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墓葬形制和墓室壁畫等級研究

      2016-11-12 02:20:45張宇軒ZHANGYuxuan王美艷WANGMeiyan
      設(shè)計藝術(shù)研究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李邕墓室天井

      張宇軒 ZHANG Yuxuan 王美艷 WANG Meiyan

      武漢理工大學(xué),武漢 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430070 Wuhan)

      唐代墓葬形制和墓室壁畫等級研究

      張宇軒 ZHANG Yuxuan 王美艷 WANG Meiyan

      武漢理工大學(xué),武漢 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430070 Wuhan)

      唐代墓葬屬于貴族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體現(xiàn)了森嚴的等級制度。唐代墓葬的形制承襲了漢魏墓葬,并在此基礎(chǔ)之上有所簡化,被認為是對地上皇城府邸的模仿。往往等級越高的墓葬,其規(guī)模也越大。墓葬之中所繪制的墓室壁畫,根據(jù)墓主人身份等級的不同,在其內(nèi)容和等級性配置的數(shù)量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唐代厚葬的風(fēng)尚,體現(xiàn)了古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喪葬觀念。

      唐代;墓葬;貴族文化;儒家思想;形制;壁畫;等級

      一、引言

      受到儒、釋、道觀點的影響,中國自秦漢以來便實行厚葬制。而“東漢末年、三國、西晉、十六國喪亂時期,由于政治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統(tǒng)治者倡導(dǎo)薄葬”[1]15。

      隋唐以后,社會步入安定,經(jīng)濟繁榮,綜合國力提升以后,厚葬的習(xí)俗又日漸成風(fēng)。在唐朝,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其中,儒家思想中“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的觀點,對中國古人的喪葬習(xí)俗影響最為深遠。這種觀念,不僅體現(xiàn)在唐代墓葬的形制上,而且表現(xiàn)在其墓室壁畫上。

      二、唐代墓室形制及壁畫

      1.貴族文化的呈現(xiàn)

      關(guān)中京畿地區(qū)是唐代都城長安的所在之地,這里是往來唐朝與東羅馬帝國絲綢之路的起點,東西文化在此匯聚,使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這里不僅市井文化相互雜糅,而且作為當時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中心,長安城更是匯集了眾多皇室成員和貴族高官。

      在中唐之后,官員數(shù)量迅速增多,科舉考試使得讀書人也能步入仕族,貴族階層的數(shù)量進一步增加,長安城的宮殿、佛寺道觀、高官府邸數(shù)量龐大。

      根據(jù)考古發(fā)掘資料,唐代墓葬中含有墓室壁畫的墓葬,主要集中在關(guān)中京畿地區(qū),且主要分布在唐代帝王陵墓的陪葬墓之中。從各個墓葬中隨之出土的墓志銘來看,這些墓葬分別屬于不同的貴族階層,可以看出唐代墓室壁畫流行于貴族之間,屬于貴族文化。

      2.儒家思想的影響

      唐代下葬觀點受到儒家禮之思想的影響,體現(xiàn)了森嚴的等級制度??鬃铀f的禮,最早是代表“尊重”的含義。在東周戰(zhàn)國時期,周天子大權(quán)旁落,禮崩樂壞,在這個情況之下,孔子提出了要“克己復(fù)禮”,這里的禮指的便是周禮。荀子則進一步強化了禮在政治中的作用,認為禮是治國之根本。

      西漢董仲舒對儒家思想進行了改造,弱化了儒學(xué)中平等的觀念,強化了君臣思想。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進一步服務(wù)于統(tǒng)治階級。此后,儒家思想一直影響至今。

      魏晉南北朝時期,常年的紛爭戰(zhàn)亂,使得佛、道思想盛行。隋朝為了鞏固統(tǒng)治地位,遂而提出了“三教合一”,三教合歸儒,道、釋思想為儒學(xué)服務(wù)。

      唐代不僅繼承了隋朝的儒家思想,同時也提出了“三教并行”,在喪葬觀念上,接受并吸納了佛、道的生死觀念,認為“靈魂永生”,同時與儒家思想之中“事死如事生”的觀點相融合。

      唐代在墓葬的形制與墓室壁畫的配置上,合乎儒家所強調(diào)的禮之思想,表現(xiàn)了封建制度下嚴格的等級觀念。其形制與壁畫的配置,又是對墓主人生前生活的一種模仿,甚至高于生前的規(guī)格,讓墓主人于死后仍然可以享受貴族奢靡的生活。

      3.唐代墓室壁畫的分期

      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雖然早在東漢時期造紙術(shù)就已被發(fā)明,但是在宋朝以后,繪畫才開始以紙本為主,唐代紙本繪畫真跡少之又少。已知最早的傳世紙本繪畫,是1 300年前唐代宰相韓滉所做的《五牛圖》,它是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傳世紙絹畫作真跡之一。

      隨著我國20世紀初至今,對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地區(qū)、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和其他省份唐代墓葬的考古發(fā)掘,使沉睡了一千多年的唐代墓室壁畫重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它不僅彌補了唐代紙本繪畫真跡缺失的遺憾,而且也為研究者對于唐代社會生活、政治、經(jīng)濟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文本之上而提供了寶貴的圖像資料。

      早在西漢早期,墓室壁畫就已經(jīng)流行于漢代的貴族墓葬之中。魏晉南北朝受到漢代的影響,借墓室壁畫來表達“引魂升天”的思想。隋唐承襲了前朝墓葬習(xí)俗,將墓室壁畫藝術(shù)發(fā)展到了頂峰。而南宋以后,政治、經(jīng)濟中心南移,由于南方地理氣候等諸多原因,使墓室壁畫沒有在宋朝流行開來。

      研究者齊東方、張靜在《唐研究》第1卷中的《唐墓壁畫與高松冢古墳壁畫的比較研究》中,憑據(jù)唐代墓葬墓室壁畫題材、畫面布置的方式、繪畫造像手法和藝術(shù)特性,把墓室壁畫分為4個時期[2],具體陳述如下。

      第一時期。隋至唐初,這一時期唐代墓室中多繪有四方神獸,帶有十六國的遺風(fēng),采用分欄式布局,人物造像“秀骨清像”,代表墓室壁畫為李壽墓。

      第二時期。為唐高宗、武則天時期。這一期間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是在墓室壁畫中影作木構(gòu),可以看到盛唐建筑之結(jié)構(gòu)。

      第三時期。為唐中宗至唐玄宗開元時期。此間墓室壁畫中大多以象征式的廊柱為背景,車馬、儀衛(wèi)的場面有所簡化。而墓室壁畫中的人物造像則更加寫實,其壁畫人物體態(tài)豐滿,線條復(fù)雜多變。

      第四時期。為唐玄宗天寶以后。其間墓葬形制發(fā)生了變革,少見長斜坡墓道的形式,墓室壁畫大多出現(xiàn)在墓主人的墓室四壁。唐朝由盛轉(zhuǎn)敗,墓葬也開始從簡,影作木構(gòu)建筑、儀衛(wèi)出行圖已然淘汰,轉(zhuǎn)而流行屏畫,而題材也更偏向于體現(xiàn)與世無爭的自然境界。

      三、唐代墓葬形制及等級比較

      1.墓葬形制的參照物

      唐代長安城被認為是最理想的古代城市,不僅建造工藝受到西域之影響,同時整座都邑靈巧、高妙地遵循了《周禮·考工記》里所規(guī)定的古代城市建造的制度,符合儒家禮數(shù)規(guī)范。在此之中,不僅有高官貴族的深宅高墻,而且也有普通百姓的民居?;食莾蓚?cè),左為祖廟,右為社稷。同時,佛教的興盛使得佛寺遍布城坊。

      具體來說,城內(nèi)由坊墻分隔成類似棋盤的108個坊,呈現(xiàn)出正方形的布局。長安城以皇城為中心,以朱雀大街為分界線,貴族、宮人的府邸,基本在朱雀大街以東,而朱雀大街以西,則為平民百姓的生活場所,形成了“東貴西富”的城市格局,而皇城位于長安城的北方。

      “太極殿正對著北極星,天子上應(yīng)天帝,受命治國。太極殿前承天門外的大街,即名承天街,從承天門經(jīng)過皇城的正門朱雀門,到長安外郭城的正門明德門,一條筆直的中軸線,構(gòu)筑了一條國家禮儀的延長線,以皇帝所在的宮城為中心,整個長安都是左右對稱的布局(見圖1)”[3]。

      圖1 唐代長安城復(fù)原圖[3]

      唐代秉承了漢魏墓葬形制,但有所簡化。由斜坡墓道、過洞、天井、小龕、甬道和墓室,構(gòu)筑了墓主人的地下宮殿或府邸。自斜坡墓道往里走,一條中軸線,直至整座墓葬的墓室,墓道口在墓葬南方,而墓室在北,與長安城布局極為類似。

      過洞代表了皇宮和府邸的數(shù)重門,在過洞兩側(cè)一般繪有門樓圖,表示對地上宮殿的模仿。天井則通常繪有門禁、儀衛(wèi)圖等一系列禮儀性的配置。小龕則用于存放陪葬冥器,如唐三彩、陶俑等。墓葬由外向內(nèi)依次展現(xiàn)了貴族皇宮、府邸之外的生活與貴族皇宮、府邸之內(nèi)的生活。

      根據(jù)已有的考古發(fā)掘報告和資料,筆者選取了4個典型的唐代墓葬,對其進行比較,來分析唐代墓葬形制和墓室壁畫等級。這4個墓葬,分別為獻陵陪葬墓中的虢王李邕墓、昭陵陪葬墓中的阿史那忠墓,乾陵陪葬墓中的懿德太子墓,以及并非皇陵陪葬墓的韋浩墓。

      2.唐代表性墓葬的等級比較

      唐代墓葬形制是對地上宮殿府邸的模仿,其中過洞代表了宮苑的數(shù)重門,而天井則除去它的實用功能以外,也是一種禮儀性的象征。朝廷對于墓葬的過洞和天井的數(shù)量不大可能做出具體的規(guī)定,而往往規(guī)模越大的、墓道越長的墓葬,其過洞和天井的數(shù)量就越多。墓葬等級越高,則墓葬的規(guī)模就越大,因而過洞和天井的數(shù)量,可以作為我們判斷墓葬等級的條件之一。

      (1)李邕墓。唐嗣虢王李邕是虢王李鳳的嫡孫,李邕墓是唐代嗣王的墓葬,位于陜西省富平縣,唐獻陵陪葬墓區(qū)[4]。

      李邕墓坐北朝南,由斜坡墓道、5個過洞、5個天井、6個小龕、前甬道、前墓室、后甬道、后墓室組成,李邕墓全長47m。其中,他墓中的前、后雙墓室,高過于唐代嗣王的所下葬之規(guī)格。根據(jù)《唐嗣虢王李邕墓發(fā)掘簡報》結(jié)語中的推測,“在位皇帝之長輩具有特殊身份,亦可用前室較小的雙墓室葬制(見圖2)”[4]。

      圖2 李邕墓平面、剖面圖[4]

      (2)阿史那忠墓。阿史那忠是唐右驍衛(wèi)大將軍,為突厥族的后代,因立有戰(zhàn)功,唐太宗李世民賜其名“忠”,死后追贈鎮(zhèn)國大將軍薛國公。阿史那忠墓坐落于陜西省禮泉縣,昭陵的陪葬墓區(qū)。該墓葬同樣也是坐北朝南,全長55 m,由斜坡墓道、5個過洞、5個天井、2個小龕、甬道和墓室構(gòu)成(見圖3)[5]。

      圖3 阿史那忠墓平面、剖面圖[5]

      (3)懿德太子墓。根據(jù)《舊唐書》中記載:“懿德太子重潤,中宗長子也,本名重照,以避則天諱,故改焉。開耀二年,中宗為皇太子,生重潤于東宮內(nèi)殿,高宗甚悅,及滿月大赦天下,改元為永淳。是歲,立為皇太孫,開府置官署。及中宗遷于房州,其府坐廢。圣歷初,中宗為皇太子,封為邵王。大足元年為人所構(gòu),與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宮中?!瘎t天令杖殺,時年十九?!保?]

      李重潤和李仙蕙,都是當時武周王朝和李唐王朝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唐中宗李顯登基即位后,追贈李重潤為懿德太子,李仙蕙為永泰公主。他們兩人死后墓葬都超出了生前的規(guī)格,是唐代歷史上最早的兩座“號墓為陵”的墓葬。懿德太子墓全長100.8m,分成斜坡墓道、6個過洞、7個天井、8個小龕、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等8個部分(見圖4)[6]。

      圖4 懿德太子墓平面、剖面圖[6]

      (4)韋浩墓。韋浩是中宗韋后的二弟,中宗在位期間韋后專權(quán),將韋氏家族墓由嶺南遷至長安,并追贈揚州大都督。韋浩墓等級較低,墓葬全長41.5m,由斜坡墓道、1個過洞、1個天井、4個小龕、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構(gòu)成,坐北朝南。

      根據(jù)以上分析,筆者將這4個典型的唐代墓葬進行比較,來研究唐代墓葬形制和墓室壁畫等級,具體如下(見表1)。

      表1 墓葬等級比較

      由表1我們不難看出,這4個墓葬之中,懿德太子墓的等級最高,規(guī)模龐大,且懿德太子墓“號墓為陵”,其墓葬形制的等級,采用了皇帝的下葬等級,此類墓葬比較少見。唐嗣虢王李邕墓等級次之,但李邕作為唐中宗的長輩具有特殊身份,因此墓室采用了雙墓室葬制。唐代功臣右驍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忠墓葬等級與李邕墓相似,但略低于李邕墓,且陪葬于昭陵。而韋浩墓無論是在墓葬規(guī)模,還是過洞、天井的數(shù)量上,都要少于前者,且墓葬不屬于皇陵陪葬墓,等級相對較低。

      四、唐代墓室壁畫比較

      1.墓室壁畫的等級參照圖

      唐代的墓室壁畫,通常為墓主人生前最輝煌生活的真實寫照。不過,由于有死后追封的現(xiàn)象,所以墓室壁畫中所繪的禮儀性的配置,往往會相應(yīng)高于墓主人生平的等級。

      例如,此次比較中的唐昭陵陪葬墓阿史那忠墓、唐乾陵懿德太子李重潤之墓和韋浩墓,便是如此??拷沟肋^洞和天井的地方,繪制有儀衛(wèi)圖、列戟圖、門衛(wèi)圖、內(nèi)侍圖等,也有少數(shù)犢車圖、擔子圖、牽馬出行圖等穿插其間。墓室壁畫所表示的等級,往往便是由過洞、天井這些壁畫來判斷。

      (1)李重潤死后中宗追贈其為懿德太子,作為太子身份,李重潤本應(yīng)享用門庭設(shè)置18戟這一規(guī)格,而在其墓室壁畫中卻繪制了24戟(見圖5、圖6),且列戟前面有門衛(wèi),屬于天子所享用的規(guī)格,從壁畫的配置來看與《舊唐書》中所描述的“號其墓為陵焉”的說法一致[6]。

      圖5 懿德太子墓第二天井東壁之《列戟圖》①

      圖6 懿德太子墓第二天井東壁之《列戟圖》手繪圖②

      (2)李邕墓確有列戟圖,但是因為壁畫損毀嚴重,所以我們無法判別。不過,根據(jù)李邕作為嗣王這一身份,筆者推測其原始的壁畫中,應(yīng)該含有14戟,屬于第4個等級。

      (3)阿史那忠官品不低于三品,且死后追贈為“鎮(zhèn)國大將軍薛國公”,立有顯赫戰(zhàn)功,墓室壁畫中列戟的數(shù)量合乎其身份為12戟。

      (4)韋浩墓中無列戟圖,驗證了初唐時期唯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可門庭列戟的規(guī)定。

      同時,通過比較和資料對比,筆者發(fā)現(xiàn),“在初盛唐時期,明確規(guī)定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在門庭設(shè)置列戟,并將戟數(shù)分為24、18、16、14、12、10這幾個等級,分別對應(yīng)于天子;太子;正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嗣王、郡王、若上柱國、柱國帶職事二品以上;上柱國、柱國帶職事三品以上;國公及上護軍、護軍帶職事三品(見表2)”[1]157。

      表2 列戟數(shù)與官職品級對照表

      另外,李星明在《唐代墓室壁畫研究》一書中,將儀仗出行圖分為4個等級。其中,懿德太子墓的儀仗出行圖其規(guī)模十分龐大,屬于第1個等級;阿史那忠墓的衛(wèi)儀出行圖為第4個等級,且有衛(wèi)儀隊伍中含犢車的壁畫出土(見圖7)。李邕墓因壁畫損毀嚴重,無法判定其儀仗出行圖等級。韋浩墓等級較低,含有狩獵出行圖,而由于未有考古發(fā)掘報告,其具體數(shù)量不明[1]153-154??梢钥隙ǖ氖?,這4個墓葬中,均繪有內(nèi)侍圖。只不過根據(jù)墓葬等級,各個內(nèi)侍圖中人數(shù)的多寡有所不同。其中,就有李邕墓過洞天井東壁之《調(diào)鳥仕女圖》(見圖8),以及韋浩墓之《群侍圖》(見圖9),等等。

      圖7 阿史那忠墓之《犢車圖》③

      圖8 李邕墓過洞天井東壁之《調(diào)鳥仕女圖》[4]

      圖9 韋浩墓之《群侍圖》④

      2.墓室壁畫的等級比較

      筆者根據(jù)以上研究,將這4個墓室壁畫的等級之比較,具體分析統(tǒng)計如下(見表3)。

      表3 墓室壁畫等級比較

      五、結(jié)語

      唐代墓葬的形制和墓室壁畫都表現(xiàn)出唐代森嚴的等級制度,體現(xiàn)了儒家禮數(shù)思想對唐朝的影響。墓葬的形制事實上是對地上宮殿、府邸的模仿,傳遞了唐代人“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唐代墓葬帶有明顯漢魏遺風(fēng),經(jīng)過逐步演變和簡化而形成了唐代特質(zhì),即由斜坡墓道、過洞、天井、小龕、甬道及墓室所構(gòu)成。通常等級越高的墓葬,則其占地面積和規(guī)模也越大。

      唐代墓室壁畫的內(nèi)容,主要是反映墓主人生平的生活,墓室壁畫上禮儀性的配置,如儀仗出行圖的人數(shù)、列戟數(shù)、內(nèi)侍的數(shù)量等,也視墓主人身份等級而定。研究唐代墓葬的形制和墓室的壁畫,有利于我們了解唐代的政治制度。

      注釋

      ① 圖5來源:http://upload.8mhh.com/2013/0711/ thumb_1000__1373508394399.jpg.

      ② 圖6來源:作者手繪.

      ③ 圖7來源:http://upload.8mhh.com/2013/0711/ thumb_1000__1373507494447.jpg.

      ④ 圖9來源:http://upload.8mhh.com/2013/0711/ thumb_1000__1373509317927.jpg.

      [1]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畫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5.

      [2] 齊東方,張靜.唐墓壁畫與高松冢古墳壁畫的比較研究[A]//榮新江.唐研究:1卷.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447-472.

      [3] 榮新江.隋唐長安:性別、記憶及其他[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0:2-3.

      [4] 張?zhí)N,衛(wèi)峰,馬明志,高明韜,張明惠,趙賦康. 唐嗣虢王李邕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2012(3):22-25,67.

      [5] 王玉清,茍若愚,雒富榮.唐阿史那忠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1977(2):132-138,80.

      [6] 陜西省博物館唐墓發(fā)掘組,乾縣文教局唐墓發(fā)掘組.唐懿德太子墓發(fā)掘簡報[J].文物,1972(7):26-32.

      (責任編輯 孫玉萍)

      Studies on Burial Custom and Hierarchy of Tomb Murals in Tang Dynasty

      As an aristocratic culture,the burial of Tang Dynasty is infl 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refl ectsa strict system of hierarchy. Its structure inherited the burial of Han and Wei and had been simplifi ed on basis of the later one.It is regarded as an imitation of the imperial mansion on the earth. Usually, the higherof tomb's hierarchy, the greater of its scale. Tomb mural's content and the number of hierarchical equipment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 accordingto theclass of tomb's owner. Prevailingcustom of burying with full honors in Tang Dynasty refl ects an ancient Chinese concept towards death:"Honoring the dead as the living."

      Tang Dynasty;burial;aristocratic culture;Confucianism;structures;mural;hierarchy

      J2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5.020(0114-09)

      2016-08-11

      張宇軒,武漢理工大學(xué)藝術(shù)與設(shè)計學(xué)院本科生;王美艷,武漢理工大學(xué)藝術(shù)與設(shè)計學(xué)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李邕墓室天井
      藐視李白的狂人
      “嘯”樂考釋——以唐太宗妃韋氏墓室嘯伎壁畫為中心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紋圖飾的表里漫談
      收藏與投資(2022年5期)2022-05-31 19:58:15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上李邕
      對李邕書法史的地位思考
      大眾文藝(2021年6期)2021-07-12 11:39:51
      天井庭園,幻境猶深
      墓室探秘
      雨天
      詩潮(2018年1期)2018-04-25 01:48:20
      唐代文豪李邕為何遭人誣陷?
      北京觀察(2017年10期)2017-12-01 10:06:46
      阳西县| 东海县| 大理市| 土默特右旗| 东丽区| 崇信县| 大理市| 公安县| 金山区| 石首市| 白河县| 满城县| 沙洋县| 溧水县| 罗源县| 图木舒克市| 大城县| 安西县| 常德市| 苏尼特左旗| 克东县| 藁城市| 海城市| 淮南市| 洛阳市| 禹城市| 县级市| 米脂县| 英超| 肇东市| 富阳市| 绍兴县| 长丰县| 灵石县| 秦皇岛市| 潜山县| 池州市| 赤峰市| 玛纳斯县| 扶风县|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