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與合作伙伴。“家庭和幼兒園猶如一輛車的兩個輪子,只有朝著一個方向行駛,才能到達預定的目標?!币虼?,幼兒家長作為一種活資源、活教具,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可對幼兒園教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與家長攜手走進幼兒園教育并非那么簡單。那么,教師如何與家長做到有效溝通呢?我認為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小班的家校溝通尤其重要。教師只有通過有效的策略才能使教師與小班家長更快地進入良好的合作狀態(tài)。
一、把握面對全體家長的有利時機
1.家長會
家長對老師的第一印象就從這第一次家長會開始。所以,作為教師必須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如,個人的儀容儀表,家長會的具體內容和老師語言,乃至向家長提供的每一件物品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家長感覺到老師的專業(yè)素質和認真態(tài)度,從而留下美好的印象。
2.家長開放日
如果說家長會是第一印象,那么家長開放日就是直接印象。開放日是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一個展示。要求教師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考慮到每一個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以及解決的措施,力求讓每一個家長能在開放日的時候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了解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強他們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家長活動
幼兒園除了常規(guī)的家長會與家長開放日,還有一些幼兒園特色的家長活動,如讀書心得交流會、各種節(jié)日活動、家長委員會活動等。教師要認真傾聽家長的發(fā)言,感受他們的所思所想。試著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他們的個性與教育目標,為將來的個別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把握和家長達成共識的每一個契機
1.理解家長
由于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所以使他們對教師的要求也非常高,有時候甚至有些苛刻。比如,鈺鈺不喜歡午睡,鈺鈺媽媽就要求老師陪著鈺鈺玩。很顯然,教師是不能答應家長的這種要求的。于是,我對家長說:鈺鈺平時沒有午睡的習慣,會適應得慢一點,但請放心,老師會陪著鈺鈺慢慢地入睡。遇到這樣的家長,我首先是理解她對孩子無法適應幼兒園午睡的擔心,其次明確地告訴她一些幼兒園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則,也讓她了解我們帶孩子午睡的一些方法,請她放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們理解了家長,家長也了解了我們的工作,更加愿意信任我們。
2.寬容家長
剛入園孩子的家長與教師溝通交流得比較少,對教師的工作不是很了解。因此跟老師的感情也比較淡薄。個別家長還表現(xiàn)出對老師無視的現(xiàn)象。對待這種家長,我們要有一個寬容的態(tài)度。在小班上學期末,妮妮轉到我們班。妮妮媽似乎對我們一直不滿意,從不跟我們打招呼。孩子剛來一周,一次家長開放日中,妮妮媽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建議。隨后沒等活動結束就走了,也沒跟我們告別。我想妮妮媽對我們的工作不是很了解,只是從她個人的感覺來判斷。于是,我利用孩子早上入園和下午離園的時間主動與妮妮媽交流,及時向她反映妮妮在園的情況。很快,妮妮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家長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3.感動家長
浩浩剛入園的時候常尿褲子,家長對此非常不滿意,找到園長說了很多難聽的話,之后與老師的交流總是不自然。為了增進浩浩父母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對浩浩倍加呵護,并且主動和藹地與家長交流。有一次,浩浩感冒很嚴重,我對浩浩媽媽說:“最近,孩子吃飯沒胃口,可能營養(yǎng)跟不上,在吃藥的同時,你再給孩子做些面條、粥等容易吸收的食物,午飯時間我們來喂給他吃。這樣可以增強身體素質,感冒好得快一點。”浩浩媽媽聽了很感動,說:“這樣太麻煩老師了,謝謝!”一次又一次心與心的交流,浩浩媽媽被老師的真誠所感化。后來,她也成了我們的知心家長。
三、把握和家長心貼心的每一個陣地
1.家長園地
平時,我盡量選擇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或班級的相關內容,既讓家長清晰地了解班級的整體活動,又讓家長了解相關的配合要求和教育措施。
2.家園聯(lián)系單
向家長每月進行一次匯報。其內容要有針對性地講述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具體表現(xiàn),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我還重視對每個孩子的小結評價,并及時對家長的教育要求進行反饋,讓家長看到老師對孩子的細致觀察和用心教育,更看到教師對的家長需求的重視。
3.家校路路通
我除了把每天的教學內容進行發(fā)送,還點擊個別家長進行個別通知,同時注意信息發(fā)送的時間與次數(shù),不給家長造成不便,同時注意發(fā)送內容的嚴謹,避免口語化,堅決做到不朝令夕改,造成家長的困惑。
4.班級博客
為了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每周乃至每天在幼兒園的具體表現(xiàn),我在博客中記錄著不同的內容,如:精彩瞬間、我的作品、每周之星、表揚欄等,做到全班孩子人人都能展示出自己的風采。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幼兒園的工作更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有效的家校溝通不僅讓家長了解了我們的工作,理解了我們,更重要的是點燃了家長的教育激情,使家長從不理解我們的工作到主動參與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不斷地豐富家長的教育理念,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周紅.家園溝通中幼兒教師共情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