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若冰++白亦清++劉海杰++張楠楠
摘 要 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要的儲備人才,他們對新事物和新思想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開展主題文化教育能夠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本文從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高校主題文化教育的研究入手,著重分析了警察院校開展主題文化教育策略,并積極探索了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的主題文化教育模式,以促進保定市高校主題文化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鍵詞】保定;高校;主題文化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策略
主題文化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重要模式。主題教育能夠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現狀,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開展主題教育能夠使大學生深入了解時代精神,提高大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研究保定市高校主題文化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策略,有利于促進保定地區(qū)高校主題文化教育水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1 高校主題文化教育的特征
1.1 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首先,高校主題文化教育在主題的選定上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絕大多數的高校主題文化教育在選擇教育主題時都會依據當前的教育形式和本校學生的特點決定,選擇具有加強針對性,符合教育要求和學生需求的主題。這就要求高校主題文化建設要充分把握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其次,高校主題文化教育的對象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育對象不同,主題教育形式也就不同。因此,高校主題文化建設應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特點,制定具針對性的主題文化教育。高校主題文化教育的針對性要求高校積極了解并充分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
1.2 具有較高的靈活性
首先,高校主題文化教育的內容具有較高的靈活性。不同年級的學生及不同社會環(huán)境的受教育人群有著不同的教育內容。因此,高校主題文化教育的內容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而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其自身存在著無數變化發(fā)展的可能。因此,高校的主題文化教育內容應積極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大學生的變化,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其次,高校主題文化教育的方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高校的主題文化教育大多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可以采用會議、展覽、表演、演講、講座、暑期實踐等活動方式。
1.3 較強的階段性
首先,高校主題文化教育在時間上具有較強的階段性。無論是什么主題文化的教育都不能沒有時間限制。大多數高校的主題文化教育都要求根據教育內容,充分考慮學校的師資力量,選擇合適的時間段開展。高校主題文化教育時間上的階段性能夠避免受教育者出現厭煩心理,激發(fā)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其次,高校主題文化教育在內容上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在不同發(fā)展時期,高校主題文化教育內容不同。高校主題文化教育內容的選擇具有時代性,與社會發(fā)展向適應,因此具有較強的階段性。
1.4 突出的實踐性
高校的主題文化教育主要通過活動的方式進行。因此,高校的主題文化教育具有突出的實踐性。主題文化教育開展實踐活動能夠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重新認識自己,充實自我,進而達到主題文化教育的目的。同時,主題文化教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2 高校主題文化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策略
2.1 完善主題設計工作
主題設計是高校開展主題文化教育的前提,應積極完善主題設計工作。首先,高校應采用縱向遞進、橫向相關的方法設定主題文化教育的目標。為此,高校的主題教育文化應準確把握目標設定的思路,立足于當前的高校教育特點,重視學生的心理和發(fā)展特征,深入分析目標設定的規(guī)律,制定符合本校學生發(fā)展的主題文化教育模式;其次,高校主題文化教育應充分把握當代大學生的特點,確立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主題。應深入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特點,根據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求制定主題文化教育活動。
2.2 加強科學規(guī)劃和實施
首先,高校的主題文化教育應積極豐富教育內容。高校主題文化教育的內容應與校園文化相結合,與重要節(jié)日活動相結合,與實施政治相結合,與學校的大型活動相結合。高校主題文化教育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使主題文化教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符合社會發(fā)展;其次,學校的主題文化教育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學校應對深入分析當前主題文化教育方式的優(yōu)缺點,積極改進當前教育方式中的不足。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育現狀積極創(chuàng)新主題文化教育方法,提高主題文化教育的吸引力,達到主題文化教育的目的;再次,高校的主題文化教育應細化教育步驟,增強主題文化教育的程序性,提高主題文化教育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后,高校應為主題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保障,積極健全師資隊伍保障、財力和物力保障、陣地保障及制度保障。
2.3 重視教育評估和總結
主題文化教育評估和總結對主題文化教育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夠充分肯定高校主題文化教育中的優(yōu)點,找出主題文化教育中的不足,促進高校主題文化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因此,高校的主題文化教育應積極重視教育評估和總結。首先,制定科學的主題文化教育評估方案,確定評估方案的風險性和可操作性,將評估結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相掛鉤,并以全面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為目標;其次,高校的主題文化教育應積極重視教育總結,健全獎懲制度,充分認識主題文化教育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一步改進主題文化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
3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的主題文化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
3.1 加強司法警察文化教育共識
司法警察文化是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長期堅持的精神文化,也是司法警察群體共同遵循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司法警察文化對司法警察群體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制約著司法警察群體的思維,引導著司法警察群體的行為。因此,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主題文化教育中積極加強學生的司法警察文化共識,明確本校司法警察文化警察的指導思想,積極落實司法警察文化教育,開展司法警察文化教育講座,加強宣傳司法警察文化的重要性,提供學生對司法警察文化的認識,加強學生的司法警察文化共識。
3.2 拓展司法警察文化教育形式
首先,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對大學新生開展入學適應性教育,加強新生對警察職業(yè)的認同。在軍訓過程中就組織學習入學手冊,促進學生了解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使學生充分認識警察這一職業(yè)的重要性;其次,加強對大二和大三年級學生的政治與法治結合教育以及大四學生的忠誠和奉獻教育,奠定學生堅實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素養(yǎng)。此外,還積極開展以弘揚警察精神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加強學生對警察大學生身份的認同。如:開展“成人、成功、成才”系列主題活動;以弘揚警察文化為主的“我理想中的大學生活”征文活動和演講比賽,組織觀看普法教育主題話劇。通過這些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警察素質,樹立“講政治、通法律、精專業(yè)、高技能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進入司法工作崗位奠定思想基礎。
3.3 構建司法警察文化教育意識
首先,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積極加強學生的政治意識教育,在管理過程中積極采用精細化管理,教育學生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和未來的責任。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警察意識和警察行為,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作為畢業(yè)鑒定的重要依據,以實現司法文化教育的目的;其次,積極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為此,學校將典型的違法犯罪案例進行整合,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和對違法犯罪行為危害性的認識;最后,積極重視學生警察意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警察行為。為此,學校在主題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把發(fā)生在學生中的典型違紀事件整理成法治意識教育案例,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深入剖析案例形成的主客觀原因,使學生能夠引以為戒。
3.4 創(chuàng)新司法警察文化教育方法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積極創(chuàng)新司法警察文化主題教育的創(chuàng)新方法,明確警察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采用討論活動、感恩活動及暑期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認知效率和警察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警察習慣和警察品格。例如:開展爭做警察院校合格的畢業(yè)生大討論活動,開展“感恩母校,揚帆起航”活動;引導學生成長思源,畢業(yè)思進,愛心留校,文明社會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學生奉獻社會、服務司法的使命意識;此外,還通過“一封家書”活動 和“暑期大家訪”活動,讓學生家長充分了解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和生活情況。
4 調研結論
高校主題文化教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較高的靈活性、突出的實踐性等特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模式。為促進高校主題文化教育,高校必須完善主題設計工作、加強科學規(guī)劃和實施、重視教育評估和總結。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積極創(chuàng)新主題文化教育模式,通過加強司法警察文化教育共識、拓展司法警察文化教育形式、構建司法警察文化教育意識、積極創(chuàng)新司法警察文化教育方法的一系列舉措,實現了保定市高校主題文化教育實效性的創(chuàng)新,為警察院校主題文化教育模式發(fā)展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李昌鋒.拓展實踐育人新渠道 堅持立德樹人顯實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途徑淺析[J].機械職業(yè)教育,2016(07).
[2]周彩根,劉鎖娣.建設主題教育體系 創(chuàng)新和延伸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3).
作者單位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