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熱用立意】畸形消費觀/教育觀/浮躁之風
【素材現(xiàn)背】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但如何教育孩子才是窮之不盡的課題。如何在眼花繚亂的“后高考經(jīng)濟”中保持一分定力,如何與孩子一起迎接新生活的挑戰(zhàn),如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有待家長與孩子給出自己一張合格的答卷。
2016年高考結束后一個多月,“后高考經(jīng)濟”開始顯現(xiàn)。
家長們在這期間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上大學的必備品,花費額在1萬—3萬元的占56%,3萬—5萬的占42%,5萬以上的占2%。這些必備品包括手機、電腦、服裝鞋帽等,成為各路商家不會放過的賺錢好機會?!昂蟾呖冀?jīng)濟”有多火?消費潛力有多大?
三年辛苦,孩子如愿升入大學,對于即將走入人生新階段的他們,家長獎勵也好,兌現(xiàn)承諾也罷,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給子女增添一些必要的裝備,無可厚非。然而,其中不乏不和諧之處:有的家庭三年沒買一件衣服,只為了把錢攢下來給孩子高考后“血拼”,有的家庭靠親朋好友“贊助”把孩子上學用品備齊。家長之所以如此,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不希望孩子在大學里被同學瞧不起”。
“后高考經(jīng)濟輕松過萬元”的現(xiàn)象凸顯出家長們畸形的消費觀。手機也好,電腦也罷,終究只是一種高科技工具,消費者要量入為出,理性消費。然而,在這個講面子、好攀比的浮躁年代里,品牌手機等奢侈品被人們賦予了諸多非正常的附加值,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為此付出了不菲的代價,賣腎者有之,貸款者有之,偷盜者有之……當一種日用品失去了其工具的屬性,被人們異化為身份、財富、時尚的象征,人們反而容易被工具所累。
“后高考經(jīng)濟輕松過萬元”的現(xiàn)象還凸顯錯誤的家庭教育觀。不難看出,家長在購買的商品賬目中多了一份寵溺與跟風。家長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一味遷就與盲目溺愛孩子,必定會物極必反,使得孩子在經(jīng)濟開銷方面成為家庭的主導者,而關愛親人和他人的“成績” 卻成為“負數(shù)”。家長應該明白,孩子高考成功不過是他們?nèi)松猛局械囊粋€新起點,建立健康的消費觀、價值觀才是孩子永遠不能結束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