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
【摘 要】本文以厄普代克短篇小說《分居》為例,旨在分析和探討其作品中的修辭技巧及其表達效果,并由其探索其中折射出的梅普爾夫婦婚姻的實際狀況。
【關鍵詞】《分居》;修辭技巧;約翰·厄普代克
0 引言
同梅維爾,詹姆斯和海明威,約翰·厄普代克在美國文壇享有很高的地位。這位出生于1932年的美國作家,同時擁有哈佛和牛津的求學經(jīng)歷,曾任職于紐約客雜志,并于該雜志發(fā)表各類體裁的多篇作品,如長篇小說、短片小說、戲劇、詩歌、回憶錄、兒童文學等,是美國20世紀末期最有才能也最多產(chǎn)的作者之一。其中,厄普代克一生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200余篇,被公認為美國最優(yōu)秀的小說家之一。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中,厄普代克常將視角投向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通過描寫他們的生活瑣事、日常經(jīng)歷等尋常細節(jié),揭露折射出出當代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乃至整個美國社會的實際狀態(tài)。
本文的研究對象《分居》一文則講述了梅普爾夫婦告知孩子們二人分居消息以及孩子們各自的反應,并借助對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揭示了梅普爾夫婦看似平靜實則危機重重的婚姻狀況,反映了在提倡個人主義和追逐自由的新道德沖擊下,美國人民無所適從、迷茫無助的境況,以及美國社會和家庭中日現(xiàn)的的疏離和墮落。本文將例證象征、隱喻、雙關、蒙太奇和擬人五種修辭技巧在文中的運用,并通過分析和探討其具體表達效果及其所反映出的梅普爾夫妻的婚姻危機。
1 象征
《分居》小說中,網(wǎng)球場和舊鋁鎖象征著梅普爾夫婦婚姻的沉浮。理查德常費時修繕球場,但場上的黏土卻仍在“風吹過去裸露出紅色的泥土”。這對夫婦曾努力通過修建這樣一個娛樂設施供全家運動這種儀式性的方式來拯救亦或是維穩(wěn)他們的婚姻,為曾想球場仍然在一年后被廢棄。這暗示了無論做出多少努力,梅普爾的婚姻尚已無可挽回。同樣,“銹死”的“舊鋁鎖”也象征著夫妻間了無生機的婚姻狀況。這把“過了時的鎖,已沒有廠家制造,跑了三家五金店都沒找到一把能安在舊鎖折里的孔里”,而當理查德想要“另鑿一個孔”時,卻又因“鉆頭太小,鋸子太大太銹,鑿子太鈍”不得不放棄。這樁未了的“苦差事”象征著夫妻間“銹住”的關系已無法緩解,像銹鎖再難開一樣,終將帶來分居或離婚的結局。
2 暗喻
暗喻手法在《分居》小說中運用較為廣泛。例如,當“綠綠的、上面點綴著鄒菊的土丘”被推土機變?yōu)椤癿uddy plateau”(光禿禿的土坡)時,象征生命力的綠色和花語是“愛與力量”的雛菊被除去,意味著婚姻生活的最后一點生命力被耗盡,而“muddy plateau”此時則被比作著一座墳墓,即將埋葬梅普爾夫婦的愛情和婚姻。此外,在“雪融的時候,狗在場地上跑鬧,雪水已在地上沖出淺壕”這一自然過程中,網(wǎng)球場人工鋪墊的黏土被沖走,這暗示夫妻婚姻的崩潰就猶如雪融化成雪水,然后將泥土沖走這一自然過程一樣遵循著自然的規(guī)約,無法為人為地違反或抗拒而改變。
3 雙關
言在此而義在彼的雙關手法是厄普代克小說描寫中的一大特色。在《分居》一文中,作者采用“redcoat”一詞,字面上指網(wǎng)球場表面的紅色黏土,而深究其源便可發(fā)現(xiàn),“redcoat”一詞也指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參戰(zhàn)的英國士兵,他們因身著紅色戰(zhàn)衣而被稱作“redcoat”。歷史上,身著紅衣的“redcoat”撤離美國后,美國人重獲獨立與自由;而在文中,當“風吹過后”,網(wǎng)球場上的紅色黏土被裹挾而去,這也暗示著這對夫妻也即將脫離婚姻的“桎梏”重獲他們所謂的自由和權利。同樣,“salt creek”(咸水河)在文中意指梅普爾家附近的一條咸水河。但從地理上看,Salt Creek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與內(nèi)華達州毗連處死亡谷中的一條溪流,該死亡谷是全美最熾熱、最干燥的地方,另有“葬禮山”的別稱。因此,“salt creek”一詞也暗示了梅普爾夫婦已生活在猶如死亡谷一般婚姻中,而這種沒有愛來澆灌的婚姻終會走向枯竭。
4 蒙太奇
厄普代克“經(jīng)常在一個相同的時刻從幾個不同角度描繪同一個事物” (Hintikka 232)并制造蒙太奇效果。在《分居》一文中,當理查德開始謀劃如何將分居的消息告訴大女兒朱迪斯時,他本人在同一時刻被置于了兩個時空中?!巴硌缃Y束了。十九年前,他們用小推車推她穿過第十大街去華盛頓廣場??山裢?,他們打算領她步行去一條小咸水河的橋上,把這事告訴她,并讓她保證不講給別人?!贝藭r,查理德仿佛徘徊在了兩個世界,一個眼前的世界,一個19年前的世界。一邊是19年前,他與妻子推著女兒一同走去華盛頓廣場的溫馨畫面,一邊卻是19年后,他們領女兒出門悄悄地告訴她他們分居的事情。今昔對比中,夫妻的婚姻關系及在他們婚姻關系影響下的家庭氛圍的變化立顯。而厄普代克通過此種人物內(nèi)心蒙太奇式的寫照,暗示讀者去探索這19年間為民眾生活帶來如此大變化的美國社會的巨大變遷。
5 擬人
厄普代克的擬人手法通常體現(xiàn)在其對詞的妙用上。例如《分居》一文中,厄普代克強調六月的天氣“嘲弄著梅普爾夫婦愁悶的心情”時,巧用“mock”一詞,一方面,將譏諷、輕蔑的情感賦予自然,以此種擬人手法增強了梅普爾夫婦所在的自然環(huán)境的動態(tài)感,以此凸顯了富有生命力、流動不息的自然環(huán)境同梅普爾夫婦抑滯、郁積心情的強烈對比,由此可見在新舊道德沖擊下的梅普爾夫婦在做出分居這一決定時無所適從、猶豫不決的艱難心路歷程。另一方面,作者運用“嘲弄”這一帶有負面感情色彩的動詞,也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社會家庭中的疏離狀態(tài)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也同樣存在。
6 結語
同厄普代克其他短篇小說一樣,《分居》一文中,作者通過高超的修辭技巧,用看似尋常的事物或事件,不動聲色地描繪了梅普爾夫婦的婚姻危機,揭露出美國社會和家庭生活中不尋常的一面,構成了當代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
【參考文獻】
[1]Updike,John.Too Far to Go: The Maples Stories[M].New York: Fawcett Crest Books,1979.
[2]Hintikka,Jaakko.The Intentions of Intentionality and Other New Models for Modalities[M].Boston: D.Reidel,1975.
[3]蘇索才,王建紅.分居[J].外國文學,1995(05).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