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民 韓彩霞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課標?唯有教師備課、授課緊跟課標,才能不失課標。課標意識如何從說在嘴上變成落到課中?能否設計出基于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教案,是課堂教學成敗得失的關鍵。
一、課標是一節(jié)課的上位標準
課程標準不僅是專家編寫教材的上位標準,也是教師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上位標準。備課寫教案,不能遠離課程標準。在備課時,我們要找出課程標準中學段的課程要求,把學段的目標分解到對應的一節(jié)課當中。如,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中,《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分解到本課的有關要求是: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掌握公式、解決問題,都應在“探索”的基礎上進行?!疤剿鳌笔顷P鍵動詞,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要體現(xiàn)“探索”過程,“通過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等活動,能用自己的話向同伴說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課堂的環(huán)節(jié)設計要體現(xiàn)“如何探索”, “探索”的過程要有自主學習活動。教學評價任務要緊跟教學目標,對應上述目標評價任務為:“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怎樣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边@樣把課標要求分解到一節(jié)課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做到課堂不脫離課標,做到教得有效。
二、準確敘寫課堂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敘寫,我們常常寫成三部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于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這樣的三類教學目標敘寫方式,基本上割裂了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如何把三部分融為一體,三維敘述、立體化敘述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三維敘述就是基于標準的敘述,不能機械地都按照三個維度來陳述,而應該從整體上來思考教學目標。要在三維目標的框架內確定教學目標的側重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段閱讀教學的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了解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把這一要求落實到每一節(jié)閱讀教學課之中,如何進行三維敘寫呢?下面以六年級課文《唯一的聽眾》為例,看兩種敘寫教學目標的不同。
方式 教 學 目 標 我的看法
三類
敘寫
(分類敘寫)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善待他人的品質。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分別割裂式地列出目標,且沒有工具性目標,容易上成思品課。
三維敘寫
(立體敘寫) 1.通過自由朗讀、同桌互助的方式,用簡練準確的語言概括文章大意。
2.運用默讀、抓關鍵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等閱讀方法,感受老教授對“我”的呵護和鼓勵。 通過什么方式學習什么,理解或會做什么,提高或體會什么。立體敘寫,且兼顧工具性目標。
很明顯,整體看,三維敘寫的目標對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較強的目標導向作用,目標是具體的,也是可落實的?!巴ㄟ^朗讀、互助的方式概括文章大意;通過默讀等閱讀方法,感受呵護和鼓勵?!睆哪繕说膬热萆峡?,三類目標也都包含在三維目標里面,既有朗讀的要求,又有理解課文內容的要求,只要學生能夠感受到老教授對“我”的呵護和鼓勵,自然能夠逐步內化為學生關愛他人的品質。在三類敘寫中,單獨提出一條“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善待他人的品質”也只是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至于在實際教學中,在有的課堂中,教師干脆穿靴戴帽,口頭號召。這樣的目標敘寫不能起到課堂的主線作用,課堂成為虛化課堂。只有三維敘寫,才能抓住關鍵,便于教學,便于評價。
要準確把握目標,要分解好課程標準的相關動詞,避免“假大空”的學習目標。
防止“假”目標。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鄉(xiāng)村四月》,教學目標之一確定為“借助注釋理解詩的大意,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敖柚⑨尷斫庠姷拇笠狻笔悄繕酥?,而“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課標里并未做要求,設置這樣的虛假目標,學生也不可能通過一首詩就能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學習古詩,理解大意,體會意境即可。
防止“大”目標。有的教案中,??梢钥吹竭@樣的字眼,“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價值觀應該是整個教育目的,而不是一節(jié)課的目標。也常有拔高的目標。三年級語文下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有的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之一為“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景和豐富的物產,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顯然,改為“通過了解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景和豐富的物產,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更加貼近課標,“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是貫穿在學期學年課程之中的,作為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有點“大而無當”。
防止“空”目標。如“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巧”,這樣的目標含糊其辭,難以評價,難以落實。
三、前置教學評價任務
有了三維目標,緊接著要設計評價任務,以保證落實教學目標。評價任務的設計必須具體、可操作。以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為例說明:
目標
之一 通過口算“15-9”,對比各種口算方法,會選擇優(yōu)化的方法正確口算“十幾減9”。
評價
任務
之一 回答兩個問題:“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15-9的”和“哪種方法算得又對又快”;選擇又對又快的方法口算“13-9”;完成做一做第2題和第11頁第2題。
這樣的設計,目標與評價任務對應,但不一樣,評價任務緊緊圍繞目標,評價任務是具體的教學行為,是可以檢測的行為。只要把評價任務落實到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評價任務的完成情況便可以隨時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教學目標。這樣的評價與教學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便于課堂完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設計好評價任務,要落實評價任務,就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目標、評價任務都指向學生,因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既有“教”的活動,又有“學”的活動。
以小學語文古詩課《送孟浩然之廣陵》課堂教學為例,設計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環(huán)節(jié) 學生的學 教師的教
初讀,
感知大意和意境。 1.自學字詞,旁批。
2.口頭直譯詩句。
3.朗讀古詩,想象畫面。 1.引入古詩。
2.指導學生直譯詩句。
3.介紹黃鶴樓(文人聚會送別之地)。
細讀,
明理悟情。 1.小組合作探究:“煙花三月”是什么樣的季節(jié)?何為“煙花”?
2.組內討論,組外匯報。
3.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會春意美好及送別的依依不舍。 1.出示江南三月煙雨如畫的美景。指導細讀一、二詩句。
2.出示孤帆、天際、長江畫面。指導細讀三、四詩句。
精讀,
品味文字。 1.討論詩中同義詞“之廣陵”“下?lián)P州”。
2.討論體會:陽春三月與煙花三月。
3.通過吟誦,體會意境之美。 1.教師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
2.引領學生吟誦全詩。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案,要設計好幾個部分,即:學習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學情分析—分解課標并敘寫教學目標—列出評價任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的教案讓教、學、評相互統(tǒng)一,使課標得以落實,能夠使課堂教學水平大幅提升。