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冬/江蘇
?
草繩
徐明冬/江蘇
草繩的歷史非常悠久,古書里就有“結(jié)繩記事”的記載。舊日鄉(xiāng)下,每到收獲結(jié)束,看著房前屋后那一垛垛的稻草,閑不住的村民們就開始了草繩的制作。
搓草繩是一種具有技術(shù)性的辛苦活兒,先拿一把稻草,灑上水,待稻草變得柔軟,就可以開始搓草繩了。不會搓的,那草繩粗細不一,草繩上面粗糙難看,會搓的,那草繩粗細均勻,草繩上干凈利落,看老手搓草繩那簡直是一種享受,身邊是稻草,身后的草繩一會就是一大堆,很有韻律感。手掌搓草繩久了,就光滑搓不轉(zhuǎn)稻草了,就要時不時地吐一口口水在手心里,這樣就能繼續(xù)搓轉(zhuǎn)草繩。這些細草繩主要用于編制草包,或者留待來年夏天,用于給絲瓜一類的攀援植物搭架子,以便于植物更好地生長。
要編制粗一些的草繩,就不是用搓的了,需要兩個人配合,把幾縷稻草連在一起,捆在樹上或直立的木棒上。一邊續(xù)草,一邊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俗話說叫“上勁”,根據(jù)需要的長度,有時,這一根草繩要延續(xù)幾十米,上好了勁,在草繩三分之一的地方,一個人拿住一頭,另一個人把草繩一下一下地順時針纏繞,這個時候是絕對不能松手的,上好勁的草繩,一松手,就會散落開來,大半天的勞動就浪費了,纏好了兩股草繩,還沒完,再把這纏好的草繩和剩下的三分之一混合,這樣,三股草繩的勁就連到一起了,這個時候,一條光滑,結(jié)實的粗草繩就完成了,
在鄉(xiāng)間這種粗草繩的用途極廣,主要用途有井繩,就是從井里往外提水用的,我們這兒是山區(qū),水位比較低,一般在十余米左右,井繩細了,負載不夠,而且,往上拎的時候,兩手也吃不上力。還有就是捆草用,說到捆草,不能不說一種器具,我們這叫“梭子”,梭子是用堅硬的槐樹等木材制作,梭子約十厘米長,一頭有眼,用于穿過草繩,一頭尖尖的,在尖頭的下面有一個楔形的凹槽,用于固定草繩的另一頭,使用的時候,把草繩橫放在地上,把稻草或麥秸一類的草料往草繩上擺放,直到草繩能捆到的最大限度,把草繩穿過楔形的凹槽,然后用力把草捆緊,這是個力氣活,捆得松了,說不定半路上就會散開。記得當年,我們村的陳大個有力氣,他家的草繩比別人家的都長,捆的草就像兩個小草垛,每捆草足有一百多斤,陳大個挑在肩上,幾乎看不到人,只見兩個草垛在前進,一時間讓人嘆服。
草繩的另外用途就是紅白喜事了,喜事上用的草繩是用麻搓的,用于抬結(jié)婚時候的箱子,大衣櫥寫字臺等家具,這些草繩事先要用紅色顏料浸泡,看起來很喜慶,如果你到誰家發(fā)現(xiàn)紅顏色的草繩,那就說明他家有喜事了。
白事就是喪事,草繩主要用于抬棺木,一般鄉(xiāng)下對喪事比較重視,棺木都是用上好的木料做成,又大又沉。那年冬天,村里的老中醫(yī)劉先生夜里幫人看病回家的路上,摔倒在一堆石頭上,被人發(fā)現(xiàn)后送回家,沒過兩天就去世了,時年72歲。劉先生因為有些殘疾,一直孤身一人,村里人幾乎每家都受過劉先生的恩惠,所以他很受村里人的敬仰。劉先生的喪事全村人都過來幫忙,湊錢給劉先生做了一個很大的棺材,村里人都說,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棺材。
負責抬棺材的陳大個,看著幾根草繩犯了難,擔心找來的這幾根草繩受不住棺材的重量,村里人聽說后,一會就送來了幾十根粗大的草繩,陳大個選了十幾根結(jié)實的草繩,八個棒小伙,全村人一起把劉先生送到了村外的墓地。
時過境遷,現(xiàn)在雖然也離不開繩子,但是都是一些更輕便耐用的繩子了,草繩已經(jīng)成為人們記憶里的物件,隨之消失的,還有那些搓草繩的技藝。
草垛,曾是鄉(xiāng)村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更是兒時玩伴嬉戲的樂園。那天回老家,圍著村里轉(zhuǎn)了一圈,家家院內(nèi)院外都很干凈整潔,見不到一點草,只是繞到村后,才在本家二大爺家的院子里看到一垛不大的麥秸稈。
每年的夏秋兩季,是農(nóng)家繁忙的收獲季節(jié),麥秸稈,稻草,玉米秸稈,花生秧,還有地瓜秧,都是農(nóng)家必不可少的生活材料。自然,玉米秸稈、花生秧、地瓜秧都要曬干粉碎,成了牛羊豬們的飼料,所以,草垛一般是以麥秸稈和稻草為主。
收獲結(jié)束,曬干的麥秸稈和稻草,就要堆垛起來,用作秋冬季修繕房屋、做飯、取暖之用。垛草,不僅需要力氣,更需要技巧,草垛一般都放在房前屋后,或靠院墻,或靠大樹,除了便于上下草垛,還有穩(wěn)定性的考慮在里面。垛草的時候,一人在下面用鐵叉往草垛上送草,草垛上的人也用鐵叉把草接住,一層層的堆積起來,站在草垛上面的人一邊用鐵叉拍拍松散的部分,一邊慢慢用雙腳把草踩實,下面的人把草高高舉起,上面的人彎腰用鐵叉接住,到了一定的高度,還要用麥糠或稻糠和成泥巴,均勻地涂抹在草垛上面,既可防風(fēng),也能防雨。上面的人順著墻頭或樹干下來,還要用鐵叉把四周的碎草清理干凈,這樣,一個下面小,上面大的草垛就完成了。
當時,草垛的多少,也反映了農(nóng)家的殷實程度,比如,媒婆說媒的時候會說:“這家不錯,今年打了不少糧食,家里堆了四個草垛呢?!?/p>
那年,二大爺外出幫村里買牛沒回來,眼看要下雨了,家里滿院子的草沒人垛,二大爺家高中剛畢業(yè)的哥倆自告奮勇要垛草,結(jié)果垛到一半,因為技術(shù)原因,草垛塌了,被趕回家的二大爺一頓臭罵,哥倆才知道這活不是那么簡單。這哥倆認真地跟著二大爺學(xué)習(xí)垛草,草垛也垛得有模有樣,只是后來哥倆都考上大學(xué),在外地定居下來,這垛草的技術(shù)也用不上了。
每當要做飯的時候,大人們就會喊小孩子,快去扯草。扯草就是從草垛上一把一把地抽下來。經(jīng)過風(fēng)吹雨淋,草垛自然沉降,里面的草已經(jīng)非常緊密,要用好大的勁才能扯下來,扯草后便形成了許多大小不一的洞。
到了冬季,草垛就是孩子們的世界了,每個有月亮或沒有月亮的夜晚,孩子們在草垛間的草洞里藏貓貓,做游戲,玩得是不亦樂乎,直到大人們喊上好幾遍,才戀戀不舍地回家睡覺。小孩子回家以后,那些草垛就成了青年們約會的場所了。
喜歡草垛的不只是小孩子和青年人,二大爺也喜歡,二大爺嗜酒如命,每次喝醉了,草垛就是二大爺?shù)陌矘犯C,那時,村里的代銷店是可以用雞蛋換酒的,二大爺一般都會拿著一個雞蛋換上二兩酒,站在柜臺邊喝完,一抹嘴,就找個草垛上的洞打呼嚕去了,直到很久,人們才明白二大爺喜歡草垛洞的原因,原來,里面可以撿到雞蛋啊。
那天,我來到二大爺家,二大娘正在院里用一個草鍋灶做飯,二大爺坐在草垛旁的馬扎上,面前的小桌上放著四個菜,一瓶酒,現(xiàn)在生活好了,二大爺自然不需要再用雞蛋換酒了,二大爺家哥倆每次回家,都要買許多好酒給二大爺喝,而且,二大爺還就喜歡用草鍋做的飯菜,家里的煤氣灶除了倆孩子回家用一下,平時都是不用的。
我問二大爺:“你怎么在草垛邊喝酒???”二大爺笑了:“草垛里有老母雞在孵蛋,今天就要孵出小雞了。”想起往事,我也笑了:“二大爺,看來,您老還是忘不了這草垛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