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的身邊都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某人的孩子,在國內(nèi)學習一塌糊涂,后來去了美國,學習可好了,最后被某某名牌大學錄取了呢!仿佛中國的孩子到了美國真的人人都能變成學霸。
今年從上海飛西雅圖的航班上,我的前后左右都被陪著孩子到美國夏令營的父母包圍。隨著80后的孩子加入讀書的行列,那些對國外文化有些了解、有些向往,甚至自己就在國外留過學的父母,把這股留洋的風潮推向了鼎盛。有些家庭甚至做好了砸鍋賣鐵賣房子,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國外做“學霸”的準備。
別傻了!那些后來到了美國變學霸的,誰的身后沒有一部勵志史,只是個中滋味不為人道罷了。而如果學渣真的相信“國外讀書很輕松”的傳說,那么到了哪里都只能是個學渣。
我還在美國的華人電臺工作期間,與一個事業(yè)頗為成功的投資人聊天,他的女兒那年正好被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向他討教經(jīng)驗,他說:除了女兒讀書比較刻苦之外,每年的暑假、寒假各種假期,都是媽媽帶著她去參加各種培訓、參加各種比賽,履歷上滿滿當當?shù)母鞣N比賽、活動經(jīng)驗。由此可見,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要成為學霸,都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
在美國上學的孩子,每天下午3點放學以后,基本上都是被各種課后班排滿的,游泳、足球、鋼琴、舞蹈等等;到了高中還要參加各種社會服務(wù)和社團活動。跟在中國讀書的孩子一樣,各種培訓班也是美國孩子學習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金鑰匙”,各種語言、數(shù)學、科學類的輔導班遍地開花。
在美國的華人圈子里,對中國適學年齡的男孩子有一個稱呼,叫做“小中男”,顧名思義就是年少的中國男人,同樣生活在美國,體力上比不上身強力壯的墨西哥移民,背景上又比不上有本土作戰(zhàn)優(yōu)勢的白人男孩子。努力讀書、考進好學校,成了“小中男們”唯一的出路。
美國的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會有“gifted program”,就是所謂的天才班,相當于我們中國學校里的快班。所謂快班,那當然要學得比一般的孩子超前,于是想要考進“gifted program”,自然要靠大量的習題轟炸,所以“小中男們”對此都是趨之若鶩。
事實上,想要在美國申請好的大學,不僅從高一開始的學習成績就會被作為以后的錄取參考,學校還往往非??粗啬愕木C合素質(zhì)和能力。拼全力幫助孩子考上名牌大學一樣是美國家庭的大事。并不是我們中國才有那么激烈的幼升小、小升初,在美國擇校一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在世界大同的今天,這已是不變的真理。所以那些“學渣到美國就能變學霸”的故事最終也只能是傳說,只有腳踏實地、每一步都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才能等來結(jié)出豐碩果實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