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播音發(fā)聲訓練是播音主持專業(yè)學生的核心課程之一,這門課程一般采用分組上小課的方式進行。通過訓練,要讓學生了解播音發(fā)聲訓練的目的,掌握訓練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正確的發(fā)聲習慣,并且形成發(fā)聲習慣的自動化。播音發(fā)聲訓練中常見的問題,是學生在訓練中需要客服的,只有克服這些問題,才能達到良好的發(fā)聲狀態(tài),使發(fā)聲清晰、圓潤、集中。
【關鍵詞】播音主持;發(fā)聲訓練;方法;矯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206-02
有聲語言表達能力是播音主持專業(yè)學生的基本功,播音發(fā)聲訓練是提升我們有聲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不管是廣播主持人還是電視主持人,以及現在日益增多的新媒體主播,聲音都是我們傳播的重要介質。對于播音主持的學生來說,播音發(fā)聲練習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只有掌握科學的播音發(fā)聲方法,才能為將來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好的基礎。
一、播音發(fā)聲訓練需要加強的幾個方面
(一)擴大音域
人們平常說話基本處于自如聲區(qū),在這個區(qū)域內,我們說話不吃力,控制起來比較容易。但是作為播音員或主持人,我們會播報各種稿件,而有的稿件需要我們用更寬的音域播報,如果經常用聲嘶力竭的狀態(tài)播報,不僅自己難受,觀眾也會感覺刺耳,所以我們要適度擴大音域。
(二)聲音的響度
每個人說話的響度都不同,作為播音員或主持人,當我們在演播室主持的時候,一般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但是當我們面臨比較嘈雜的環(huán)境,比如新聞現場的出鏡播音,或者大型演出的主持時,就需要聲音的響度和亮度足夠,否則會影響傳播的效果。
(三)字音的清晰度
在節(jié)目中,要求播音員或主持人的聲音要吐字清晰,聲音充滿感染力。如果吐字不清,就會影響受眾接收信息的傳遞。
二、播音發(fā)聲訓練的基本方法
白龍老師在《播音發(fā)聲技巧》中,指出播音發(fā)聲的“聲”是指規(guī)范化、藝術化的有聲語言。播音員或主持人在使用有聲語言時,應該掌握有聲語言發(fā)聲技巧。在我們每天的練聲訓練中,要遵循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的原則,逐漸加強練習的力度。不要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就用力過猛。特別是早上練聲,我們身體的蘇醒需要一個過程,嗓音達到最佳狀態(tài)也需要循序漸進。具體來說,播音發(fā)聲訓練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一)掌握胸腹聯合呼吸方式
氣息是人們的發(fā)聲動力。氣息是否到位也會影響人們聲音的穩(wěn)定性,所以要把氣息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很多學生在學習初期,都不能很好掌握科學的呼吸方式,使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比較多。而播音主持實踐中,只有掌握胸腹聯合呼吸方式才能獲得足夠的發(fā)聲動力,滿足播音工作的需要。胸腹聯合呼吸方式要求我們吸氣要深入,而且丹田要有合適的控制。在練習中,可以通過慢吸快呼、快吸慢呼的練習,找到丹田控制的感覺。然后再通過一些繞口令來練習擴大吸氣量。補氣的方法也要熟練掌握,很多時候換氣的時機并不好找,需要進行臨時補氣,所以“偷氣”“搶氣”“就氣”這幾種補氣的方法要靈活運用。
(二)加強唇舌力量的訓練
可以通過口部操來練習,口部操包括唇的運動和舌的運動。具體有雙唇打響、繞唇、撇唇、頂舌、繞舌、搗舌等多種訓練方法。唇舌的訓練可以通過練習繞口令,來加強其力度和靈活性。
(三)掌握獲得聲音彈性的方法
聲音高低、快慢、強弱的變化,就是聲音彈性的體現。聲音彈性是增強有聲語言魅力的重要方法。只有加強對比,才能更好地體現語言的層次和張力。在練習的時候,要注意情聲氣結合,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在練聲的時候,可以練習一些包含多種對比和變化的詩歌或者影視劇臺詞。
(四)掌握正確的共鳴方式
播音發(fā)聲的共鳴方式是以口腔共鳴為主,胸腔共鳴為基礎。所以我們共鳴的訓練主要是加強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谇还缠Q的調節(jié)主要通過提顴肌、打牙關、挺軟腭、松下巴以及聲掛硬腭的方法來加強。在練習的時候,可以練習一些含有韻母a的詞語和打開口腔的短文,比如把歌詞《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大聲朗讀出來。胸腔共鳴的調節(jié),可以發(fā)一些夸張的上聲,也可以結合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變化,找到胸部支點的感覺,加強胸腔共鳴。
三、播音發(fā)聲訓練中常見的問題及矯正方法
在播音發(fā)聲訓練中,由于有些學生認識不到位和練習方法的偏差,經常會出現許多問題??头@些問題的過程,也是我們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自己發(fā)聲能力的過程。
(一)虛聲過多
1.主要表現:聲音不實在,有些無力,沒有足夠的亮度和響度。
2.矯正方法:虛聲過多的學生,要注意鍛煉唇舌的力度,練習一些響亮實在的詞語和繞口令,如“百步穿楊”“中國偉大”等力度較大的詞組,以及繞口令《八百標兵》《白廟和白貓》等。新聞播音當中,基本以實聲為主,一般不出現虛聲,而且換氣聲不要太大。
(二)聲音過于靠后
1.主要表現:聲音沉重,不明亮。發(fā)聲過程中也容易疲勞和不適。
2.矯正方法:注意“兩頭緊中間松”,口腔和小腹加強控制,喉部保持松弛。舌根要靈活,不要太生硬。注意與口腔共鳴的調節(jié)方法相結合。
(三)鼻音偏重
1.主要表現:聲音暗淡,不響亮,影響語言的清晰度。
2.矯正方法:注意軟腭挺起,牙關打開,減少過多的氣流經過鼻腔??朔谇弧㈦p唇的無力狀態(tài),保持積極的播音狀態(tài),不可過于懶散。
(四)聲音分散
1.主要表現:聲音不集中,不飽滿,沖擊力不強。
2.矯正方法:在發(fā)聲的時候注意嘴唇中間三分之一部分用力,力量不可過于分散。注意氣流沖擊硬腭前端,也就是我們說的聲掛硬腭,使聲音更集中,更有沖擊力。
(五)缺乏彈性
1.主要表現:聲音缺乏變化,沒有抑揚頓挫的對比。
2.矯正方法:加強對比訓練,包括高與低,快與慢的對比訓練等。高與低的訓練,可以練習聲音的爬高與降低。比如“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這句話,可以先逐漸升高地說,然后再逐級下降地說,體會聲音的高低變化,豐富聲音的層次。快與慢的訓練,可以用不同速度來說一句話。比如“班干部不管班干部”這句話,可以分別用快速和慢速來練習,體會快與慢的變化。聲音彈性的獲得還需要情感的支撐,加強情聲氣結合。
三、結語
發(fā)聲能力的拓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河南著名豫劇大師馬金鳳在接受央視《藝術人生》采訪時稱,自己小時候練聲都是在太陽出來以前進行,每天凌晨三點開始練習,堅持了三年,才有了后來扎實的嗓音基礎。我們現在進行播音發(fā)聲訓練,雖然不用像老藝術家那樣刻苦,但這種執(zhí)著的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因為熱愛,很多同學選擇了播音主持專業(yè)。但僅有熱愛是不夠的,在播音發(fā)聲訓練中,只有刻苦訓練,堅持不懈,才能更好地駕馭自己的聲音,做一個合格的媒體語言傳播者。
參考文獻:
[1]白龍.播音發(fā)聲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225.
[2]徐恒.播音發(fā)聲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136.
[3]呂煒.高校播音主持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J].新聞知識,2012,(5).
作者簡介:
武龍飛,男,河南安陽人,工作單位:安陽師范學院傳媒學院,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