自以為是的“價值觀正確”“政治正確”來傷及無辜,而應該努力為相互間的交往融合以及為應對這個過程中的碰撞沖突設定底線和普遍規(guī)則,相信并尊重規(guī)則和制度的力量。
這種警醒不只是針對美國人,也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