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諄
(江蘇省中醫(yī)院心內科,江蘇 南京 210029)
丹參片聯(lián)合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評價
王令諄
(江蘇省中醫(yī)院心內科,江蘇 南京 210029)
目的 通過觀察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術后予以丹參片聯(lián)合氯吡格雷的治療效果,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冠心病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經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療組在基礎治療上加用丹參片和氯吡格雷,觀察并對比兩種治療方案的效果。結果 予以不同治療方案后,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0.0%,27/30)顯著高于對照組(73.3%,22/30),差異顯著(P<0.01)。治療組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如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等,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6.67%,2/30)顯著低于對照組(26.67%,8/30),差異顯著(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應用丹參片聯(lián)合氯吡格雷可顯著改善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素B2的含量,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可臨床推廣使用。
丹參片;氯吡格雷;冠心??;心血管不良事件;介入治療;效果
冠心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常采用介入方法,介入術后的患者心血管可能產生不良反應,預防心血管不良反應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給予抗血小板藥物,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提高療效,改善生活質量[1]。本研究旨在觀察冠心病患者經介入治療后,應用丹參片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并分析其療效,為冠心病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經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47~82歲,平均年齡(65.12±9.76)歲;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5.35±1.56)年。將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氯吡格雷治療。又名:波立維;生產企業(yè):賽諾菲;國藥準字:J10320803;術前口服300 mg/d,術后口服75 mg/d。(阿司匹林和他汀等其他基礎用藥正常使用。)
治療組:予以丹參片和氯吡格雷聯(lián)合治療。“丹參片”企業(yè)名稱:上海雷允上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1020192;3片/次,三次/d。(阿司匹林和他汀等其他基礎用藥正常使用。)
1.3 觀察時間
觀察時間為1年。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并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改善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
予以不同治療方案后,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0.0%,27/30)顯著高于對照組(73.3%,22/30),差異顯著(P<0.0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素B2水平
予以不同治療方案后,治療組的指標改善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如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素B2水平(±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素B2水平(±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n時間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ng/L)治療組30治療前48.62±7.27161.19±19.92治療后1個月32.74±5.27*82.47±16.74*治療后6個月28.69±3.02*65.59±12.48*治療后12個月25.89±2.13*58.46±10.48*對照組30治療前48.68±7.23161.24±19.84治療后1個月38.49±5.6691.39±17.51治療后6個月34.85±4.5975.56±11.04治療后12個月32.48±2.5567.48±12.36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予以不同治療方案后,治療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6.67%,2/30)顯著低于對照組(26.67%,8/30),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n(%)]
冠心病介入治療是一種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通過支架植入開通血管以改善患者癥狀,但支架內血栓的形成是介入并發(fā)癥之一,輕者影響介入治療的效果,嚴重的可致患者死亡,對患者的預后不利[2]。在冠心病介入治療的過程中,應注重抗血小板、抗凝治療。術后予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是抗凝治療的方法之一,因為低分子肝素可與凝血酶Ⅲ結合,阻斷內源性凝血連鎖反應,抑制血小板凝聚,促使血管內皮釋放內源性氨基酸糖醛酸和組織型纖溶酶原以恢復受損內皮細胞[3]。
氯吡格雷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通過與血小板膜表面ADP受體結合,使得纖維蛋白原不能結合糖蛋白GPIIb/IIIа受體,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4]。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降低急性冠脈綜合癥發(fā)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有顯著作用,長期應用有利于降低介入術后心肌梗死事件和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發(fā)生率[5-6]。中藥丹參片主要成分為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通過抑制單核細胞黏附、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減輕炎癥而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在治療心血管疾病中可顯著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液流變性[7]。
在本研究中,予以不同治療方案后,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0.0%,27/30)顯著高于對照組(73.3%,22/30),差異顯著(P<0.01)。治療組的指標改善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如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6.67%,2/30)顯著低于對照組(26.67%,8/30),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療術后的二級預防過程中,予以丹參片與氯吡格雷聯(lián)用可顯著改善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素B2的含量,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可臨床推廣使用。
[1] 王鳴燕,魏琳萍.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療效[J].安徽醫(yī)學,2014,10(4):504-505.
[2] 芮浩淼.氯吡格雷在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中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4,41(1):111-112.
[3] 白 杰,劉慶利,于慧春,等.氯吡格雷在預防28例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的臨床效果[J].醫(yī)學信息,2013,26(10):679-680.
[4] 李立志.氯吡格雷在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15(2):189-190.
[5] 冷建洪,鄧小軍.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6):77-78.
[6] 尹恒沖.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yī)學,2015,35(12):58-59.
[7] 張鳳巧.復方丹參片對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4,2(10):117-118.
本文編輯:魯守琴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18.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