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儒藏》精華編看古籍數字化的價值理念與技術前景

      2016-10-31 06:22:31
      現代出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古籍整理學術研究古籍

      ◎ 趙 新

      從《儒藏》精華編看古籍數字化的價值理念與技術前景

      ◎趙 新

      古籍數字化是數字出版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儒藏》工程是中國與韓、日、越諸國進行古籍文獻密切合作的成功范例。古籍自身的文本特性以及古籍整理出版的目的,決定古籍數字化宜采取優(yōu)先服務學術研究的價值理念。該價值取向也決定古籍數字化技術系統的建構方向,必須改變過去單純以“求全率”與“求準率”為標準的檢索功能,轉變?yōu)檎嬲匝芯空邽槿∠虻母叨酥悄軝z索系統。古籍數字化從學術研究走向文化普及,必須充分發(fā)揮“人機結合”的優(yōu)勢,推進學術研究和數字技術雙方的合作。

      古籍數字化;價值理念;文化普及

      在十幾年前的中國出版界,數字出版還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話題,歷史悠久的印刷技術似乎造就了我們更倚重書本的傳統。麥克盧漢說,今天的加速度趨向于全方位,經濟的任何一部分感受到加速發(fā)展的時候,其余的部分必然群起效法。a當前,電子技術變革的總體前景非常清晰,加速度仍將持續(xù)下去,這已不可阻擋。世界圖書市場數字化依然在加速推進,而且隨著習慣于“讀屏時代”的消費群體的快速成長、盜版和免費資源的日益泛濫以及傳統出版營銷成本的逐年走高等多種因素的沖擊,傳統紙質出版正面臨著艱難的轉型。目前擺在人們眼前的已經是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的問題了。

      古籍的數字化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古籍數字化關注的首要問題是紙質圖書,特別是古籍會消亡嗎?美國達恩頓教授戲謔地說,我們制造的信息遠遠超過能夠完成的數字化信息。b他例舉“谷歌圖書搜索計劃”有八個方面的技術難題很難被克服,其中最為主要的難題是盡管屏幕上顯示的掃描圖片正確無誤,但是還是不能抓住該書的關鍵,比如紙張材質、印刷質量和裝訂風格的“感受”以及體驗一本書所釋放出來的特別“氣味”,是任何電子書都無法提供的。c所以,古籍的電子圖片遠比不上觸摸原書來得興奮。中國古籍文本的特定形式——字體、開本、版式、裝幀、紙張材質、印刷質量、裝訂風格、邊欄、天頭、地腳、書耳、行款、版心、魚尾甚至書的頁邊注等都是文本自身整體結構的一部分,這在文獻研究及版本考證等方面呈現的知識信息尤為重要,成為一種表達古籍文本意義的獨特結構。比如說,西方采用羊皮裝訂成冊,是橫向的閱讀方式;中國削竹成冊,編定成卷,左右展開,形成的是上下排列、從右到左的閱讀習慣,進而形成了東方民族式的裝幀風格。對于上述問題,治中國書史的名家錢存訓、張秀民、潘吉星諸位先生都有過詳盡的研究,此不贅述。紙質古籍具有獨特的文化品位,某些物理形態(tài)是電子書無法提供或呈現出來的,比起電腦屏幕,許多人更喜歡紙上閱讀。故此,可以說紙質古籍不會消失,它將會與數字出版共生。

      2003年,楊牧之先生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具有信息容量巨大、檢索快捷方便等優(yōu)勢為例,主張古籍數字化,認為這是古籍整理發(fā)展的趨勢,順應這種變化是時代向古籍整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d這充分說明出版界的有識之士已認識到古籍數字化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古籍特別有利于建立大型的歷史文獻數據庫,我們有積存數千年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可以作為數字出版的內容,且東亞地區(qū)長時期通行漢語,我們的優(yōu)勢表現得特別突出。《儒藏》精華編以收錄464種在中國學術思想上具有代表性的儒家典籍文獻為主,選收韓國、日本、越南歷史上以漢文著述的重要儒學著作100余種,共計339冊,約2.5億字。四國古籍文獻均通用漢字,語種比較單一,更有利于聯合建立大型的歷史文獻電子文本數據庫和高效快捷的檢索系統。

      尤其需要說明的是,古籍數字化與傳統紙質出版在文本內容以及目標人群上并無根本差異,只是在使用文本的工具層面發(fā)生了變化。古籍數字化以古籍整理出版的內容為基礎和前提,其目的與任務應該與古籍整理出版的目的與任務協調一致,即主要還是服務于學術研究。目前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狀況仍然不會改變,這表明古籍數字化必須采取優(yōu)先服務于學術研究的價值理念。

      許逸民先生詳細地說明“中國古籍”的定義,認為古籍的主體部分指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主要用漢文編撰出版的圖書。e古籍文獻產生的歷史文化語境,一言以蔽之,主要是產生于并服務于傳統的知識精英群體。單說古籍呈現的文字內容形式,如沈望舒先生說中國古籍最大的缺陷是整體表現形式上同現代讀者有隔膜,文字語言存在障礙。問題是歷史造成的,中國語言和文字的形、音、義都有時代的特點,古今語言有一定差異。正如宋代朱熹所說:“當時百姓都曉得者,有今時老師宿儒之所不曉?!保ā吨熳诱Z類》卷七十八)歷代語言可能所指事物古今不同,語法古今不同,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白話文深入人心,讀古籍者漸少。古籍的繁體豎排不加標點,古漢語語法、字詞義表達方式和現代漢語不同,對各類典故的生疏,客觀上縮小了讀者范圍。古代典籍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與其他圖書出版之間的差異,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影印或數字化保存古籍;第二層次,供科研和教學人員使用;第三層次,給一般讀者閱讀。但是古籍整理主要是通過適當的方式,使傳世的文獻典籍為當代或未來的學術文化服務。f金克木先生認為整理古籍的目的有二:一是為專家和半專家(非本行的專家),一是為一般人和青少年,后一項還得加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能使將來的本國語文水平提高而不降低,不至于只會講“拜拜”而不懂“告辭”。g古籍數字化服務群體主要是學術研究者,今后古籍數字化優(yōu)先解決的目標取向仍是學術研究群體,這種分清先后秩序的工作理念尤其重要,實際上關涉建立古籍數字化技術系統的方向性問題。

      古籍數字化以學術研究為優(yōu)先取向,就必須使其技術系統設計真正轉移到研究者本位上來,建立以學術研究為取向的古籍數據庫。二十多年來,中國古籍數字化的道路基本上是通過兩條路線進行的:一條是利用計算機對古籍進行揭示,建立古籍的書目數據庫,提供給讀者檢索使用;另一條是利用計算機對古籍的內容進行數字化并提供一些相關的知識工具,使讀者不僅能通過計算機閱讀古籍,而且能夠通過磁盤、光盤和網絡進行傳播。h顯然,這種數字化系統的設計并沒有考慮到使用者——尤其是研究者的需求,以致直到現在絕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檢索系統只能幫他們找資料,而不能幫忙整理或分析資料。故此,臺灣學者提出的“數位人文”概念對我們具有啟發(fā)意義,“數位人文”就是結合大量的數位材料,運用資訊科技來從事人文研究。以研究為取向的系統在數字資料運用上扮演了關鍵角色,只有建立起一個功能強大的系統,使用者才能更自由地以自己研究所需去觀察史料,發(fā)掘史料間的脈絡,展開自己的論述。臺灣學者項潔、翁稷安以“拼圖”和“積木”的思維說明傳統數字出版和以研究為取向的數字出版的不同:一片片拼圖雖然看似可以分開,但一定要合在一起才有意義,而其拼湊的方法只有一種,就是設計者給出的圖像;積木則大不相同,它可以依照使用者各種不同的想法和需要,拼造出各式各樣的組合。以研究為導向的系統,便是能讓使用者可以更自由、更方便地去做出各種符合其研究需要的組合。i試以《儒藏》精華編的數字化為例,隨著圖書電子版的逐漸推廣,版權問題得到解決,《儒藏》精華編在版本上線后存在的問題也會逐漸減少。可以采用“文本帶圖式”,即圖像版和文本版相結合,以提供精準的校點文本為主,兼具原始底本和各種校本圖像。圖像版可以盡量保存底本與校本的原貌,使紙本古籍的原貌(包括物理形態(tài))盡量呈現出來。這樣,文本版和圖像版共存于同一環(huán)境之中,擴大了傳統印刷版本的容量,使底本與不同校本在一個濃密的語境信息網絡中相互鏈接,交叉相連,形成了所謂“超文本”網絡,每種古籍的內容及價值都可以在多個層面上得到實現,可以在校書過程中實現善本與各本互校,解決校對質量問題和一些疑難問題,甚至發(fā)現許多新問題。這樣的“超文本”系統也必然存在開放的、具有各種不同鏈接可能的多元脈絡,檢索系統也將會盡量開發(fā)出各版本之間的各種關聯,并建立觀察脈絡的環(huán)境,讓檢索者或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將檢索成果制訂成一個有意義或有問題意識的文件集,并提供各種方法讓使用者進行文本間脈絡的觀察。

      《儒藏》精華編最具特色之處是對于文本版的處理,計算機技術在此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這其中有三大關鍵因素:首先,《儒藏》具有一套成熟規(guī)范的《儒藏》出版體例。文本版各個圖書部件在字體、字號、層級、排列次序等細節(jié)上都有細致入微的規(guī)定。其次,《儒藏》精華編是專收儒家文獻的典籍,種類單純,比較利于建立細致的文本分析功能、關鍵詞檢索、超文本鏈接等信息單元。最后,《儒藏》精華編文本內容具有精準性?!度宀亍肪幾肱c整理采用了簡明??奔蝇F代標點的排印方式,這樣做不僅避免了與已經出版的一系列大型影印叢書的重復,更重要的是迎合了人文與科技進一步融合互動的趨勢?!度宀亍肪A編數字化系統研究平臺的核心就是建立以研究為導向的智能檢索系統。過去以“求準率”或“求全率”作為評判系統的指標可能僅僅是一個起點,《儒藏》精華編數字化檢索系統不單是被動地提供查找功能,且具有主動開創(chuàng)新議題的能力。《儒藏》數字檢索系統首先考慮到所收錄的儒家經典的自身特性,量身定做出儒家經典所需要的檢索系統,充分吸收學界研究儒家典籍文獻的優(yōu)秀成果,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多重脈絡的搜索系統,可以嘗試將各種研究資源庫如知網、萬方等數據庫資源鏈接起來,形成研究資料豐富的“超文本”鏈接,在數據與數據之間建立有機聯系,進行數據的深度加工與開發(fā),形成學術資源群,從而不斷挖掘出新的研究脈絡或方向,構建起學術研究的整體大環(huán)境,以充分實現學術研究與數字技術的互動,形成“人機結合”的對話過程。

      下面談古籍數字化的文化普及工作。達恩頓教授曾設想“電子書”可以設計成金字塔狀的多層次結構,讀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采用不同層次的閱讀方式和研究方式。j這種思路不失為一種好的設想。金良年先生認為古代知識精英文化如何將經典大書轉化為通俗文化也值得我們深思。k古籍數字化的文化普及工作,仍然需要學術研究不斷推陳出新,并努力將經典通俗化。當然,這也非常需要數字技術的進步。紙質印刷品有天然的局限性,比如強迫讀者接受它的形式、結構與空間,這些物質形態(tài)的局限性限制了讀者自由地參與進去。而在數字環(huán)境下,物質形態(tài)的局限將會很快被克服,讀者不僅可以對文本進行各種操作(如編索引、加注、拷貝、分解、重組、移位等),甚至還可能參與合寫。退一步講,讀者隨時隨地都有可能介入文本,修改之,重寫之,將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l未來古籍數字化的資源也可以非?!皞€性化和私人化”的方式讓讀者參與到文本建構或學習中去。這樣或許可以實現數百人同時在線閱讀一本古書或眾口品評同一句古話,古籍數字化也可能由此成為滿足大眾興趣愛好的“公共花園”。

      (趙新,北京大學出版社典籍與文化事業(yè)部編輯)

      注釋:

      a [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23.

      b c[美]羅伯特·達恩頓.閱讀的未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58,35-41.

      d 楊牧之.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回顧與展望.古籍整理與出版專家論古籍整理與出版[M].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2008:114.

      e 許逸民.古籍整理釋例(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4:7.

      fgh 沈望舒.中國古籍出版發(fā)行之管見.古籍整理與出版專家論古籍整理與出版[M].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2008:227.

      i 項潔,翁稷安.數位人文研究的新視野:基礎與想像[M].臺灣:“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15.

      j [美]羅伯特·達恩頓.閱讀的未來[M].熊祥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60,74.

      k 金良年.面臨新世紀的古籍出版業(yè).古籍整理與出版專家論古籍整理與出版[M].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2008:241.

      l [法]羅杰·夏蒂埃.書籍的秩序[M].吳泓緲,張璐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4.

      猜你喜歡
      古籍整理學術研究古籍
      斯鹽最靈,此籍可餐
      ——鹽業(yè)古籍整理新成果《河東鹽法備覽合集簡注》出版
      中醫(y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論“明清實錄藏族史料類編叢書”古籍整理工作
      西藏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 08:09:50
      關于版本學的問答——《古籍善本》修訂重版說明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關于古籍保護人才培養(yǎng)的若干思考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學術研究
      首屆宋云彬古籍整理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出版人(2017年7期)2017-07-20 16:24:54
      山西省| 广南县| 泊头市| 崇文区| 临澧县| 浦县| 泰兴市| 宝清县| 迁西县| 宾川县| 淄博市| 通化县| 安康市| 石城县| 河津市| 彭州市| 开鲁县| 桂平市| 鄢陵县| 时尚| 齐齐哈尔市| 台南市| 多伦县| 沅陵县| 宁河县| 肇东市| 泸溪县| 彰化县| 正镶白旗| 邵东县| 仲巴县| 连山| 左权县| 额济纳旗| 普宁市| 斗六市| 巨鹿县| 伊春市| 双鸭山市| 晋江市|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